报道1例左位胆囊切除术

时间:2022-09-19 09:10:21

报道1例左位胆囊切除术

摘要:胆囊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胆囊结石多是以胆固醇为主的胆石。胆结石引起的绞痛,在部位上可能很不典型,有时疼痛可能放散至下胸部及左胸部,在老年病人,常被诊断为冠心病。我院于2010年8月成功切除1例开始被诊断为“冠心病”的左位胆囊结石病人,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故报道如下:

关键词:1例左位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08-01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胆囊结石多是以胆固醇为主的胆石。胆囊内结石的形成,多与胆汁中的脂质代谢异常和存在着有利于结石形成的因素有关,但其自然过程如何,尚不是很清楚。胆囊结石时的急性胆囊炎是属于急性梗阻性胆囊炎,在解剖上,胆囊是一个盲袋,有细长而弯曲的胆囊管与胆管相通,因而容易发生梗阻并引起急性胆囊炎,当胆囊管突然受阻,存留在胆囊内的胆汁浓缩,高浓度的胆盐可损伤胆囊粘膜,引起急性炎症改变,当胆囊内已有细菌感染存在时,则胆囊的病理改变过程将加快并加重,如果胆囊梗阻不能缓解,胆囊内压力将继续升高,促使囊壁发生血循环障碍,导致胆囊壁坏坏疽及穿孔。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常在进油腻食物之后,开始时可为强烈的绞痛,位于上腹部,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随着腹痛的持续加重,常有畏寒、发热,若发展至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或合并有胆道感染时,则可出现寒颤、高热,24-48小时后可出现黄疸,当有阵发性的胆绞痛、发热、发冷、黄疸的症状群出现时,均提示急性胆道梗阻及急性胆管炎,临床上将此种热型称为Charcot热,或称间歇型肝热[1]。

胆结石引起的绞痛,在部位上可能很不典型,有时疼痛可能放散至下胸部及左胸部,在老年病人,常被诊断为冠心病。我院于2010年8月成功切除1例开始被诊断为“冠心病”的左位胆囊结石病人,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故报道如下:

患者李某,女,68岁,主因急性左上腹疼痛伴食欲不振2天于2010年8月入院。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疼痛并向左肩背部放射,且食欲减退,无恶心、呕吐,左前臂内侧无麻木、疼痛感,就诊于当地卫生所,诊断为“慢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供血不足”予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治疗,效果欠佳,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腹部B超示:完全性胸腹腔脏器转位(右位心脏、左位肝脏、左位胆囊),胆囊结石(2枚、1枚颈部嵌顿),胆囊炎,遂收住我科。查体:发育正常,精神差,言语流利,形体偏胖,腹平软,左上腹压痛,反跳痛阳性,全腹未触及包块,肠鸣音2-3次/分,移动性浊音(-),无糖尿病病史,无家族遗传病病史。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11.4×1012/L,粒细胞百分比84%,红细胞4.12×1012/L,血红蛋白124g/L。肝功能、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正常,凝血系列均正常,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遂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取左上腹经腹直肌切口,长约15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腹直肌前鞘,分开腹直肌,切开腹直肌后鞘及腹膜。探查腹腔。见患者腹腔脏器完全反位,腹腔内无渗液,胆囊与大网膜无粘连,温氏口开口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遂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左侧缘,解剖Calot三角,分别显露胆囊动脉及胆囊管,见胆囊管内距胆总管0.8cm处有一约0.5cm大小结石嵌顿,遂将其送还至胆囊内,予以结扎并切断胆囊动脉,将胆囊从肝床上剥离下来,在距胆囊管0.5cm处结扎并切断胆囊管,取出胆囊,探及内有两枚结石,探查胆总管约0.8cm粗,遂冲洗腹腔后关腹,术后予以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于术后7天切口拆线,痊愈出院,术后病检结果回报:急性胆囊炎。

左位胆囊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实施手术的也就更少见。此例患者最后诊断为左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内脏反位,是一种特殊情况。内脏反位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胚胎发育时旋转障碍所致,转位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胚胎发生及胎儿初期发育异常有关。医学上称之为镜像,约占人群1/10万。另一原因可能来自双亲染色体以及它们运载的基因,与家族遗传、染色体结构和数量的改变有关。对这种异常缺乏认识会导致误诊,将切口做在健侧,甚至手术失败。全脏器转位及合并其他畸形,可能造成胆汁排泄不畅,胆汁淤积形成结石。在胆管系统手术时要特别留意是否存在胆囊及Calot三角畸形形成解剖变异,以免误伤。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51-252

上一篇: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 下一篇:分析儿科临床护理常见的风险因素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