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1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9-20 05:21:30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61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小骨瓣开颅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传统骨瓣开颅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实验组手术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结论: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手术疗效优于传统的大骨瓣开颅术,且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骨窗开颅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308-02

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逐年升高,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十分多见。由于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入院后常需要接受急诊开颅手术。以往使用的常规骨瓣开颅术中骨窗的最小直径长达7cm,而小骨窗开颅术中所采用的骨窗最大直径小于5cm,故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1]。本次研究探讨分析了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小骨瓣开颅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接受传统骨瓣开颅治疗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例34,女例27,平均年龄(55.7±11.8)岁,入院时GCS评分(9.7±1.8)分,平均出血量(39.8±5.6)ml;对照组男36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2±12.5)岁,入院时GCS评分(9.5±2.1)分,平均出血量(39.5±6.4)ml。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实验组接受小骨瓣开颅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骨瓣开颅治疗,手术的具体操作及方法参照文献[2]。

1.3评价标准。手术的临床疗效根据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而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标准参考文献[3],统计并记录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间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标准为0.05,当P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与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治愈32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4例;对照组治愈21例,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实验组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Z=2.267,P=0.023)。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26.7±3.5)dvs(34.2±4.4)d,t=10.419,P=0.000}。

2.2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41.73±3.18)vs(42.06±3.52),t=0.543,P=0.588},术后1月,实验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要明显优于对照组{(9.58±0.69)vs(21.31±1.39),t=59.036,P=0.000}。

3讨论

急诊开颅手术能够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受挤压的脑组织在短时间内被解除,有效降低颅内高压,避免了水肿周围正常脑组织受到继发的损害,并降低了脑疝等并发症的发生。相比与传统术式,小骨窗开颅术的操作较为简单,患者的颅内压能够在更早期得到降低。若患者的出血量较大,还能够在开颅前用穿刺针抽出部分血液。而手术的整个过程仍能够在直视下进行,故术者的手术视野并不会受到影响,术中止血缝合等操作仍能够顺利地进行,且在手术过程中,只需要将血肿部位进行彻底的处理,而无需再进行海马及颞中沟回回复术[4]。传统的骨瓣开颅术在术后还需对颅骨进行修补,但小骨瓣开颅术后所留下的骨窗较小,可以通过借助骨窗附近的颞肌的覆盖而免除了颅骨修补的操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手术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许光大.小骨窗开颅结合脑室外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6):44-46

[2]吴琼.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79

[3]王建飞,马国峡,石东付等.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3):475-477

[4]陈卉.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四川医学,2012,33(11):1950-1952

上一篇:9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治疗分析 下一篇: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