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地区历史新课改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9-19 08:16:45

对民族地区历史新课改的几点看法

【摘要】2010年8月,甘肃省开始实行新课改,我们也跨入了这个行列。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困惑和问题,下面我结合平时教学中的一些想法和一些具体的做法,谈谈我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改基础整合活力

我们是我校第一届实施新课改的,所以碰到的困难是最多的。一 新课改的条件不尽人意,虽然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但在这个过程中受制约的因素太多,比如我们所在的偏远民族地区,没有建立起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教学体制,没有建立起更适合民族地区的课改评价体制等;二 初高中历史课改不配套。初中历史课改着眼于破除旧教材的繁难深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而且通过调查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对历史课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认为可学可不学,并且历史课呈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而高中历史课改着眼于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呈现出的特点是份量重,内容庞杂,时间紧。那么在课改转型期,如何更有效,更顺利地搞好新课改,需要身处第一线的教师勇于探索、实践、不断反思总结。

一 正确定位,重视基础,提高素养

历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讲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讲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历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过去,服务现在,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是教育的灵魂,所以历史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现代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树立关注民族和人类命运的理想,这应当而且始终是中学历史课的指导思想。可在现实中,中学历史成为升学的钥匙,从高一年级开始教学中明显存在一种倾向,就是不根据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现状,而是片面强调教学与高考接轨,希望学生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到位的理论分析,并不断培养其熟练的解题能力,这种教学定位,往往因为起点过高,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学生造成心理上的畏惧,进而形成思想上的抵触,甚至厌学情绪,这种现象妨碍了历史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搞好历史新课改工作,必须要有正确的定位。面对将来大部分学生学习文科这个现实,我们更应该注重夯实基础,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更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是单纯地应付高考,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它能使人丰富知识,提高素养,健全人格。

二整合新课改下的教材内容

历史新课改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教材编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中外混编的专题式体例,反映出人类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状况。新教材主题突出,注重个单元之间的对比和联系,比如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国与西方进行对比,有利于广大师生用世界的眼光去整体认识历史的发展,用一个较全面的眼光来了解和思考历史问题。但是这样的编排显然也存在一些不足。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跳跃性强一会儿中国史一会儿世界史,对时间把握模糊,很容易出现前后内容的混淆,增加学生学习困难,且理论性太强;再加上初中历史课改降低教学难度,大量削减知识点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这给高中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如何用好新教材,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是摆在我们每位老师面前的重任。这要求我们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多思考,对于教材已有的资料,如图片、历史纵横、学思之窗等,必须充分利用;按照课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设计,适当的取舍,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如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旧教材用了四节课讲述,新教材浓缩成了一课。对我们的学生来讲容量太大,消化不了,有些内容一笔带过,不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所以如何处理教材?就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对教材进行重组,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或者少讲或者不讲,对于教材叙述过于简单的重要内容,就要增设背景材料辅助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就对教师的素养、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课堂教学怎么组织、引导?

新课程要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教师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一个代表回答,这样有助于学生交流合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如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民族地区学生的认知水平,太难太易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还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果散了就不能形成学生的知识体系。(二)如何驾驭课堂?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整体上讲学生基础差,课堂讨论中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参与,甚至无动于衷,回答讨论问题成了个别学生的事,所以课堂把握不好就会失控,教学效率低下。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有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三)新课程下,课堂上教师如何"主导"?要使课堂有效率,教师的"主导"必须与学生的"主体"有机结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动手动脑能力差,问题一经提出,大部分表现的很盲目,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不能很好的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所以新课改下这个"导"的度太难,现在关键的就是要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四)如何使历史课堂"活"起来?历史是对过去的一种展现,给现在及将来的一个借鉴,即历史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而我们的历史课堂却是为高考做准备,这样的课堂枯燥、呆板,学生学习没有一点兴趣。那如何更好地上好一堂课,组织好一堂课,就是要使课堂"活"起来,那就要借助多种教学工具,如使用多媒体更直观地展示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更深刻的认识史实,这样的课堂才能更有效,更有活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只有经过精心设计,使学生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上一篇:让问题成为贯穿地理课堂自主学习的枢纽 下一篇:如何教好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