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鱼纹图案的发展与演变

时间:2022-09-19 08:07:57

浅析鱼纹图案的发展与演变

[摘要]:鱼纹图案在中国已有六千年的历史传承,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图案之一,其特有的造型和吉祥的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论述了

[关键词]:鱼纹图案;演变;文化符号

中图分类号:E223

鱼纹图案是中国民间常见的吉祥图案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鱼作为吉祥图案,其历史之长,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用鱼纹图案来进行装饰,最典型的是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鱼形纹饰逐渐被赋予一定的审美和文化内涵,是人们期待和谐美好生活的心理反映。除了最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河南阎村新石器时代的“鹤鱼石斧图”彩陶罐、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彩陶壶上的鸟啄鱼纹、西周青铜器上的鸟鱼纹都很有特色。此后,还有秦汉瓦当上的鸟衔鱼纹、晋代和明代砖刻上的鸟衔鱼纹,以及隋唐以来丝织物上的大量鱼类图案,都让人叹为观止。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许多先民近水而居,鱼是他们不可缺少的食物来源。在频繁的捕鱼、食鱼过程中,人们不但对鱼的习性有了了解,还进一步把鱼当做了信仰,去崇拜它。

1、古代鱼纹图案的演变历程

鱼繁殖能力极强,古人往往借鱼来祈求生殖的力量,孔子生子伯鱼,鲁昭公赠其鲤鱼,孔子又名其子“孔鲤”就应了这个典故。此外,民间剪纸以“双鱼图”、“鱼莲图”作为结婚时的喜花,以表达青年男女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中国远古的文明渊远流长,形成于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文化发展的一支主干,它展现了中国母系氏族制度从繁荣至衰落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其陶艺术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境地,成为中国原始艺术创作的范例。

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网纹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营建聚落,过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营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的写照。人头上奇特的装束,大概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稍有变形的鱼纹很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表达出人们以鱼为图腾崇拜的主题。

半坡早期的鱼纹图案大多数是单独纹样,形体明确概括,直观感很强。多数是以直线来勾画形象的,笔力遒劲,造型明确并已经结合和应用了黑白对比的手法,相互映衬。除此之外,还采用了线条突出外轮廓的造型方法。早期鱼纹的外轮廓呈前倾的三角形,用简单而概括的线条来刻画出鱼游动时候的姿态。

半坡早期的鱼纹图案表现出“平”和“全”的特点。由于鱼的形体是扁平的,而当时的人们也是采取平视或俯视的角度来描绘它们的,再加上侧面的鱼又有着鲜明的外形,因此,半坡人就描绘了鱼的正侧面的形象,这样就会有着强烈的表现力,这样画出的鱼既很概括又很简练,绘制时笔力遒劲所以显得栩栩如生。半坡早期的鱼纹还表现出比较写实,刻画看到的对象比较具体。因此,鱼头上的眼睛,牙齿,身上的鱼鳍和鱼尾都是逐一画出来。半坡彩陶上的鱼纹,经过半坡人持续不断的艺术实践,为了追求造型的强烈醒目,半坡人对鱼的形象进行了进一步的提炼和夸张,使其向标志性的纹样发展。例如;早期的鱼纹都很写实,鱼唇向上翘起,张大的嘴中露出锯齿状的牙,头部较短,近似于三角形,后来牙的数量逐渐减少,而且宽疏,鱼头也变长,外轮廓呈凸弧边三角形或长方形,直到最后牙齿,眼睛全都消失了。鱼头纹也变得对称而具有装饰性,成为了象征性的几何形图案。到了晚期鱼纹的鱼身也进行了夸张和变形,鱼身变长,鱼尾也变成了剪刀状对称的分开,成为上下对称的鱼纹。

他们在鱼纹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对鱼纹进行了变形,经过长期的观察用了概括的手法来描绘鱼纹,不再全面地如实描绘整条鱼,只是用鱼的某些突出的特点和特征来概括它,例如,头,身子和尾巴来表现鱼,这时彩陶上的鱼纹不再是自然界中真实而具体的鱼,而是经过提炼,简化和概括的鱼,成为了浓缩、凝练的标志性纹样,所以它也已经变成了概念化的鱼,也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在半坡晚期的彩陶上还发现了两条或三条并在一起的鱼,有意识地省去了并列的鱼之间的鱼鳍。这些花纹中的几个鱼纹连接在一起,或并行排列或两条鱼共用一个头,构成了有趣的纹样。还有变形的连续鱼纹,是将鱼头部正中的两面剖分而摊开,使鱼头变成左右两边几何形鱼身的共同形,也可以说是“以鱼头和鱼身纹分别以统一的形态构成的几何形花纹,在复合在一起,组成二方连续的带状图案。这些图运用了重复纹,简练概括地重释了鱼纹,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再加上由于其特殊的构成,图案深蕴含蓄,而且不乏现代感,很耐人寻味。

半坡晚期彩陶上的鱼纹图案的变化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过程,这时的鱼纹图案常常以分解和复合两种形式出现。分解形式的鱼纹,多是将鱼的头和身子分开,各自经过变形,概括成为几何纹样。复合形式把分解的形在复合成对称的几何形图案。还有将几个相同的几何形鱼纹的某一部分重叠在一起,相接成带或上下左右连续的几何形图案。另外一种是以黑白对半的三角形鱼身纹,复合成黑白相间的直角三角形纹组成的梭形图案。这种等量的黑白相间的阴阳文组成的图案,虚实相生地对立统一,而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2、现代鱼纹图案的发展

鱼做为吉祥物,除指一般意义的鱼外,又常特指金鱼和鲤鱼。“金玉满堂”即绘数尾金鱼嬉戏图像。金鱼是中国人繁育的特有观赏鱼,而鲤鱼则可能是中国内河中体形较大的鱼类,所以被古人附会了不少神秘色彩,《太平广记》:“龙门山……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

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渚川,争来赴之。一岁中,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因此“鱼跃龙门”为仕途得意、飞黄腾达的祝福语。现今,民间更注重谐音达意的“鱼”、“余”谐音,“宝贵有余”、“连年有余”、“吉庆有余”等等,都是这种平凡、祥和、美满追求的体现。

因为“金鱼”与“金玉”谐音,所以画着数尾金鱼在缸中游动的图案叫“金玉满堂”。另一种版本是水塘中有一群金鱼,塘边站着一个贵妇与两个孩子以及她的丫环。谐的是“金鱼满塘”。

鱼形图案不仅仅是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亚洲各国都很流行。比如日本以阳历5月5日作为端午节。端午节与男孩节同日,所以这天家家户户门上还摆菖蒲叶,屋内挂钟馗驱鬼图,吃去邪的糕团(称“柏饼”)或粽子。江户时代中国“鲤鱼跳龙门”传入日本,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黄河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所以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的象征,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鲤鱼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菖蒲”和“尚武”谐音,“鲤鱼旗”表示鲤鱼跳龙门。鲤鱼旗是用布或绸做成的空心鲤鱼。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表达了父母期望子孙成为勇敢坚强的武士的愿望。

而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鱼形图案还是一如既往的受到人们的青睐。很多漂亮的LOGO标志设计都采用鱼形图案,比如我们可

以把传统太极鱼形图案和方形鱼图案相结合,即形成鲜明对比,又有现代设计的美感,还传承了人们记忆深处传统的典型图案。

我们还可以使LOGO设计营造出一种动感之美,把中国“鲤鱼跳龙门”打造的栩栩如生。

总之,鱼形图案作为传统图形之一,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备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科技的发展,它将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不断地发展与演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鱼形图案所蕴含的寓意始终是美好的,只是有待设计师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思维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参考文献]

[1]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2]刘虹,彩陶鱼纹装饰的演化与发展

[3]略谈西安半坡彩陶鱼纹的发展和演变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全过程施工要点研究 下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