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名牌战略的困境与对策

时间:2022-09-19 06:31:33

西部地区名牌战略的困境与对策

摘要:工业经济发展滞后是影响西部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工业化进程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名牌创建活动,实施名牌战略是增强工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西部地区在名牌创建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要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关键词:西部地区;名牌战略;创建

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滞后,工业化水平低,西部各省区正针对工业落后这一薄弱环节,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缩小与东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提高工业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除了要扩大工业经济的总量,提升工业在区域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另一个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工业产品的知名度,占领更多的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收益水平,这是衡量区域工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西部地区名牌创建的现状

与一般工业产品相比,名牌产品具有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影响力,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优势地位,能够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且能够以更高的价格出售,从而实现更高的收益。在我国,根据名牌影响力的大小可以分为世界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地方名牌等,其中,世界名牌产品的数量很少,地方名牌产品数量众多,影响的范围有限,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力的就是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这里以中国驰名商标为例来分析西部地区名牌建设问题。

(一)西部地区名牌数量少

根据的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12月,全国共有中国驰名商标1639个,除去国外和港、澳、台部分的138个中国驰名商标,内陆31个省、市、自治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01个,每个省(市、区)平均有46.90个中国驰名商标。而西部12省区中国驰名商标的总数只有194个,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很大。

从各省中国驰名商标的具体情况来看,西部地区各省区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排在最后,而东部沿海地区省份在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最多的省份中,排在前10位的西部省份只有四川省,而排名在最后10位的省份除了海南,基本都是西部地区的省份。

(二)西部地区名牌数量增长缓慢

西部12个省份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1997年为5个,以后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的速度相当缓慢,从1997年到2008年12年间,一共增加中国驰名商标为151个,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有很大的差距。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最多的10省区驰名商标增加的数量逐年递增,而西部地区中国驰名商标尽管也在增加,但是增加的数量没有太大的变化,有的年份与上年相比,增加的数量反而降低了。

(三)西部地区名牌获得的时间较晚

北京在1989年就申请并认定了自己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山东和上海也在1991年申请并成功得到中国驰名商标。在西部12省区当中,贵州和四川在1991年就最早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但是以后多年没有再次获得,其它10省区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时间都比较晚,云南、重庆在1997年获得,而一直到2004年才获得自己的中国驰名商标,甘肃、内蒙古、新疆和广西都直到1999年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除了以上的问题外,西部地区在名牌上还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是这些名牌商标所标示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以及西部特色农牧产品方面。西部地区在中国驰名商标方面临的困境说明西部地区的工业发展质量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产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二、西部地区名牌战略实施困难的原因分析

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落后直接影响到名牌产品的数量和竞争力,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驰名商标多的地区大都工业经济十分发达,要彻底地改变西部地区名牌稀少的局面就需要大力地发展和壮大工业经济,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此外,结合西部地区在实施名牌战略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还有以下原因影响到西部地区名牌战略的实施。

(一)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在新形势下,产品升级和需求变化的速度比短缺经济时代要快了很多,西部地区很多企业明显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迟钝,有的甚至没有反应。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数十年来没有任何变化。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商品由于无法满足人民新的消费需求。企业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根源就在于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较,西部地区在这方面的差距最为明显。

(二)政府名牌意识淡薄,企业对创建名牌重视不够

从沿海地区的成功经验来看,在创建名牌的过程中,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会在区域内形成争创名牌产品的良好氛围,促使名牌数量逐年增加并且形成良性循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囿于财政实力不足和自身管理思路和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名牌意识比较淡薄,没有认识到政府在推动名牌战略中的重要责任和作用。对于西部地区的企业而言,从整体上看它们对创建名牌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

(三)企业的短期行为削弱了名牌的持续竞争力

名牌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代表了产品的良好质量,同类的产品种类有时成千上万,但是其中能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的却是凤毛麟角,名牌产品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对于企业来说,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产品不仅能够比同类产品卖更高的价钱,还能获得更多的销量,从而带来更多的收益,而且这种竞争力会长期存在,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要使名牌具有持续的竞争力就需要持续的投入和经营,使名牌的影响力持续发挥作用。西部地区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小的问题,表现为重创建而轻经营,短期行为明显。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名牌产品的竞争力,使名牌的市场影响力降低,最终只会被消费者遗弃。

(四)名牌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西部地区很多企业在获得了名牌称号之后由于缺乏强有力的保护,名牌被盗用、假冒、侵犯等现象时常发生。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名牌所有者需要支付很大的成本通过各种手段去阻止这些侵权行为。西部地区的企业一方面缺乏维护自己品牌的意识,不是经常性地采取主动的措施防止它人侵犯自己的品牌,在品牌被侵犯后又考虑到维权需要很大的支出,往往听之任之。

(五)名牌的宣传力度不够

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近年来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逐年增加,西部地区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数量也有增加。要想使消费者尽快了解自己的名牌产品,企业需要主动出击,大力宣传自己,使驰名商标真正驰名。西部地区很多的中国驰名商标多年来并不为广大的消费者所知晓,甚至是省内的消费者也对其了解很少,问题在于缺少宣传,这和东部地区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西部地区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壮大需要塑造更多的名牌,实现工业经济规模增长的同时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西部地区实施名牌战略不仅需要增加名牌产品的数量,也需要推动名牌的维护、经营等多个方面,构建完整的名牌战略体系。针对西部地区实施名牌战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推动持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

要增加更多的名牌产品,需要进行创新,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持续的创新。一是需要企业积极地发现和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产品的品质、式样、外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成为市场畅销产品才有可能成为名牌产品,而获得名牌产品之后会反过来促进产品的畅销。其次,企业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对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抓住市场需求变化的信号,走在市场的前面,甚至可以通过创新产品来引领市场的需求,而不是被动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二)增强名牌价值意识,营造创建名牌的良好环境

对一个区域来说,拥有更多的名牌产品,能够显著地增强区域工业的竞争力。所以,首先无论是政府或企业都应该高度关注名牌的创建,只有提高了认识,才会增添创建名牌的动力。其次,政府需要为创建名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宣传发动、政策扶持、经济奖励等措施鼓励更多的企业争创名牌,形成一个创建名牌不仅光荣而且能得到实惠的环境。第三,根据名牌创建的规律,需要逐级遴选,可以通过政府主导评选出市级或省区级名牌,在此基础上选择一批名牌参与中国驰名商标或者中国名牌的评选,这样逐年逐级地推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名牌创建机制。

(三)避免名牌创建中的短期行为,增强名牌的长期影响力和竞争力

西部地区的一些企业在名牌创建中的一些短视行为严重影响了名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要改变这样的做法,企业首先要树立品牌价值观,把名牌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来对待。其次,对于名牌,比如中国驰名商标,企业要有长期经营的思想,获得这一殊荣只是一个新的开始,要持续维护和增强名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需要长期地投资和经营,不断改进和完善生产和经营,要让名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更加突出,而不是相反。第三,企业增进名牌竞争力最根本的环节是产品的质量,要更加注重产品原材料和成品质量的控制以及对生产流程的管理,确保名牌产品的质量的持续稳定。

(四)加强名牌的法律保护、加大名牌的宣传和推广

由于名牌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和范围不够,使的西部地区的一些名牌产品影响力有限。对于名牌的法律保护,一是要立足于防患于未然,通过多种方式捍卫名牌的所有权,比如加大宣传、聘请法律顾问等。其次,对于侵犯名牌商标的行为,商标所有权企业要积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第三,作为名牌商标的所有者,企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针对西部地区的实际,在这一问题上要有所突破,一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宣传推广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广告在品牌推广当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大对推广和宣传的投资力度,很多企业在产品品牌的推广和宣传方面的投资很多,收益也很明显,与生产环节相比较,西部地区企业的品牌推广宣传的资金不足是制约名牌影响范围有限的主要原因。第三,结合时展的特点,西部地区在名牌推广和宣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种媒介,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来达到宣传和推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06[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品牌发展报告2007[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蔺全录,彭代彦.欠发达地区发展名牌产品的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8(10).

[4]张玉虎.美国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理论学刊,2009(06).

[5]易世志等.试析我国企业名牌诚信缺失的外部原因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9(11).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上一篇: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新时期财政监督管理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