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记牵手班会……

时间:2022-09-19 03:55:45

当日记牵手班会……

班会是班集体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共同对班集体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决定集体的发展目标、实施计划,制定并通过集体的各种规章制度等,行使决策和监督的智能。笔者身兼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二职,在班级管理中试着让“日记”与“班会”牵手,以“集体品议日记”的教学形式组织班会。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在品议过程中,引导学生从“日记内容”和“写作语言”两方面入手畅所欲言,提高认识,发展能力。为与班会内容巧妙链接,事先,笔者反复权衡,精挑细选,选择一些最能反映班级成员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的代表作以及能反映学生典型个体风貌的部分作品进行交流。作者读,其余学生听,听后评议,教师相机点拨、总结。如此这般“二合一”,效果如何呢?

一、倾听之余,拉近了距离

班集体作为一个小范围的场域,由教师、学生两大主体构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必要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更是重中之重,惟其如此,他们才能由“个人主义”走向“同伴互助”,才能组建成为一个具有共性品质的团结合作的优秀集体。开学后不久,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学生的交往受到地域和性别的限制,比如,第一组前四排的同学彼此之间交往频繁,但跟第四组后排的同学几乎就是“老死不相往来”;再如,女生与女生之间偶有往来,但对于同班的大多数男生就形同陌路了。为此,鼓励了很多次都不见效,估计是出于害羞。如何扩大学生的交际圈,促进他们彼此互相了解,发展友谊呢?我决定充当“中介”,以日记作为学生的“个性化名片”,有计划地分批介绍给大家。在学生当众阅读自己的代表作时,他们那迥异的语言风格和极具个人色彩的“典型事件”传达了自己的个性,展示了自己的风采。于是,倾听之后,大家得知了小A同学可怜的身世,安慰的话语、无私的帮助、热情的邀请常常环绕着他;于是,倾听之后,志同道合的几个魔术爱好者自发组成了“魔术五人组”,并在元旦联欢中一展身手;于是,倾听之后,内向的小B和外向的小C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因为她们惊奇地发现两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班级,真的“活”了!“沸腾”了!分班后的怅然若失被融入新集体的新鲜感、充实感所代替,他们和她们,周身洋溢着幸福和激情,跟开学初简直判若两人了!日记,真是神奇的黏合剂!

二、褒贬之间,规范了言行

马卡连柯曾说过:“我们认为个人对个人的影响是一种狭隘的和有限的因素。我们认为整个集体就是我们教育的对象,我们应该把有组织的教育影响针对着集体。同时我们相信,对个人的最实际的工作方式,是把个人保留在集体里。”又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本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教师对于日记的中肯评价往往会成为班集体积极舆论的导向,学生在经过“见贤思齐”或“见不贤而内自省”后,会不约而同地形成一种班级的行为准则,并自觉通过这种集体的教育力量来约束自我,规范言行,从而得到个体的归属需要。比如,曾经,班上有一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写小说,写得很有创意,在得到我的肯定后,三分之二的学生都纷纷效仿起来,论痴迷度,走火入魔,以至技能科老师反映不少同学在课堂上开起了小工;论作品质量,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看来得煞煞这股“小说之风”了!直截了当说吧,怕打击了学生“业余文学创作”的积极性;不说,任由发展?肯定不行。正左右为难之际,恰逢批改日记,读到一篇《班有“小说发烧友”》,作者以戏谑的口吻将“发烧友”分为几类,并一一“画像”,在文章结尾幽默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各位,是时候降降温啦!”———难得有个“清醒者”,我喜出望外,选中这篇日记在班级读了读,诙谐的文风逗得大家直乐,笑声中不少人的脸还偷偷红了。我进一步组织学生就这一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集体达成共识后,颁布一道‘禁小说令’,学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禁令”,此后果然不复“疯狂”……类似的事例太多了,无须多费唇舌,便能收获奇效,这是日记教学的妙用。

三、回味之中,增强了凝聚力

有人说,班集体的管理,活动是最佳媒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秀的班主任总是会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有特色的集体活动,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得到锻炼。一年来,笔者曾先后组织学生开展过“爱国歌曲大家唱”“诵读经典古诗”“新闻会”“体验盲人”“辩论赛”“体验木头人”等活动,这些活动总是及时被写进学生的日记中,透过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快乐、充实、留恋。在集体评议日记这一环节中,活泼生动的文字叙述将师生再度引入当时的情境中:

随着活泼欢快的音乐,几只可爱的“兔子”上场了,跳着《兔子舞》。她们在同学们面前蹦来蹦去,显得尤为活泼。跳着跳着,有的同学拿起手上的“秘密武器”一喷,像雪花一样的小点点散落在“兔子”们的头上。突然,不知哪个同学喷出的长条缠在了张弛这只“兔子”头上,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和几个“兔子”们边笑边把头上的长条给扯掉。经此一环,现场更火爆了,几个“兔子”又请来其他一些“兔子”一起跳,连王美峰和崔榕榴这两个大男生也加入了她们的行列,可惜动作显得很笨拙,同学们再次捧腹大笑……

开始做操了!随着广播里的“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我们认认真真地摆起了手臂。一旁几个观看的别班同学不时地向我们跳起“扭腰舞”,当时我恨不得立刻冲上前去,将他们海扁一顿,可是我不能,因为我知道,只要我冲向他们,我们的第一名就泡汤了……

就这样静静地倾听着,在脑中进行“精彩回放”,依稀可以感受当时的欢笑或心跳。在点点滴滴或温馨或愤慨的回忆中,人人心中升腾起一种对于班集体的归属感、使命感、自豪感,形成了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集体意识。

此外,对于学生日记中哪些触及大千世界、社会话题的内容,教师也应灵敏地捕捉、利用。如“奶奶的重男轻女”“化妆的女人美吗”“疯狂的大甩卖”“麻辣烫的真面目”“多亏了修车大伯”等等,交流、评点这些内容,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

马克思说过:“只有在集体中,个性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交往,离不开集体,集体是人全面发展的最有利的环境。实践表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日记,在相互了解、关怀、理解、信任的氛围中,让学生成为集体中的主角或积极分子,乐于表达,敞开心扉,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在评议、对话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探索,这既有利于班级集体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当日记牵手班会,收获的将是惊喜和奇迹。

上一篇:班主任如何捕捉期末最佳教育时机 下一篇:语感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