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高效课堂奖励机制的探究

时间:2022-09-19 03:54:41

农村中学高效课堂奖励机制的探究

在洮南市教育局的号召和引领下,我校于2011~2012年下学期开始在七年级开展仿山东昌乐二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有自己校本特色的教学实践。有幸赶上这趟改革的列车,我们便抓住机遇,积极投身到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和体验中。

一、模式的施行

第一步,按照“271”的模式,依据学生的个人素质,对所在班级学生的学习小组进行了调整,使学习小组成员以优秀生20%、中等生70%、后进生10%的比例进行分配。

第二步,在编制学案时,将学习内容按照自觉能会20%、合作学会70%、老师教会10%的比例进行编排。

第三步,在实际教学的课堂上,时间也按照2:7:1的比例分配,老师指导、点拨、答疑约1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约30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约5分钟。

其中预习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的方法进行。

二、问题的产生

然而一节课、两节课、一周下来,随着课程的推进和课时的延续,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越发严重:

1. 学案发到手后,学生根本不愿意看,课前预习做得不充分,远远没有完成预习目标。

2. 课上无论是独学、对学、组学还是展示,气氛不热烈、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兴趣参与。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感觉十分压抑。

3. 部分同学表现出对新学习模式的漠视甚至反感。

4. 个别学生借讨论之由,唠嗑、搞怪,课堂秩序较为混乱。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我反复思索,寻找问题的根源:

原因一:长久以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模式在学生的脑海里已经根深蒂固。学生习惯于老师在前边一项项讲,我在下边认真听的课堂模式。

原因二:学生认为不管怎样,都是老师讲得好、讲得全,老师讲得少,我们怎么能学会呢?

原因三:积极性不高,我会就行了,发言、展示也没有多大意思,也没什么奖励。

原因四:农村孩子手中的学习资料太少,要每个人做到充分预习很难。

四、问题的解决——奖励时钟法的诞生

以上四大原因,其中原因一要通过向学生介绍和展示山东昌乐二中及杜郎口中学已经取得的成功,通过长期的体验去慢慢接受和习惯。然而,原因二和三归根结底是学生心态消极,积极性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个好的奖励机制。那么,怎样奖励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呢?

农村中学没有资金经常给学生买奖品、发奖金等。老师的个人经济条件也不允许。而且,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和金钱方面都不缺乏,小来小去的奖品对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大。

到底该怎么办呢?

正当我们举步为艰、进退两难时,偶然的一节课使我豁然开朗,看到了希望。

在讲第一单元的第5节课时,我安排学生听写单词,其中有两组同学表现非常好,写完后批改的快,全写对的人数也多。他们都用期待的目光望着我,希望能给他们特殊的奖励。那一瞬间我也激动了,一种想法脱口而出:“现在给你们两组一次3分钟自由娱乐的机会,你们是想唱歌,还是在班内自由走动,或是趴桌子休息3分钟……”我余音未了,只听一片欢呼和掌声响彻班级。全班同学都非常兴奋,其它组的同学感叹到:“啊?这么好!”他们都非常羡慕,经过商量,他们两组都选择了唱歌。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每名同学都非常积极,独学认真,对学、组学热烈、积极,并且又有一组受到同样的奖励。

我们所期盼的、理想的高效课堂终于出现了!

一节课下来,轻松愉快,更重要的是我和学生们发现了高效课堂的魅力。

但是,由于额外奖励给学生的10分钟左右的自由时间,却另外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正常的教学内容没有完成。

课间,我坐在办公室开始思考,我想到这种奖励方式是十分有效的,完全值得长期使用。在紧张的学习中、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们最需要的是放松、休息和自由。他们最希望得到的奖励,就是自由时间啊!

然而,要给这种奖励,就事必会影响学习目标的完成。此时,我灵机一动,心想:奖励一定给,但不当时或当堂兑现,每组把赢得的自由时间记录和积攒下来,等以后再找机会兑现。这样,一方面学生得到了他们所期盼的奖励,另一方面又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时间和进度。

主意拿定后,当我在另一个班级上同一节课时,使用了这种奖励办法,结果效果与当堂兑现完全一样,并且圆满完成了教学内容。

奖励时钟法诞生后,我开始大胆在课堂上实践,效果一直很好,并且其它学科也开始使用这种奖励方法,反响也非常好。并且,我们将这种奖励方法命名为“奖励时钟法”。

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我们七年级把这种“奖励时钟法”确立为固定的奖励机制,在七年级各学科进行推广使用,反响都非常好。

五、奖励时钟法的作用

奖励时钟法的出台,让我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为了给本组赢得自由活动的时间,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们开始仔细阅读学案,面对学习时,变得身心愉悦、感到非常轻松。高效课堂的优越性,在我们农村中学也显现了出来。

课前,学生能够自主预习,并且为了预习得更好,本组内乃至各组间都能主动传阅各自手中的辅导资料,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生资源少的问题。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能较好地完成预习任务,同时拓展了知识面,对工具书的使用也更加熟练。

课上,学生们思维活跃,发言积极。独学认真;对学、组学热烈;展示积极,效果堪称完美;教师强调补充时,都能全神贯注地听。当有同学讲解或发言时,不再有不屑一顾的同学,而是认真去听,讲得好,大家会给以热烈掌声;讲的不好,大家会积极补充或更正。在这样高效的课堂学习中,学生们学会了知识,大大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体现出了同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

课堂真正由教师主讲变成了学生自学;知识由老师教会变成了由学生自己学会。传统教学方法是一节课教师教10个问题,学生能记住或学会5~8个,而且容易忘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2个问题,学生自学8个,结果是学生能记住或学会7~9个,而且记忆深刻,不易忘记。学生们真正学会了学习,成了学习的主人,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

什么是“奖励时钟法”?其具体的奖励方案是什么?

奖励时钟法,就是对于在学习中完成指定任务的或表现突出的学习小组或个人,奖励给一定的时间,在不违反学校及班级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由小组自由支配。

奖励时钟法的具体奖励方案:

展示:好2.5~3分钟,较好2~2.5分钟,鼓励1分钟。

点评:好2~3分钟,较好1~2分钟。

质疑:难3分钟,中2分钟,易1分钟。

合作:1~3分钟。

奖励时钟法,是我校实施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对奖励机制进行研究的成果。有了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引领,又有了奖励时钟法,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收到了突出的学习效果。

上一篇:语言艺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劳动实践教育对降低农村学校辍学率的可行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