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仙湖消逝的轨迹

时间:2022-09-19 03:27:46

【学习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2.过程和方法: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体会它们的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重难点】1.重点: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2.难点:透视文章写作内容,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MV——腾格尔的《天堂》,听后提问:你听了这首歌后有什么感想?(学生回答)

二、预习的检查与反馈。

教师根据抽查的小组情况作简评(对抽查的预习学案作出等级评定)。

三、预习任务的交流。

字词、作者等学生自主交流解决,教师引导报告文学的基本内容。

四、预习诊断:点拨题目。

五、预习质疑:通过你的预习和与同学的交流,你还有什么问题?请大胆提出来。

六、初读。

1.出示课题、“罗布泊的位置地图”及罗布泊的“资料简介”(初步了解罗布泊)。

2.出示“昔日的罗布泊”和“今日的罗布泊”对比图画(形象感知,激感)。

3.出示“整体感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女生完成),现在又是怎样的(男生完成)?

(2)找出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

(3)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愿望?

引导明确:

1.(女生回答)过去的罗布泊: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男生回答)今天的罗布泊: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神秘恐怖。

追问:同样的悲剧是否仍在继续?教材举到了什么例子?情况如何?(学生口答)

出示: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的图片(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对此类问题的深入思考)。

悲剧的制造者是谁?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悲剧还在不断地上演,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补充出示类似的例子:

图片1:2004年8月受强台风影响,浙江省乐清市北部山区的3个乡镇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

图片2:浙江部分地区非法挖沙取土,数百亩农田被毁。

图片3:四川一冶炼厂污水排泄。

2.罗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学生口答,其他同学补充(画出相关段落,齐读感知)。

以教材为依据概括。

追问:造成这些悲剧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同桌交流后回答)

再问: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学生自由谈,提示:注意语言一定要简明扼要)

3.表达了作者对仙湖罗布泊消逝的痛惜之情。作者强烈的愿望:拯救生态环境!

七、精读。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习列数字、作比较、拟人、排比等手法对增强文章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品读赏析——

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有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注意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如:

罗布泊,“泊”字的左边是三点水。

罗布泊,“泊”字的左边是三点水啊。

罗布泊,“泊”字的左边是三点水啊!(指学生朗读,点评后全班齐读)

学生先自己找到相关语句进行阅读、勾画、赏析,然后小组内交流,各抒己见。

学生回答到哪一处需要补充时就引导点拨,灵活机动处理;对重点句子或段落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八、拓展延伸。

1.罗布泊昔今的两组图。

【第一组】梦中的仙湖罗布泊:

图片1:蓝天白云。

图片2:花草摇曳。

图片3:小鸟儿翻飞。

图片4:林边牧歌。

图片5:水如明镜。

【第二组】消逝的仙湖罗布泊。

图片6:余辉中的昔日河床。

图片7:永恒的眺望。

图片8:静默的抗议。

图片9:凝固的生命。

图片10:沙海漫漫。

图片欣赏过程中,学生中不时发出或感叹昔日美丽、或叹息今朝荒凉的唏嘘声,可见学生的心灵已被深深触动。

2.体验反思:请用一句比喻写出你读了本文的感受。

九、系统总结。

古人云:“今之于古也,犹古之于后世;今之于后世,亦犹今之于古也。”楼兰留下的“人与水的记忆”,是一段惨痛的历史,不过,看一看今天的罗布泊,我们也足以担忧,我们留给后人的记忆,将是什么样的历史呢?走过这一片繁华,前面,会是荒凉吗?

(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如果你愿意,你坚持,每一个人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变化!

十、通读,达标检测。

试题:略。

最后出示: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上一篇:以兴趣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下一篇:计算机课堂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