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西方和西方的东方

时间:2022-09-19 02:46:01

现在再来评论《断背山》和《艺伎回忆录》或许有点老生常谈,但还没有人将它们并置论述。似乎理由不足,因为两者在内容选择、主题构建、叙事形式、影像风格等方面是那样的不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让我们百感交集的可能是影片之外的许多因素,如演员的选择,影片的获奖等。对于笔者而言,更感兴趣的则是其中透露的国际一体化背景下的影像策略。

《断背山》在华人导演李安手中成功地编织出伦理和情感的羁网,为西方经典题材中的性倒错者们寻求安妥的灵魂居所。而《艺伎回忆录》则是书写西方男性视野编码后的柔质东方女性,华美幕布上静静流淌的是婉转多姿又颓丧凄婉的东方韵致。无论是东方导演注视下的西方世界还是西方导演臆造的东方风情,都表达了人类普遍的内心困惑和情感冲突,而这种心灵的困扰和情感的两难抉择,印证的正是东西方人异质同构的深层心理结构。这种具有世界共通意义的“人性”书写和个体情感历程,在东西方完全迥异的文化体系间建构起了沟通和契合的浮桥。

《艺伎回忆录》:西方话语遐想中的“东瀛”风情

同名原作小说作者阿瑟・高登和影片导演罗伯・马歇尔的异族身份,决定了他们对日本艺伎的生活经历和情爱纠葛的书写,只能意象化为东方世界的民俗奇观,这群神秘、暧昧又精致的景观女子,也注定逃脱不了西方男性作为“他者”的窥视目光,只能身处于被看者的无力和匮乏状态。

雅致华美的和服,松高鞋上婀娜多姿、莲步款款的优雅,抚弄三味弦时那低头的一抹温柔,装饰化到极致的茶道表演,这就是西方话语遐想中对艺伎文化的图像化解读。用优雅、高贵、矜持的传统东方女性渲染东方文化的典雅韵致,又在绵长的雨雾和幽深的巷道间,如海的灯笼在风雨中摇曳,构造出经典的东方场景和东方情调。而东方式情感中的温柔敦厚、内敛含蓄却被有意滑脱或置换,使影片专注于讲述一个出身低贱却不甘下僚的女孩,如何在人生的苦难和羞辱中存留希望,为理想而执著挣扎并成功赢取真爱的故事,这是经典好莱坞的个体成长史,是西方“灰姑娘”奇遇和于连式个人奋斗母题的完美演绎。

在西方视域观照下的东方女性一无例外地美丽、多情、温柔、薄命,她们在幽闭阴暗的空间,近乎凝滞的时间,逼仄晦涩的生存处境中,既恨且怨又沉迷地纠缠于男女世界的爱恨情仇,或女人间温婉又狠毒的妒忌和明争暗斗。但是,影片展示的女人间嫉妒、怨恨的狂潮和怒海,都只为了凸显小百合的兰质慧心、出淤泥而不染及在窘境下隐忍勃发的恢弘勇气。小百合身边的所有女人都走向爱或恨的极端,所以“妈妈”的冷酷无情,初桃的妒忌怨恨,南瓜的虚伪陷害可以毫无理由且不需铺垫,而豆叶的惺惺相惜全力扶助,也更多地展现在惊艳之舞的铺排和天价的运筹这些声色或的感官刺激场景中。

为了完满男女之间看/被看,拯救/获救的二元结构,影片在极力铺演女性作为欲望观看客体的奇观化影像,且展示女性美丽而神奇化的肉身的同时,也不忘把在声色场所流连的男主人公塑造成“怡红公子”般博爱多情而又情深款款。他仅用一方手帕和一枚硬币就俘虏了还是小女孩的小百合的芳心,并为她提供了支撑其一生奋斗的恒久勇气。小百合的一生坎坷和磨难,又不断为男主人公提供展示英雄豪气和柔情侠骨的机遇。而小百合最终获救的锦标并非财富或地位,而是她一生的寄存之所――获取真爱。

影片的华彩篇章正在于以丰富的暗示和潜台词诱发人们浓郁的怀旧情绪,对消逝在时间深处的古典东方浮想联翩,进而用浓墨重彩的东方韵味获得对西方世界强烈的诱惑力。这实际上是西方人出于对东方或第三世界的无知、偏见和猎奇而虚构出来的某种“东方神话”。“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萨义德语)。这种东方的虚幻性大大多于其真实性,这是西方的舆论和话语表现技巧造成的结果,与东方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社会现实可能并无呼应。这也是影片会在日本本土为大众诟病的缘由之一。

《断背山》:东方伦理演绎西方题材

两个男人为什么能爱得那么缠绵深沉、缱绻决绝,直至放弃还算美满的家庭,情愿孤身守望?究竟是凭借着对凡俗现实中人伦礼俗的反抗勇气,还是依托于深陷红尘泥沼的纯粹?

李安这样解释:伟大的爱情故事,必须要有巨大的世俗或内心障碍,而每个人心底深处都有一座无迹可寻、超脱世俗的“断背山”,那是人类情感最敏感最隐晦的所在。那么,影片描写的应该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爱情,这种爱情超越于只限于异性之间的世俗约定或者说藩篱。

“用东方的委婉平和来表达对世界的认识”,始终是李安成功的秘诀。在《断背山》中,克制而抒情的情感表达把如此敏感的同性恋命题大而化之为委婉细腻、感人至深的人类爱情。让观众揪心并潸然落泪的是两个在西部粗砺环境和伤痛童年记忆挤压下寡言少语、性格坚强的男人,如何为理想爱情而寂寞挣扎并在覆灭中执著坚守。每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对决瞬间:世俗压力下争吵殴打后的紧紧相拥,涕泪交加间的深情热吻,偷偷摸摸的欢愉,遮遮掩掩的揪心牵挂,都指向不知所终的悲剧宿命。也许,再缠绵悱恻的爱情也难以改变这个世界,或者这个世界的某些潜规则,更何况、这样一份同性之间的爱情。

李安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华人,他的影片总不免关乎伦理,所有的视角都充满了二元对立。《断背山》尽管具有美国西部风情,相爱的两个男人遭遇的仍是理智与感性的伦理困境。其中,张扬而率直的杰克在爱情中更感性,更理想主义,也更乐于面对真实内心,甚至愿意向世俗挑战,和埃尼斯共度一生。理智、隐忍的埃尼斯则饱经风霜、沉默内向,幼时所见的同性恋遭放逐,被殴打致死的场景,一直成为他童年的梦魇。埃尼斯成为爱情中的现实主义者和克制压抑者,他只能把最美好的那部分生活小心翼翼地藏起来。

李安以对伤感体验的敦厚把握,以一个东方人特有的内敛的情绪表达,书写出一曲悲怆的爱情挽歌,达到东方唯美、西部沧桑的完美融合。两个孤独的男人在葱山绿水、茂林蓝天下,为一份深沉的爱恋承受着压力和煎熬。没有激烈的情节冲突,只有生活的自然流淌,内心的隐秘挣扎,性格刚硬的男人间原始的身体律动,柔情又炽热的情感交融。

影片中书写的自由与道德、礼教与浪漫、人的天性和社会规范间的冲突,展示出人类普遍的心灵困惑,对生命、爱情、青春的惆怅情怀,正体现人类对迤俪易逝的生命和爱情的共同追悼,不管关乎同性还是异性。

结语

这两部影片都是主人公在暮年时对流逝的青春岁月最深情的一次回首和缅怀,是对梦一般的爱情的回忆。这种怀旧情怀正契合当今世界的时尚,那是后现代工业文明情境下人类情感的想象性还乡。而且,爱情和婚姻,作为现代人最相似最容易共通的内容,无论爱情的禁忌和迷茫,婚姻的背叛和坚守,还是青春爱情,婚外情感都可以任何时空上演。两部影片或以东方式的含蓄和内敛化为万种柔情和惆怅,体现东方人情感的丰富曲折和幽怨婉约(《艺伎回忆录》);或任凭情感最终战胜理智,躲在内心的角落回想伊人的衣香鬓影,融注的又是道德、规范、约束及克制在传统的东方世界的力量(《断背山》)。

西方以其经济强国和强大的电影市场号召力影响着世界电影,但好莱坞作为世界最大的梦工厂,在支配全球观众的同时也隐藏巨大的危机。其电影往往以性、暴力、变态来支撑,以紧张激烈的情节,声势浩大的场面,华美的视听盛宴取胜,缺乏人性书写的深刻和丰富。而东方电影在沦为“他者”的同时也作为一股勃发的生命力,以其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更深刻地表现生活和人性中的细腻微妙。或许,西方需要东方的宁静作为新的栖息地,东方也需要西方的认同来立足,在一个国别差距日益缩小和民族融合渐近的时代,东西方文化的互相观照确实已带来一种新颖的解读角度和参照体系。

[责编/布丁]

(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电影学硕士)

上一篇:放学后的屋顶 下一篇:你“回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