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19 02:16:28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践与思考

摘要:自金山区和崇明县被确定为第一、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来,上海市抓住机遇,多措并举,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规划指导,注重建章立制,加强建设管理,规范资金管理,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显著。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 A

自本市金山区和崇明县先后被水利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全国第一、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来,本市抓住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机遇,健全机制,多措并举,基本实现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由单向突破向整体推进的三个转变,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设概况

2009至2012年度共投入建设资金14108.2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资金4900万元,市财政安排资金5701.66万元,区县、乡镇配套资金3506.63万元,共建成灌溉泵站198座、衬砌明渠192.73公里、低压管道93.88公里、喷微灌工程5099亩、排涝泵闸(站)34座、节制(涵)闸16座等。

二、主要做法

1、健全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重点县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市、区(县)分别成立了以财政局、水务局分管局长为组长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跨部门、多行业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检查工程进展情况,定期召开推进会议,保证工程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按照“四联合”(联合编制规划、联合调研需求、联合审查项目、联合验收考核)的要求,农业、水务、财政部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农业部门提出建设需求,水务部门做好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财政部门做好资金统筹安排和监督管理;相关加强沟通协调,建立配合密切、运作高效的联系会议制度,合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2、竞争申报,规范编报程序

根据《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按照“竞争立项、择优确定”的原则,成立专家组对各区县上报的项目进行综合分析比选,确定重点县名单,并及时在网站上进行公示,保证筛选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并及时将重点县名单及申报材料以正式文件联合上报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合规性审查通过后,及时下达建设计划,保证了本市重点县建设的方案质量和顺利实施。

3、科学规划,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及时启动县级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工作。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建立指标体系,提出“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以金山区、崇明县作为试点,开展农田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为解决开展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干什么好”的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重点县依据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做好项目储备,编制建设方案。

4、建章立制,加强建设管理

一是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市水务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出台了《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同时,市水务局专门出台了《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含初步设计)编制指南》,使得项目建设管理和前期工作有章可依。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重点县项目实施严格参照建设程序开展,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形成了水务局行政主管、市水利管理处行业管理、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站质量监督、监理公司现场监理、审价审计部门资金监管等全方位、全过程的建设管理格局,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严把质量管理关、技术指标关、现场管理关、资料管理关,坚持工程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5、落实资金,加强资金管理

项目计划下达后,市、区(县)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从土地出让收益计提10%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为重点县建设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财政部门加强资金规范化运作,做到专人管理、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格根据项目进度拨付工程款,保证资金安全、规范、合理使用。

三、建设成效

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的目标。

一是农田水利配套逐步完善,经济效益显著。项目的实施,改善灌溉面积17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51万亩,灌溉保证率达到9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二是圩区除涝能力逐步提高,防汛效益显著。项目区内圩区除涝设施的建设,完善了圩区的防洪除涝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防洪除涝格局,圩区基本达到了二十年一遇的除涝标准,增强了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保障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安全。

三是水环境质量逐步提升,环境效益显著。农田灌排设施的改造不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有效减少了水、土、肥、农药的流失量,减轻了河水污染程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形成了良性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了农业生态平衡。通过排涝设施的运行调度,实现了圩区内水资源的循环,调活了水系,提高了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改善了河道水质及面貌,美化了农村环境,营造了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四、几点思考

(一)存在不足

1、建设规模与实际需求有一定差距。重点县建设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面广量大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任务艰巨,重点县建设规模不能面面俱到,需求与可能的矛盾较为突出,今后的建设任务还很重。

2、长效管理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维护不到位,长效管理工作与规范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效益的长久良好发挥。

3、乡镇建设资金配套压力较大。随着中央1号文件贯彻落实的不断深入,水利建设投入在逐步加大,乡镇的压力较大,配套资金往往不能及时到位。

(二)对策措施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本市贯彻实施意见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优化水利项目资金投入政策,进一步减轻乡镇资金配套压力,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保障水利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继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力度,统筹安排用途相近的拆坝建桥、水系沟通、小型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资金,加快推进区域农田水利建设,形成整体规模效应。

三是加强设施长效管理。按照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农田排涝设施养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做到农田排涝设施改造到位、绿化配套到位、通讯防盗到位、公告公示到位、台账资料到位、考核验收到位;同时研究制订农田灌溉设施管理养护技术规程,指导农田灌溉设施长效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本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水利部关于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意见[J].中国水利,2009(3).

[2] 仇荣.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全力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建设[J].中国水利,2011(3).

[3] 罗小云. 抓好规划前期工作,建立健全小农水工程建管机制[J].中国水利,2011(3).

[4] 王华新,周汉奎. 多措并举,高位推动[J].中国水利,2011(3).

上一篇:深孔超深孔岩心钻探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上海市某营区扩建工程基坑承压水减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