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工程的工程项目评标方法研究

时间:2022-09-19 01:35:30

基于价值工程的工程项目评标方法研究

摘要:将价值工程理论推广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投标的评标方法中,以评标过程为研究对象,进行功能和成本分析,基于价值工程理论建立工程项目评标指标体系并明确评标步骤,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价值工程;功能分析;评标方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116―01

1引言

2012年和2013年相继实施了《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和2013版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这使对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进行招标评标时,传统的综合评标法和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主观性较大、定性因素较多、定量分析较少的缺点更加突出,使之不能完全满足清单计价的需要,也不能客观评价投标人的管理水平及技术水平和保证选拔出最优的承包商。

1947年,美国工程师Lawrence Miles提出了价值工程(ValueEngineering,VE)的概念,其目的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必要功能。价值分析是一种管理技术方法,其涉及价值、功能和成本三个要素,价值工程视其三者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其关系可表示为:V=F/C。有学者已将价值工程法应用于设备招标评标问题,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工程施工项目招标评标中理论和应用成果都很少。为此,本文基于价值工程理论提出了建立工程项目评标指标体系的方法和明确了评标步骤。

2基于价值工程的工程项目评标方法

2.1建立工程项目价值工程评标指标体系

评标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通过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方法来实现,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评标法的核心环节,其通过对被评价对象的功能分类、定义定性分析各功能单元的实质,给出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建立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工程项目招标评标指标体系,一般选择体现招标人核心价值的目标,比如投标人投标文件中的工期、质量、成本、企业信誉、技术水平等功能单元作为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功能计量将各功能单元指标进行量化赋值。

2.2工程项目价值工程评标方法应用步骤

第一步,计算成本指数,公式如下:

Ci=Cinici(1)

式(1)中,Ci为第i=1,2,…,n个投标人的为成本指数,ci为第i个投标人的投标报价。

第二步,计算功能指数,公式如下:

Fij=fijmjfij(2)

式(2)中,Fij为第i个投标人第j=1,2,…,m项功能指标的功能指数,fij为第i个投标人第j项功能指标的量化值。

第三步,计算功能价值指数,公式如下:

Vij=Fijci(3)

式(3)中,Vij为第i个投标人第j项功能指标的功能价值指数。

第四步,功能价值综合评价:

Vi=mjwjVij(4)

式(4)中,wj为第j项功能指标的权重值,且mjwj=1,Vi为第i个投标人的综合评价值。

最后,依据Vi的大小对投标人进行排序。

3算例分析

设某工程项目评标过程中,有5个投标人(T1,T2,T3,T4,T5),投标报价分别为960万元,890万元,930万元,925万元,950万元;选取工期、质量、成本、企业信誉、技术水平等功能单元作为评价指标,不失一般性假设评价指标均为极大型指标且权重相等,均为0.2,评标委员会专家通过功能计量将各功能单元指标进行量化赋值,具体赋值见表1。

(1)计算成本指数,采用式(1),得

C1=960960+890+930+925+950=0.21

同理可得C2=019,C3=0.20,C4=0.20,C5=0.20。

(2)计算功能指数,采用式(2),具体结果见表2。

(4)功能价值综合评价,已知W=(0.2,0.2.,0.2,0.2,0.2)T,采用式(3),得

V1=1.04×0.2+1.01×0.2+0.92×0.2+1.03×0.2+0.91×0.2=0.98

同理可得V2=1.03,V3=1.00,V4=1.01,V5=0.99。

(5)投标人排序,依据功能价值综合评价大小排序,V2最大,V1最小,具体排序为V2>V4>V3>V5>V1,即投标人2中标。

4结论

本文针对清单模式下评标的问题,借鉴价值工程理论,完善了工程项目价值工程评标法,避免了传统评标方法重定量,轻定量的弊端,并通过算例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清单模式下评标拓展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向为民.价值工程(VE)在工程招标评标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6).

[2]朱军.BOQ模式下建筑工程施工招标评标规范化研究[D].上海:上海大学,2007.

[3]张金锁.基于价值工程的清单计价评标方法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25(4).

[4]郝丽萍,李长友.招标工程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1,(4).

上一篇:外贸B2C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下一篇:供应商往来账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