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 开放 有趣

时间:2022-09-19 12:48:20

【前言】扎实 开放 有趣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白杨》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段后,赵洁玲请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并理解“茫茫”“浑黄一体”的意思。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后,她又请全体学生齐读两遍,并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第4自然段“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中的“旅客”和“卫士”用...

在2013年“联想杯”桂林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比赛中,桂林市胜利小学的雷玲玲老师获得一等奖。雷玲玲告诉记者:“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尤其要感谢师傅赵洁玲老师的指点,她是我非常敬佩的人。”

在教学上,赵洁玲的课堂因具有扎实开放有趣的特点广受好评,桂林市教育学院教授罗红曾将赵洁玲的教学风格概括为“趣、实、活、新”。

以读促学

赵洁玲说:“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读的训练尤其不可少。”在教学中,她常常以读促学,引导学生反复涵泳体味。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在《白杨》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段后,赵洁玲请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并理解“茫茫”“浑黄一体”的意思。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后,她又请全体学生齐读两遍,并试着背诵第1自然段。

第4自然段“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中的“旅客”和“卫士”用了借喻的写作手法,有些难理解,赵洁玲让学生听她范读,边听边想“旅客”和“卫士”分别指代什么,以及“旅客的神情是怎样的”。

第5―12自然段是“哥哥”“妹妹”和“爸爸”间的对话。赵洁玲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让学生思考“谁的话是最主要的”“爸爸讲话时的神情是怎样的”:

“爸爸,你看那树多高!”(第一组读“大孩子”的话)

“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第二组读“妹妹”的话)

“哪有这么大的伞!”(第一组读)

“你看它多直!”(第二组读)

“它是树,不是伞!”(第一组读)

“这不是伞,是白杨树。”(第三、四组读“爸爸”的话)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第一组读)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第三、四组读)

分角色读完对话后,赵洁玲又让学生自己默读“哥哥”和“妹妹”的对话,并分析对话反映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

由于第12自然段是课文的学习重点,赵洁玲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爸爸”的话,并着重分析“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两组关联词的意思和用法。

最后一段,赵洁玲再次范读,让学生边听边用笔画出描写“爸爸”表情的词语,并让学生分析“爸爸”的表情反映出怎样的心理活动。

从这节课可以看出,赵洁玲精心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难点处示范、分解读;重点句段熟读并背诵;分角色朗读;老师做动作助读;用赞美的语气齐读等。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朗读课文,积累词句。她精心设置的“读”与品词析句、了解课文思想紧密相关,在语句优美、较难理解的段落,尤其注重让学生细细品味,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达到了“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

此外,赵洁玲还采取了个别、小组、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其乐融融。

启迪智慧

赵洁玲认为,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为此,她探索实施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导式教学法”。

“具有主体性的学生应是不盲从、充满自信的能动的、自由的人。”赵洁玲说,“教师应培养这样的学生,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她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多元感受,鼓励学生超越教师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开放、自主的课堂。

执教《鸟的天堂》一课,一学生在自主探究时提问:“老师,课文中‘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什么意思?”赵洁玲当即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思考之后,学生联系上下文,有的说:“当小鸟扑翅膀时,绿叶就晃动起来。可是树叶太多了,课文中说是‘不留一点缝隙’,所以作者看不见躲在树上的小鸟,但是他却感受到了‘生命的颤动’。”有的说:“课文中说‘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说明这是一株富有活力的大树,作者从它的每一片绿叶上感受到了这种勃勃生机,所以说是‘每一片绿叶上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有的说:“也许当时吹过一阵阵微风,这些充满活力的绿叶不停地摇动,才让作者产生了‘新的生命在颤动’的感觉。”学生的思维就这样被打开了。

为了让学生在探究时提出的问题紧扣教学目标,赵洁玲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地安排探究小组,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办法筛选问题。“组内异质”的意思就是小组内提出不同的问题,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组际同质”的意思是小组与小组之间找出相同的问题进行交流,然后共同解决问题。采用这个办法,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赵洁玲说:“学生年龄小、认知结构简单,活动范围小,生活经验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引导和指点。”在“导”这个方面,赵洁玲一是提出目标,指引学习方向;二是帮助学生解决在认知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三是提示知识的规律性。

执教《我的战友》一课时,赵洁玲挑选了学生自提的一个问题设疑:“为什么把比作千斤巨石?”在评议中,有的学生说:“巨石太重了,一动不动,也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有的说:“石头本身是不会发出声音的,也没发出一声。”还有一个学生说:“巨石是烧不化的,也是烧不化的。”这个学生的发言立即遭到其他学生的反驳,认为在烈火中肯定会被烧化。这时,赵洁玲这样引导、启发学生:“的身体是会被火烧化的,但是他的什么不会被烧化呢?”“精神。”有一位学生很快领悟到了,其他学生跟着恍然大悟。

赵洁玲十分重视用积极、真挚、有明确指向的评语激励学生。面对学生在探究中的发现,她充分肯定,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鼓励;面对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的困惑与失败,她延迟评价,帮助其重燃信心,让学生明白探究虽失败但仍有意义。

激赏童趣

赵洁玲说:“小孩都是有灵性的,他们对课文和生活中的人、事、物都会产生独有的想法,教师要赏识他们童稚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人教版第2册课文《乌鸦喝水》是一篇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赵洁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了“激趣导入初读感知读中识字和感悟总结与课本剧表演”4个有趣的教学环节,学生们学得很开心。

在激趣导入环节,赵洁玲和学生一起模仿动物的动作,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她还让学生猜谜语:“是鸟不叫鸟,捉虫本领高,人们不爱它,嫌它穿黑袍。”并笑眯眯地对学生说:“哪位小朋友跟乌鸦朋友打个招呼?”

在初读感知环节,赵洁玲先播放一段动画视频,然后采用“开火车读课文”的朗读方式,每个学生读一句,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在读中识字和感悟环节,赵洁玲边做动作边引导学生:“想象乌鸦口渴难耐焦急的心情,把乌鸦特别渴的样子读出来。”“睁大你的‘千里眼’,竖起你‘顺风耳’,乌鸦会到哪些地方找水?边找还边说着什么?想一想,说一说,再来演一演。”“如果没有小石子,乌鸦会怎么办?”通过生动有趣的“听”“说”和“演”,将学生引入课文情境,让学生从“局外人”变成“局内人”。

在该课的教学中,赵洁玲还准备了装有少量水的透明瓶子,请一名学生表演乌鸦将石子放进瓶中的情景,让其他学生观察: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里的?水面又是怎样升高的?表演结束后,赵洁玲这样对学生说:“乌鸦多高兴啊!现在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这只乌鸦了吗?用一句话夸夸它。”一个巧妙的“夸夸它”,不但使课堂顿时生动有趣起来,还不经意间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

最后,赵洁玲通过让学生给动画配声的方式朗读全文,回顾了全篇课文的内容,并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在表演时,让学生两两合作,一个戴上头饰做“演员”,一个做“导演”,而后交换角色。

回顾这节课,赵洁玲说:“这节课中我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学生沟通交流,运用PPT、图卡等教学工具将学生引入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观察水面高低的变化,并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让学生感到课堂很有趣,学得兴致勃勃。”

一直以来,赵洁玲致力于营造扎实、开放、有趣的课堂。她的秘诀:首先,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在琅琅读书声里领会语言文字之美,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心得到唤醒、激励和鼓舞;再次,在课堂中打破沉闷单调,将演讲、辩论、实验、表演等多种教学形式引入课堂,营造趣味课堂。

这样“有滋有味”的课堂,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人物小档案】赵洁玲,桂林市胜利小学现任校长,广西特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赵洁玲工作坊负责人,小学语文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首批自治区园丁工程B类人才,自治区优秀班主任,桂林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参加全国小学语文现场说课大赛荣获特等奖。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40多篇,撰写30多篇论文获国家级、省级、市级一等奖,曾参与编写《九年义务教育新教材(四年级下册)》等多本教辅。

(责编 欧金昌)

上一篇:施工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初探 下一篇:1月车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