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常规作文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时间:2022-06-09 09:34:40

扎实常规作文教学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01-01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然而近几年来,作文教学却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只重视命题,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所写的内容也过于宽泛。其次,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无助于学生观察、描述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形成对抗、应付、依赖等不良心理。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应从以下几方面落实常规。

1.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往往迫于升学的压力,生活范围只 限于校园小天地和家庭鸽子笼。生活内容局限于课堂和家庭中无休止的技能训练,这种紧张而单调的生活使学生全然丧失一种从容不迫的心态。他们无力去扩展生活的外延,品味生活的内涵。从而导致了作文主题表现出以清淡平庸为主要特征的趋向,无病,脱离现实的文章四处泛滥。因此,作文教学应教会学生选择,吸收素材。

1.1 让生活为作文提供写作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之不尽。"教师应引导学生打开生活宝库的大门,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对人生经历和体验。我们语文教师也应感应时代的脉搏,解放对学生大脑和眼镜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素材,并充分利用生活素材进行写作。

1.2 让书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诌",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很有道理的,作为学生,只有多读,才能开阔视野,才能有所借鉴,读是写的先导和基础。我也发现班上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大多数都比较喜欢看书,而且看书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并要求学生把好的名言佳句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并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把自己读到的好书向同学推荐,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同学分享,让同学把自己的书在同学间传阅。定期将好同学的读书记录向同学展出,让同学轮流把自己从书中学到的好词佳句、句段名篇在班上展出,并鼓励学生积极背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相信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必定会随之不断提高。

1.3 让情感成为写作的另一源泉。人们常说,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实际上没有情感就没有文章。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才有华章出现。有了情感,自然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无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的眼里,充满情趣。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一层翻出一层,层出不穷。有了情感,还会产生不竭的灵感和美感。真情无价,真挚的感情是打开心灵之窗的一把金钥匙。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情感的触发点,让我们用它去开启每个学生的心,从而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向感动,让情感成为学生写作的另一源泉。

2.作文指导应重视单元资源的前期开发

有了生活素材,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在学生进入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就应该根据习作内容和和单元整体规划习作活动。只有重视单元习作资源的前期开发,才能有效链接生活,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才能更有效的在单元学习中从读学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我在习作前期作了一些这样的尝试:

2.1 习作应从进入单元学习开始。习作是生活的一种折光,对于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可能早已完成,只是潜伏在大脑深处需要设法唤醒,而更多的经历可能是学生陌生的,需要在习作前经历一段时间的热身、接触、熟悉甚至亲历,学生才可能有初步的积淀。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一项任务驱使,使不甚清晰的印象清晰起来,对不甚熟悉的领域有所了解,这时学生才可能有话可讲,有想法与人交流。所以习作至少应从进入单元学习那一刻开始。

2.2 把单元习作策划成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既然一进入单元学习,习作活动已经开始,那就不能功利地把习作布置成一项任务到季节再"收割",我们应做好全面规划,把单元习作策划成一次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它成为本单元学习的丰富元素,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和学生共同亲历了一次次丰富的语文活动,如采访、调查、踏春等等。

3.增强学生写作成就感

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所以,我首先是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在给成绩时,我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其次,我认为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放入"作文园地"里,向学校广播站、电视台投稿或推荐向报刊发表。第三让修改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道理",提高他们认真修改作文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学生经常是看不到自己文章的不足,找不到修改点,而老师又不能每一本都做到面批,于是我们选择了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方法,在互换时,我把好学生的作文交到差生手里,让差生的作文好学生来批,一是为了让差生能多读优秀的文章,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另一方面好学生在批作文时,随时发现差生作文中的不足,能随时指出,使差生知道修改时应该从何下手。在修改作文时,我也让好同学主动帮助差生,这样差生在好同学手把手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久而久之,学生有了修改作文的兴趣,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自然也养成了一定的习惯,作文也会逐步进入轨道。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作文教学更是功在常规。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促使学生有材可用,有话想说,有法可依,有乐可享,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上一篇:让教育插上欣赏的"翅膀" 下一篇:让学生快乐作文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