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9 11:56:29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从现实情况看。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过程中,社会信用环境却不容乐观。其突出表现是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企业、个体户、农户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和互相拖欠现象十分严重。应切实规范企业改制行为,同时强化政府信用。

关键词:社会信用 企业转制 行政部门

信用,原指人的一种笃缄品德。在经济方面,指信贷行为,其突出特征是偿还性。在我国,信用的主体是银行信用,它与商业信用、消费信用和民间借贷等其它信用形式一起共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而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问题是发展市场经济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金融危机发生的基点是信用基础遭到了破坏。没有良好的信用基础,市场经济根本无法存在。而良好的社会信用是建立规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一环。

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在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过程中,社会信用环境却不容乐观。其突出表现是忽视甚至践踏信用的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企业、个体户、农户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和互相拖欠现象十分严重。不按期归还到逾期贷款本息,导致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沉淀、死滞,严重地扰乱了金融秩序,加大了金融风险,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转,信用观念遭到严重侵害,社会信用环境受到重创。

一、农村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转制破产的不规范,给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以重创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的运用,有相当一部分投向了旗县、乡镇等集体、企业,但随着企业“改制风”的刮起,在企业改制过程中,由于行为不规范,不少企业借企业改制之机,利用破产、承包、租赁、拍卖、兼并、重组、分立上挂、出售和多头开户等到种种手段逃废银行、信用社债务,造成了银行信用社信贷资产的损失和质量的恶化,加大了金融风险,扭曲了信用关系。

(二)行政部门的干预,为农村金融的信用体系建设涂上了阴影

近年来,一些行政部门和个别党政干部,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为创政绩,指令银行信用社投放项目贷款,由于缺乏考察论证,所上项目不实际,无效益,所投入的信贷资金极难回收,助长了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

(三)乡镇、村组集体承贷及私借公用贷款债务链奈的加大,使原本恶化的信用环境雪上加霜

在我国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一段时间内,为收清过去吃集体大锅饭时生产队集体承借的贷款,银行信用社费了很大周折,将集体债务落实到了各家各户。但是近年来,村、组集体承借贷款的行为又重新萌发,且呈历年递增趋势。由于村官更换频繁,“新官不理旧账”,变动后的村干部对村组集体贷款谁也不管,谁也不理,再加之贷款投放用途不合理、无效益,造成了集体贷款大量沉淀。集体失信现象十分严重。

二、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的对策

(一)切实规范企业改制行为

金融债权主要来源于老百姓和企事业单位的存款,逃废金融债务,最终损害的是老百姓和存款企事业单位的利益,并会引发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讲信用、重效益是维系银企关系的基础。企业虽然靠逃废银行债务单纯地从数量上减轻了债务负担,但要付出失去企业信誉的代价,难以获得资金追加,难以解决资金紧张的矛盾,搞活的目的无法实现,企业的发展也无从谈起。因此要从企业信用的角度出发,规范企业改制行为。一是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业要树立信用第一的金融意识,充分认真逃废金融债务的危害性,权衡利弊,从长计划,树立保全金融企业资产就是保全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企业改制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企业改制的领导和监督,妥善处理好企业改制破产所形成的金融债权关系,按照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积极清偿金融机构债务,坚决制止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有效遏制企业信用的丧失。二是金融机构要积极主动参与企业的改制,建立企业的监测和报告制度,监督企业的信用程度。三是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靠法律的约束,实现借债还钱、偿付利息的信用属性。四是建立逃废债务企业通报制度。对逃废金融债务现象严重并拒不改正的地区、行业,应宣布其为不守信用区、不守信用行业或无信用区、无信用行业,并在一定时期内暂缓或暂停贷款项目评审,停止发放新贷款,维护贷款必须按期归还的信用原则。五是要依靠地方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要主动向地方党领导汇报金融债权管理工作,反映存在的问题,求得地方党政的支持,要加强与工商、财政、公安、证券管理、人事管理部门的理解及时沟通情况,在地方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协调有关部门对其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在营业执照申领和年检、财政资金支持、税务登记、出口退税、企业上市审批等方面予以联合制裁,依靠社会力量保全银行资产.维护信用原则的严肃性。

(二)强化政府信用

国外经济证明,只有政府才能促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和规范市场秩序。市场经济、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及整个社会信用,都是基于政府信用来推动和发展的。所以,要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必须强化政府信用,一是各级政府要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彻底清理行政单位及干部在金融机构的贷款和财政部门、乡镇政府担保贷款,督促其制定并落实偿还计划,履行担保责任,构建良好的地方政府信用。二是各级政府要协助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尽快化解村组贷款风险。要督促和组织乡镇党政干部和村干部,把握土地承包机遇,拍卖村组集体闲置资产,拍卖“四荒”资源,想方设法偿还到逾期贷款。特别是在农村费改税之前,对难以清偿的村组债务,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分摊到农户,化解村级贷款风险。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三)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靠法律约束。实现借债还钱、偿付利息的信用属性

各级司法部门要公正、认真、高效地开展对农村金融机构借贷纠纷的审判工作。对农村金融机构的依法收贷诉讼,要特事特办、简化程序,做到快审、快结、快执行,严厉打击不守信用的赖债户,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增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约束力。

(四)强化宣传,培育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受社会信用大环境的影响,当前,有一些农户的信用观念十分淡薄。诸如对原贷款不认账,千方百计逃废在银行信用社借款债务的现象非常严重。为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培育农民群众诚信意识,农村信用社系统推行了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通过对农村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等级评定,当地信用社凭信用等级向农户发放贷款,既缓解了农户贷款担保问题,又使广大农户懂得了信用的价值,应下大力量抓好。一是要广泛开展“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重诺守信”宣传教育学习活动,在增强社会信用意识方面下功夫。二是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把“信用乡镇、信用村组、信用农户”的创建标准及其享受的金融服务,优惠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通过宣传让农民群众认识到,信用不仅是优先取得贷款的凭证,而且也是社会地位和社会荣誉的象征,从而增强“重诺守信”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重振信用风尚。三是要树立信用榜样,定期公布恪守信用和典型单位、典型农户的名单和不守信用者的“黑名单”,促使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民众信用观念的增强。四是农村金融机构要恪守行业信用,正确处理支持经济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的同时,增加对经济发展正常贷款需求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信贷服务水平,取信于民众,同社会一道共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上一篇:对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谈深化水利行业部门预算管理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