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时间:2022-09-19 09:43:18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一、利用生活素材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回首小时候,阿姨问:“小朋友你几岁了?”你吃了几颗糖?一共有几个人?全班有45位同学,每人发2本新练习本,需多少本练习本?还有计算钱的就更多了,去商场买东西,饼干3元,果冻6元,付给售货员10元,需找回几元?……

这些知识许多小朋友在没上幼儿园就知道了,都可以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从幼儿园或至少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结合教材所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这个客观事实。

二、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资料。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学习中,学生在运用单位时往往会混淆。如,在哪里用平方,在哪里用立方,等等。这就要引导学生探究表面积与体积的算理了。在计算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都是6×6×6,然而每一个6都表示了什么意义呢?如果学生知道在计算表面积时是6厘米×6厘米×6倍的话,那么216就应该是平方厘米了,因为在算式中是2个厘米相乘;在体积计算时,是表示6厘米×6厘米×6厘米,即216立方厘米,知道是3个厘米相乘。还要知道216平方厘米和216立方厘米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不具备可比性的。在进行速度教学时,也要让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路程÷时间=速度;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可以从最简单的事例出发,如果能正确理解他们的单位关系,那么数量关系就不在话下了。

三、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描述客观数学与现象,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不要求天天写,也不要求篇幅,只要把问题说清即可,一周1到3篇,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有趣数学问题,都可以记下来。在日记中我发现了许多独特的想法。例如:一则《不可忽视的小数目》日记是这样写的:

“今天我看到一则这样的信息:只要电源插头没有拔掉,电视机将每小时耗电0.008千瓦时。

我看过之后,不屑一顾地说:这点电算什么。坐在一旁的老爸却一本正经的说:你不要小看这数目,不信你为我算两道题。

(一)一台电视机如果10年不拔插头,将耗电多少?

(二)按我国现有1亿台平板电视来计算,一天不拔插头将耗电多少?

我迅速地拿出笔和纸来计算:

(一)0.008千瓦时×24小时×365天×10年=700.8千瓦时

(二)0.008千瓦时×24小时×100000000台=19200000千瓦时

我望着这两个结果,变得目瞪口呆、无话可说了。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数目竟是如此大的浪费。我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立刻行动起来吧!节约能源,减少浪费。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这是一篇多么好的数学日记,他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体现,更是数学思想的再现,也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四、启发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仅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书本知识,而是要看他们能否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我经常听到有人这样抱怨:学生的成绩太差了,三年级了,连一步计算的应用题都解答不出来。此时我回答他那是不可能的,他说:不信你去看看。我找到那位学生,出了一道题:《虹猫蓝兔七侠传》共52集,现在已播22集,剩下的每天播2集,几天播完?他很快算出15天,我惊讶地问:你怎么这么快就算出来了?他说:这还不简单吗?52-22=30(集)30÷2=15(天)。于是我对他说:连两步应用题都如此熟练,更何况一步的呢?

上一篇:私人订制兰博基尼快艇 下一篇:非比寻常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