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主题班会魅力的策略

时间:2022-09-19 06:19:53

提升主题班会魅力的策略

一、情感体验策略

情感体验策略是通过情境熏染,解放学生的情感、热情、激情并将其带入“高峰体验”,促使他们反观生命本质的洞察方式。主题班会只有摒弃以道德认知为主的传授方式,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反思——感悟——觉醒,“生成”自己的道德体验,才能使主题班会焕发生命的灵动。实施情感体验策略需借助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

好的情境就像溶洞一样神秘,“遮蔽”地呈现真善美,让学生出于本能去探索,在混沌的精神之旅中获得成长和成功的体验。创设好的情境,就是让学生走进生命的“溶洞”,发现自己、赏识自己、创造自己,建构个体生命的意义世界。

(二)畅通理解渠道

1.主题班会涉及的内容应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教师的语言和素材要来源于学生生活,确保班会活动生活基础畅通。

2.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完全敞开心扉,确保精神交流渠道畅通。

3.教师要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确保沟通话语理解畅通。

4.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目标明确,指向清晰,确保学生与情境互动的渠道畅通。

(三)运用同感技巧

同感是指设身处地、像体验自己精神世界那样体验他人精神世界的态度和能力。运用同感技巧引领、启发学生体悟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对学生的感悟不随意发表意见,要换位考虑学生的感受。

2.要通过丰富的词汇和准确的表达,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反馈给学生。

3.要注意区分“同感”和“同情”,要就事论事,不要偏离主题。

4.要巧妙利用非语言行为表达感受。

二、自由对话策略

自由对话策略是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激烈的讨论争辩中感悟、觉醒,获得成长的智慧和经验的策略,其关键是提供自由的氛围和独立的空间,让遮蔽学生良知的“翳障”充分暴露,培养学生对生命的责任意识。

(一)合理安排“留白”空间

在设计班会时,班主任要有意安排自己“缺位”,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争辩、体悟和反思,进而生成自己的生命智慧。班主任可以只出题或只说一部分,让学生去补充和完善,在“空”中自主参与、互动探究、对话交流,创造生命的灵动。

(二)巧妙设计多维冲突

生命轨迹是由冲突与选择构成的峰谷线,因此,班会中可安排多维度的冲突,包括立场、事件、观点、情感等各类冲突,使学生的情感感悟在多种冲突的激荡中更加深刻。

(三)充分利用“水闸”效应

自由对话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约束,班主任要对班会的目标、意义、流程进行有效限定,就像水闸一样,当需要蓄水“造势”的时候,必须关好水闸,才能在关键时候让水发挥作用。只有对班会中学生对话的话题、氛围、节奏、坡度和深度进行有效的限制,才能使学生在自由对话时绽放出思想碰撞的美。

班里一位女生收到四位男生写的情书,为引导事情良性发展,我们设计了“我心目中的男生女生”主题班会。学生匿名写出自己心目中优秀异性的标准,统计后发现“学习成绩优秀”、“乐观开朗”、“对自己负责”被普遍认为是最重要的标准。

此次班会,班主任基本没有介入。但是,他一方面在班会前找那位收到情书的女生谈话,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优秀异性标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观点之间的冲突,并学会自主判断和选择,从而有效地对学生的对话进行了控制。

三、模拟反观策略

模拟反观策略就是在主题班会中让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模拟生命成长中的场景、事件、矛盾的心路历程甚至痛苦的经历,让学生跳出自己原来的生命场景,以旁观者的眼光反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在细细欣赏、慢慢咀嚼自己的“生命成长剧”中,发现、感悟、反思和总结出生命智慧和经验。实施模拟反观策略时需灵活运用以下方法:

(一)选择合适对象扮演角色

在主题班会中,要针对班级学生生命成长情况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他们所扮演的角色,让学生站到不同的立场,从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来,在角色体验中对自己的心理变化、情绪挣扎、痛苦和困惑等进行反思,找到解决生命困惑的方法和途径。

(二)利用独白凸现心理变化

独白就是学生扮演角色时把自己的感受、思想和想法直接说出来。在模拟角色时,班主任还可以打断表演,让各角色暂停下来,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角色更强烈的体验回味,从而让观众和角色都能获得成长。

(三)适时回放实现价值澄清

在学生模拟表演的时候,班主任可以暂停或回放,把其中的角色留给其他学生,指派其他学生表演体验,班主任也可以介入其中,提出各种假设,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区别。如果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的价值还没有得到彻底澄清,还可以通过回放从不同角度再剖析,通过回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想法和新感受,与原来的表演进行比较分析,从中收获更多的感悟。

只要我们密切关注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创造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情境,让学生的生命“在场”,我们的主题班会就会充满魅力

【刘铭,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刘潭实验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上一篇:青少年道德人格及其建构的四大支柱 下一篇:不可缺失的儿童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