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19 04:02:22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阐明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 实践教学 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56-01

一、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我院图形图像制作专业自2004年开设以来,前期一直和全美教育机构ATA合作办学,使用ATA提供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环节大部分是面向某一课程的专周实训。主要开设的实践课程有PHOTOSHOP实训、CORELDRAW实训、平面整合设计、项目化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及认知实习,这些实践课程之间相互独立,没有在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上形成系统性。这样的实训教学安排使得高职院校无法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也不能立即进入工作岗位进行独立的设计,距离专业设计人员还有很大差距。

为了实现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根据几年来对于图形图像专业的就业定位和市场需求的不断调查研究、分析积累,我们在图形图像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先后开设了画册设计实训、房地产广告实训、企业VI实训、产品包装实训、网页设计实训、三维设计实训等项目,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通过这些实训掌握了一定的行业生产标准,形成了较强的设计技能。尽管这样,随着设计人才的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型设计公司的设计师已经不再是“万金油”,什么业务都得做,设计行业的分工也已经越来越细,需要培养“复合型”的专门人才。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1.实训内容模块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人才需求调研,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就业面较广、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较高、知识面宽泛。使得学生专项技能掌握不够精细、系统性缺乏。经过教研室的反复调研和论证,对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罗列出目前平面广告行业急需的岗位,并针对这些岗位需要的相关技能,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模块。最终确定了平面设计师、网络媒体设计师、展示设计师3个岗位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并根据这些岗位开设了平面设计实训、网络媒体设计实训、展示设计实训等多个实训模块,每个模块都分成初、中、高级三个训练内容,在不同的学期开展,巩固学生的专项技能。

2.实训项目企业化

为了更好的与企业需求接轨,使学生能够最快投入到工作岗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所有实训项目都来自企业,以企业的要求作为实训验收标准。多年来,通过聘请广告企业专家到校授课、教师和学生到企业实习等方式,引进了多家广告企业的设计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的让学生完成这些项目。项目结束后,校内外的专家一起对学生的成果进行鉴定,并与项目的成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为后期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3.实训过程工作化

为了让学生体验企业真实项目的制作流程,每一次实训都采用企业工作流程来开展。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承担不同的任务,项目调研、策划、设计、制作等环节都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去,主动跑企业、到印刷厂,让学生了解项目的运作流程。严格制定项目进度,导师对项目进度进行严格把关,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

4.实训教师导师化

为了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某一领域的设计任务,我们对于本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新的研究,率先在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提出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导师制”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入校后的前三学期修完所有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两门平面设计的必修实训,第四学期,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采用项目组的形式,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分组教学,一共设立了三个项目组:平面设计项目组、网络媒体设计项目组和展示设计项目组。每个项目组安排二到三名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引进公司和企业的项目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集中全面的训练,让学生不但能够熟悉该领域的各个设计环节,认清企业的设计标准,还能够掌握制作的工艺和营销推广的技术,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实训都采用顶岗实习的方法,教师和学生一起外出寻找项目,与客户沟通交流,编写设计文案和设计方案,进行项目分工,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完成多个实训任务后,学生就能熟悉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不再需要公司的岗前培训就能胜任该领域的设计任务。

三、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施

1.制定完善的实践体系方案

为了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图形图像专业的教师制定了详细的实践体系方案。首先确定了每个实践教学项目的开设时间,采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训练方式,让学生逐步适应市场需求。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进行了分工,把教师分成多个项目组,负责不同的项目,并定期对教师进行新项目培训,让教师能够带领不同的项目团队。积极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并争取项目,为实训项目提供保障。

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实训指导书

各个项目组教师负责相关实训项目指导书的制定。制定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实践调研,了解项目的背景、制作需求、市场动向等相关知识。实训指导书中明确了实训目的、实训内容、实训进度、提交内容、实训考核等多项内容。制定完毕后,由教研室教师进行集中讨论和修改完善,并聘请企业的专家审核,使实训指导书能够真正的指导学生进行实训。

四、结束语

经过图形图像制作专业10、11级的实践发现,改革后的实践教学体系基本符合企业的要求,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广告行业的工作流程也有了深入的认识,能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学生通过校内实践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很快的进入角色,缩短了企业的再次培训时间,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王韦伟.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2] 李晨.高职院校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建设改革初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

[3]赵荣.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科学时代,2012(11).

作者简介:邱有春(1981-),女,四川省泸州市, 2009年6月毕业于电子科大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供职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图形设计、动漫设计研究。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如何让学生“有趣”的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