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何以作为大学事理的体现者

时间:2022-09-19 03:38:14

校长何以作为大学事理的体现者

摘要:本文从张楚廷先生的大学思考与实践出发,探寻大学校长的人格范式:去官本位化是大学校长人格范式的起点;在形上的大学世界里求取大学之真,是校长人格的眼睛;在现实的大学世界里抓住大学事务的核心,也就是人才,是校长人格的灵魂;在现实的社会中保持必要的独立,是校长人格的基石。

关键词:张楚廷;大学校长;人格范式; 大学事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2)05—0021—08

收稿日期:2012—05—14

作者简介:刘铁芳(1969—),男,湖南桃江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哲学和大学教育理论研究。

张楚廷(1937—),数学教授,教育学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任大学校长和党委书记28年,将湖南师范大学这所原来的普通省属师范学院办成了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将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办成了位居全国前列的知名民办高校。与此同时,他一直致力于大学教学与教育研究,至今已从事大学教学52年,讲授过22门不同的课程,出版著作90部(其中独著53部),752篇,在全国7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作过200多场学术报告。其重要著作有《教学论纲》、《课程与教学哲学》、《高等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教育基本原理—— 一种基于公理的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哲学通论》等。其中,《课程与教学哲学》填补了我国课程哲学空白,获国家图书奖;《高等教育哲学》乃我国首部高等教育哲学专著。2007年,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套《张楚廷教育文集》(第1~10卷)。

我们谈论张楚廷先生,不仅仅是基于对张先生个人的褒扬,也不仅仅是为了阐明或发扬张先生的教育思想,而更是要思考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个体,如何体现其开端启新的公民意识与公民行动的可能性,也就是思考置身时代与社会中的个人何以转化成公共资源,开启公共空间。具体而言,那就是如何立足当下大学改革与发展的背景,思考作为大学校长和大学教育研究者的张楚廷先生,其人格范式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从而展现其作为公共个体所能敞开的当下大学改革的空间。我们以张楚廷先生为代表来思考大学校长的人格范式,并不意味着张楚廷先生的大学校长实践就是唯一的、完美的,而是试图从张楚廷先生的思考与实践中,能开启何种具有当下性与普遍性的公共意义。

一、校长人格范式的起点:作为职位而非官位

诚如哈姆雷特所言,“生,或者死,这是一个问题。”对于一位校长而言,是把校长作为官位,还是视为职位,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事关大学校长人格范式的起始性问题。张楚廷先生对这个问题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校长不是官,大学校长权力与政府权力有性质上的区别,“大学校长的权力是为维护真理至上而存在的;大学校长主要不是靠行政权力来行事的,他更多依靠的是文化及其力量或学术性权力。”[1](P89)他在思考校长角色问题时谈到,校长“若真的不视自己为官,就一定不要有官气、有官味、有官腔、有官样……若校长真的视自己为官,那只能危害学校,也危害自己。很可能因校长陷官泥而不能自拔使得行政权力在学校蔓延,使得官本位支配学校,校将非校。”[2]一个纯粹的行政官员,其成功的标志乃是得到社会认同的同时获得自己级别上的晋升,一个好大学校长的标准则显然并非如此。好校长的标准不是级别如何,而是办学是否成功。

张楚廷先生始终不把校长看做一个官,而看做是做事的平台,是能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平台。如果要做高官,张楚廷先生不是没有机会。1986年11月4日晚8点,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干部工作的)的一位同志在湖南省委九所找张楚廷先生谈话,要张楚廷校长离开学校去担任新的工作,张楚廷表示自己不想离开学校去做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他的回答是:“管理与学术,这两件事我可以同时做;但如果只能选其一的话,我选学术。”[1](P9)愿做不离开学术的校长,不愿做离开学术的高官,这是当时张楚廷先生的选择。张楚廷先生之所以选择校长岗位,显然看重的不是校长的官位,而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从容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办好一所大学,办出好的大学教育。张楚廷先生去官本位化的大学校长实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本位、师本位取代官本位。张楚廷先生将“官本位”视为大学身上的毒瘤,深知官本位对大学的危害。他这样说道:“我一直认为,如果一所大学里充斥着‘官本位’,那么,这将是一所没有前途的大学,它或者会踏步不前,或者会有倒退。不要说充斥着,只要是‘官本位’占上风,就会是这样的结局。而且,我以为,这是中国大学的致命伤,中国出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障碍。”[1](P177)正因为如此,他在湖南师大下定决心铲除“官本位”:校长坐桑塔纳,皇冠的车子给教授坐;各系的系主任用空调、好办公桌,校长办公室是电风扇、煤火炉子;照相的时候,教授学生站前面,校长书记站后面;校长书记住房子是三等四等的。在他领导的大学,学生更容易受到尊重,教师比行政人员的地位明显要高一些,在物质待遇、学术待遇、社会待遇上都有明显提高。教师的学术权力也得到强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他就提出“校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这些委员会都属于学术组织,不应由当职的行政人员(即令其有教授头衔)来担当。否则就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混淆,不利于学术发展”[1](P178),并在湖南师大付诸实践。无论是在湖南师大还是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他都能坚持“师生员工,生字第一;教职员工,教字第一;所有的工作,学字第一,教学第一”。

2.小行政,大学堂,改进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作风。在张楚廷先生看来,一个好的比较先进、比较文明的国家,是小政府大社会;一所优秀的有前途的大学应该是小行政大学堂。他先后担任校长的两所大学的行政机构和人员都很精干,尤其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虽拥有24个本科专业,本科学生规模上万人,但基本形成了“小行政,大学堂”的格局。该校单肩挑的纯行政处级以上干部不到30人,科级干部不到40人,纯行政机构不到10个。而且,张楚廷先生还非常重视改进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作风。早在1987年,时任湖南师大校长的张楚廷先生就在校级机关发起一场讨论:“我们应当有一种什么样的作风?”“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最后形成了湖南师大机关八字作风:平等、礼貌、准确、高效。他还对校办公室人员提出更具体的建议:在来人时,起身相迎;接电话时先问候对方:“你好!”并强调:“特别是学生、工人来了,更应该这样做。”[1](P22)张先生个人作为校长也从不以官自居,而是时刻警示自己:“自己会麻木不仁吗?自己真正懂得了尊重吗?人们的权利有被你忽略的地方吗?你也有意无意去损害了乃至剥夺了他人权利吗?……你也干那种强加于人的事吗?”[1](P207)2000年以后,张楚廷先生到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担任校长,也在该校确定了学校八字机关作风:平等、尊重、尽责、高效。他还要求民办学校在这方面要比公办学校好很多才行,要特别能尊重人,特别能平等待人。

上一篇:高校大类招生:精英教育的一种推进模式 下一篇:营造书香气 孕育高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