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19 01:42:01

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研究综述

摘 要版权问题是用户生成内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性难题,呈现出逐年严重化的态势。微博/博客类和视频类的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尤为突出。版权法保护与限制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后者又反过来对前者的修订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合理使用制度对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至关重要。针对日益严峻的版权问题,未来的研究将侧重于版权问题治理模式的探索与构建、版权法相关内容的明朗清晰化、新平台下的UGC版权问题。

关键词用户生成内容版权 版权侵权

分类号G250

Review of the Copyright Issues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Li Miaoling

AbstractCopyright infringemen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UGC and it presents a yearly worsening trend. The problem is especially serious when it comes to UGC of microblog/blog and video. The copyright law protects and sometimes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UGC, meanwhile, the latter promotes the revision of the former one. Fair use principl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tecting creativity of users. As the infring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researches in future would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larity on legal provision to eliminate vagueness, and the issu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KeywordsUser-generated content. Copyright. Copyright infringement.

以社会化网络和社区型网站为标志的Web2.0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利用网络的方式――从“读网”转向全民“织网”,他们写微博、博客,拍摄图片,录制音视频并上传到网络。这些由网络用户创造并上传的内容就是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又称为用户创造内容、用户生成媒体、业余数字内容,这是相对于专业制作内容而言的一个概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用户生成内容定义成由业余人士通过非专业渠道制作的、包含一定的创造性劳动并在网络上公开可用的内容[1]。近年来,以UGC模式为主的论坛、博客、微博、独立SNS网站等社交媒体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带宽以及拍摄设备性能的提高,很多视频网站、照片网站也纷纷加入UGC模式的行列。用户生成内容蕴涵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它在2010年为Facebook创造了18.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了YouTube和其他社交媒体网站在2010年的营业收入总和。

但是UGC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版权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UGC网站(尤其是视频分享网站)的运营模式存在诸多的侵权风险,引发了不少诉讼案件,多以UGC网站败诉告终。如何保障UGC网站在法律的框架内健康发展,如何鼓励用户创造价值和确保用户的言论自由,如何保障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平衡UGC网站、网络用户、版权人三方利益,这都是法律界、IT界所关心的问题,也是UGC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UGC版权问题,不仅是现实发展的要求,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本文在概括UGC版权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归纳分析了微博/博客类和视频类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研究成果,以及UGC和版权法的关系研究成果,探讨了UGC版权问题治理模式、版权法中相关条款的明朗化以及新兴UGC的版权问题。

1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概况研究

UGC版权问题是由于用户在创作时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而引起的。目前关于UGC版权问题的研究文献,国外远多于国内;少数文献将UGC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研究其版权问题,大多数文献只针对UGC的单个类型进行研究,缺乏总体分析和概括。

UGC版权问题总体上呈现出这样的特征:(1)潜在侵权主体数量庞大,且鲜有实名注册,故难以追究其侵权责任;(2)用户普遍缺乏版权意识和自律意识;(3)用户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难以承担经济赔偿[2]。卢璐将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概括为四个方面:(1)UGC服务商在著作权侵权中承担何种责任;(2)哪些涉嫌侵权的内容可以定性为“合理使用”;(3)“避风港原则”是否能保证UGC服务商免责;(4)如何平衡网络用户、版权权利人、UGC服务商的利益[3]。詹宇昆认为UGC侵害著作权的行为主要是侵害著作权人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4]。

2不同类型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研究

OECD将UGC大致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公民新闻、教育性内容、移动内容、虚拟内容等八类[1]。本文仅对版权问题较为严重的文本类为主的微博/博客以及视频分享网站的相关研究加以概括与评述。

2.1微博/博客的版权问题研究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博客的一种变体,两者在创作平台、内容、形式上有较多共性,故将两者放在一起研究。研究博客版权的论文在年代上要早于微博;自从微博出现以来,关于微博版权的研究逐渐升温。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微博/博客是否享有著作权及其归属问题,也是此类研究的核心所在[5]。朱巍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界定[6],认为“微博虽小,确有版权”,微博版权属于现实中的博主所有[7]。于志强认为满足独创性、思想性、合法性的微博应该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极具特色,具有明显的独创性”的微博标题也应受到保护,同时微博运营商享有微博版面设计的著作权、受让的著作权、微博作品的演绎权[8]。(2)微博/博客著作权侵权的特点。雷鸣、李丽认为微博中对著作权的侵害主要是间接的侵害,即微博使用人在其微博中一定的链接,该链接所指向的网站存储有侵害他人著作权的内容,从而该微博使用人构成“帮助侵权”[9]。(3)微博/博客著作权侵权的主体。通常涉及到微博用户、微博服务提供者和阅读者三类主体[10]。(4)微博/博客著作权侵权的形式。金璐、王芬认为微博版权侵权形式主要有从用户名到内容的整体性复制、未经明示许可引用和转发微博、跨平台抄袭、微博作品出版四种[10]。姜颖、穆颖将微博侵权行为分为三类,即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原创作品行为、微博用户使用非微博原创作品行为、微博范围外使用微博原创作品行为[11]。(5)微博/博客的授权方式。袁真富等人研究了同一平台内微博作品转载和转发中可能出现的侵权问题,认为转载应当取得原博主明确的授权许可,而转发则应适用合理使用或默示许可规则[12]。刘志刚对默示许可使用、创作共用协议、授权要约模式、集体管理制度四种授权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 进而分析了博客作品适用以上授权方式的可行性[13]。刘文杰认为微博中的作品利用属于“社会交往例外”,虽然现行著作权法中并没有“社会交往例外”的明文规定,但其作为合理使用的一种类型有其存在的空间[14]。(6)微博/博客著作权侵权的治理模式。博客著作权纷争的本质是利益纠葛,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在新技术背景下超越传统法律理念并进行创新[15]。邹举认为微博版权的法律保护存在侵权主体难以认定、举证成本高、赔偿金额低的实际困难, 在治理过程中应坚持自治与法治相协调的基本策略[16]。陈晓辉认为应该从立法保护、司法保护、自律行为三管齐下来保护微博著作权[17]。金璐、王芬[10]以及邹举[16]分析了知识共享协议(Creative Commons)在解决微博著作权问题上具备的优势。于志强建议仿照 “音著协”和“音集协”的办法,建立一个“微著协”或“微集协”的会员制度组织[18]。

2.2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问题研究

用户生成内容是视频分享网站的核心价值所在[19],版权问题却成了实现价值的最大障碍。这方面的研究与YouTube等网站的兴起密不可分,相关文献以视频分享网站的相关案例作为研究对象,来探讨侵权责任、版权管理等问题,并分析和考察了对相关法律在用户生成视频中的适用性。具体研究成果如下:

(1)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侵权形式及责任认定。王迁对视频分享网站主观过错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20],同时以Viacom诉YouTube案二审判决为例,澄清了侵权责任的认定规则[21]。胡开忠对“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提出了建议[22]。王光文分析了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侵权注意义务,认为这是经营者主观过错认定的核心和难点[2]。柳曼妮分析了视频分享网站在版权侵权中的行为界定、过错判定、责任认定等问题[23]。安辉论述了视频分享网站间接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和理论依据[24]。(2)合理使用在用户生成视频中的适用。Anita L. Able认为应该从是否商业目的、是否衍生作品、是否讽刺作品三个方面来考察一个用户生成视频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25]。(3)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法律风险防范。Pat Aufderheide和Peter Jaszi对某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共计66人进行调查访问,发现他们版权意识淡薄,对版权存在误解,在视频中使用版权作品时普遍没有获得授权[26]。何天翔分析了YouTube的新版权商业模式――“在先许可”模式(允许用户在平台内大量使用版权内容而无需事先获得授权),认为其在促进市场融合、减少版权纠纷方面表现出极大的优势,对我国版权法律体系的构建存在可鉴之处[27]。牛静探寻了建立与视频分享网站整体经营战略相结合的著作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议对著作权法律风险进行有效管理[28]。

对微博/博客类、视频类UGC的版权问题研究中,对问题本身的分析较为透彻,包括权利的归属、侵权主题、责任认定、侵权形式等各方面,都作了深入的剖析。但是对于版权问题的解决方案,多数是纯理论性的研究,少数是案例研究;同时解决方案侧重于法律或技术中的一个方面,缺乏全盘考虑,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3用户生成内容与版权法关系的研究

3.1用户生成内容与版权法相互关系的研究

版权法的宗旨是激发创造力,繁荣社会文化;用户生成内容是对版权目标的一种实践,两者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版权法对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起到保护与限制的作用。(1)版权法规范用户生成内容的生存空间及各方行为。Steven D. Jamar建议在社会化网络框架下起草构建版权法,以鼓励和保护用户生成内容[29]。Jane C. Ginsburg研究了美国版权法案中的避风港原则和红旗标准针对UGC网站的适用条件[30]。Michael在比较用户生成内容原则和千年数字版权法案(DMCA)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合理使用和防止版权侵害之间取得平衡的可能性[31]。加拿大的Copyright Modernization Act(即Bill C-11)的section29.21为UGC条款(又被称为YouTube条款或者Mash-up 条款),允许用户在创造内容时使用版权作品,形式包括混搭多个剪辑和在个人视频中添加音乐,使用条件包括非商业目的、尽可能注明来源、用户确认来源材料不存在侵权、不对版权所有者从原材料中获利构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32]。(2)版权法中的某些模糊或落后的条款又不可避免地束缚了UGC的前进步伐。版权法的相关条款应用于用户生成内容时存在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存在于原创作品和所谓的演绎作品中[33]。Mary W. S. Wong认为美国版权法对演绎作品和合理使用的界定存在模糊性,并分析了这种模糊性给UGC带来的后果[34]。

另一方面,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与发展推动了原有版权法的修订或者新版权法的出台。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无法预见到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更不可能在法律中对UGC相关版权问题加以规范。用户生成内容与传统的作品、一般意义上的数字作品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果将原有的法律生硬地套用到UGC中,势必会产生许多的不适、矛盾和冲突。UGC把版权法推向了未知的领域[35]。Steven Hetcher认为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是版权法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的关于用户生成内容和版权未来的系列论文主要研究了创造者内容所有权的授权问题[36]以及用户和大型UGC网站之间的协议[37]。

版权法作为法律框架,规范着网络用户的行为,保护合法的用户生成内容。然而,用户生成内容作为新生事物,不可避免地超出了现有版权法的条款范围,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推动着版权法修订的进程;当修订现有法律不能解决问题时,新的法律将应运而生。

3.2用户生成内容与合理使用制度的关系研究

版权法一般都规定了多种合理使用情形。当前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在UGC领域引发了曲解、混乱甚至滥用。

Allen Jung以YouTube上关于《江南style》的模仿视频为例,探讨了能落入合理使用辩护范围的用户生成的模仿视频类型,以及美国联邦法院会如何处理类似的合理使用辩护[38]。由英国知识产权办公室主持的关于模仿作品和版权法关系的系列研究形成了三份报告,报告一通过对YouTube上音乐作品的模仿作品的实证研究,评估了模仿作品对版权作品的市场开发的影响[39];报告二对比了英、加、法、澳大利亚、德、美、荷兰七国关于模仿作品的法律规定,得出合理使用范围内的模仿作品的九大标准[40];报告三总结了前两份报告的内容,认为模仿作品的出现不会对原著的市场产生替代性的危害,对原作者的名誉损害也非常有限;但是允许模仿作品的存在却大有裨益――能有效地激发用户的创造力,并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41]。博客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也遭遇了不小的挑战[42]。Daniel Gervais论述了用户原创内容、用户改编内容、用户复制内容的合理使用规范[43]。《UGC原则》要求UGC服务商采用识别技术过滤并自动阻断侵权内容的做法非常不利于合理使用对用户的保护[44]。

合理使用制度平衡三方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创新,不仅是网络用户在利用版权作品创作内容过程中的创新,更包括版权权利人因其合法权益受到保护而在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相关文献对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规则及条款的模糊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如何使规则明朗化以消除不确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4用户生成内容版权问题的研究趋势

4.1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治理模式研究

针对当前由用户生成内容引发的版权侵权乱象,只有建立合理有效的版权治理模式,才能平衡用户生成内容网站、用户、版权权利人三方的利益,鼓励创新,促进文化繁荣。UGC的版权治理模式应该以法律为框架,以技术为手段,辅之以网络自治。任何一种版权治理模式都不能超越版权法等相关法律的底线,与法律相悖的模式犹如无根之树,不可能长久。法律的执行需要借助技术的手段,技术必须跟上UGC的发展步伐,才能应对新问题。法律的强制性存在的缺陷需由适度的网络自治来弥补,且技术的采用也取决于网站本身。因此,法律、技术、网络自治的完美结合,才是治理UGC版权问题的有效途径。

4.2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立法研究

立法者设定合理使用制度时保留了一定的模糊性,是为了方便人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在实践过程中却引发了曲解、混乱甚至滥用,尤其是在UGC领域。未来的相关立法中应致力于合理使用制度的明朗清晰化,消除误解和混乱,使创作者、网络服务提供商、版权所有者都能从中受益。同时,随着用户生成内容的发展,其在网络经济中创造的价值越来越大,相关研究趋于完善,也有可能出现UGC的专门法律。

4.3新型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研究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应用程序不断出现。由腾讯公司研发的免费聊天软件微信,自2011年1月21日推出,不到两年时间,注册用户已经突破3亿。微信在极速发展中也遭遇了版权问题。腾讯公司在其服务协议的第九条《知识产权声明》中指出,“……与本软件相关的所有信息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图表、界面设计、版面框架、有关数据或电子文档等)均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国际条约保护,腾讯享有上述知识产权,但相关权利人依照法律规定应享有的权利除外”[45]。对此,有微信公众账号作者认为这是“霸王条款”,质疑为何自己微信作品的版权却归腾讯所有[46]。诸如此类的新型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应当引起学者的深度关注。

参考文献:

[ 1 ]Vickery G, Wunsch-Vincent S. Participative Web And User-Created Content: Web 2.0, Wikis And Social Networking[M].Paris: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Paris,2007.

[ 2 ]王光文.论视频网站UGC经营者的版权侵权注意义务[J].国际新闻界,2012(3):28-34.

[ 3 ]卢璐.论用户生成内容(UGC)网站著作权问题探讨及应对策略[D].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 4 ]詹宇昆.论用户生成内容(UGC)侵权[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

[ 5 ]崔保国.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 6 ]朱巍.“微博版权”及加强微博监管评析:以“微博第一案”为例[J].中国广播,2012(4):7-12.

[ 7 ]朱巍.“微博版权”如何认定[N].北京日报,2011-04-27(18).

[ 8 ]于志强.论微博的著作权保护[J].贵州社会科学,2013,

277(1):155-157.

[ 9 ]雷鸣,李丽.从虚拟的交流空间变为真实的交流空间:谈完善微博侵权行为的监管机制[J].出版发行研究,2012(3):56-58.

[10]金璐,王芬.基于CC协议的微博著作权问题解决之道[J].新世纪图书馆,2013(2):80-83.

[11]姜颖,穆颖.涉微博著作权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13(6):28-36.

[12]袁真富,胡琛罡.微博作品传播的侵权风险及其解决途径[J].电子知识产权,2013(4):62-67.

[13]刘志刚.博客作品适用版权授权方式的可行性分析[J].知识产权,2006(4):42-46.

[14]刘文杰.微博平台上的著作权[J].法学研究,2012(6):119-130.

[15]李静.博客的著作权问题探讨[J].图书馆建设,2010(2):1-4.

[16]邹举.微博版权冲突及其治理[J].国际新闻界,2012(3):6-11.

[17]陈晓辉.浅论微博著作权侵权的法律认定[J].法制与社会,2013(1):69,81.

[18]于志强.论微博的著作权保护[J].贵州社会科学,2013,

277(2):155-157.

[19]艾瑞咨询:未来三年中国视频分享市场将呈现三大趋势[EB/OL].[2013-07-24].http://.cn/Report/View.aspx?Newsid=75385.

[20]王迁.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再研究[J].法商研究,2010(1):85-94.

[21]王迁.认定视频分享网站侵权责任规则的最新发展[J].

电子知识产权,2012(5):62-67.

[22]胡开忠.“避风港规则”在视频分享网站版权侵权认定中的适用[J].法学,2009(12):70-81.

[23]柳曼妮.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

[24]安辉.视频分享网站版权侵权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25]Anita L. Able. Fair Use and User-Generated Video[EB/OL].[2013-07-17].http://studentaccess.emporia.edu/~aable/LI866%20Research%20Paper.pdf.

[26]Aufderheide P,Jaszi P.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CONFUSING:User-Generated Video Creators on Copyright[EB/OL].[2013-07-17].http:////handle/1961/4612.

[27]何天翔. 音视频分享网站的版权在先许可研究:以美国YouTube的新版权商业模式为例[J].知识产权,2012(10):90-96.

[28]牛静.视频分享网站著作权风险防范机制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9]Jamar S D. Crafting Copyright Law to Encourage and Protect User-Generated Content in the Internet Social Networking Context[J]. Widener Law Journal,2010(19):843-867.

[30]Ginsburg J C. User-Generated Content Sites and Section 512 of the US Copyright Act[EB/OL]. [2013-06-11].http:///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711924.

[31]Sawyer M S. Filters, Fair Use & Feedback:User-Generated Content Principles and The DMCA[J].Berk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2009,24(1):363-404.

[32]Patterson M. The Copyright Modernization Act and 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EB/OL].[2013-06-09].http:///en/insights/articles/2012/june/19/the-copyright-modernization-act-and-user-generated-content-ugc-ontario-bar-association-entertain.

[33]Florence Le Borgne-Bachschmidt, et 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Supporting participative Information Society[EB/OL].[2013-06-09].http://www.ivir.nl/publications/helberger/User_created_content.pdf.

[34]Wong M W S.“Transformative” User-Generated Content in Copyright Law:Infringing Derivative Works or Fair Use?[J].Vanderbilt J. of Entertainment and Tech. Law,2009,11(4):1075-1139.

[35]Christou S, Maurushat A.‘Waltzing Matilda’ or‘Advance Australia Fair’? User-generated content and fair dealing in Australian copyright law[J].Media and Arts Law Review,2009,14(1):46-81.

[36]Hetcher S. User Generated Content and the future of copyright:part one-investiture of ownership[J].Vanderbilt J. of Entertainment and Tech. Law,2008,10(4):863-892.

[37]Hetcher S. User Generated Content and the future of copyright:partTwo-Agreements between Users and Mega-sites[J]. Santa Clara Computer & High Tech. L.J.,2008,24(4):829-867.

[38]Jung A. User-Generated Parody Videos on YouTube:Do They Have a Successful Fair Use Defense under Copyright Law?[EB/OL].[2013-09-07].http://erepository.law.shu.edu/student_scholarship/131.

[39]Erickson K.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parody on the exploitation of copyright works:an empirical study of music video content on YouTube[EB/OL]. [2013-09-07].http://www.ipo.gov.uk/ipresearch-parody-report1-150313.pdf.

[40]Mendis D, Kretschmer M. The Treatment of Parodies under Copyright Law in Seven Jurisdictions:A Comparative Review of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EB/OL].[2013-09-07].http://www.ipo.gov.uk/ipresearch-parody-report2-150313.pdf.

[41]Erickson K, Kretschmer M, Dinusha Mendis. Copyright and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Parody:An Empirical Study of Music Videos on the YouTube Platform and an Assessment of the Regulatory Options[EB/OL].[2013-09-07].http://www.ipo.gov.uk/ipresearch-parody-report3-150313.pdf.

[42]杜韶峰.个人博客网站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学院,2006.

[43]Gervais D.The tangled web of UGC:making copyright sense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EB/OL]. [2012-12-28]./Daniel_gervais/17.

[44]Sawyer M S. Filters, Fair Use, and Feedback: User-Generated Content Principles and the DMCA[J].Berkley Technology Law Journal,2009(24):363-404.

[45]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EB/OL].[2013-09-12]./cgi-bin/readtemplate?uin=&stype=&promote=&fr=&lang=zh_CN&ADTAG

=&check=false&nav=faq&t=weixin_agreement&s=default.

[46]章蔚纬.我写的微信,版权却不属于我?[EB/OL].[2013-09-12]..cn/hulianwang/23245.jhtml.

李妙玲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辽宁大连,116029。

(收稿日期:2013-11-22编校:刘明)

上一篇:开卷有益 《旧书陈香》 下一篇:浅议如何重拾家园合作中的“家访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