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父母做起

时间:2022-09-19 12:52:21

阅读从父母做起

本文介绍了当前家长所面临的孩子阅读的问题,孩子在幼儿期的阅读特点、内容及家长在孩子阅读方面存在的误区。介绍了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一些做法。

同学过年小聚,事业有成、腰缠万贯的李先生就向我咨询:

“我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不会写作文,怎么办?”

“原因在你!”我非常肯定地说。

“难道是我上学时作文不好遗传给孩子了,要是那样的话,就真没办法了。”他疑惑地说。

看他惶恐的样子,就问他:“孩子阅读吗?”

“不看!我给他买了各种各样的书,他就是不看。”

在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21世纪,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得到了强所未有的凸现,从而促使全社会高度教育问题,政府重视,学校重视。更为突出的是,如何将下一代教育成才,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重头戏”。在当今的中国,对于孩子只管养不管教的落后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母们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极端重视。因为大多数父母们懂得:孩子是否得到良好的教育、能否成材,不仅关系到孩子将来的前途和命运,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自身后半生的快乐与幸福。

生活中像李先生这样望子成龙,把孩子掏高费送最好的学校的父母大有人在,他们有能力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书籍,但孩子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还苦苦得不到提高。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有钱买书,孩子却不看。我想提醒这样的家长:假如你是孩子,爸爸妈妈一个在看情节曲折感人的电视连续剧,一个坐在电脑前在玩惊险刺激的游戏,试想,一边看书的你能专心致志的看书吗?恐怕孩子的心里还在琢磨,爸爸打到第几关了,妈妈是不是又被感动的流泪了――即使迫于父母的威势坐下来看书或学习,效果又能怎能?所以我要非常肯定地说:“孩子不喜欢阅读,责任在父母。”

也许许多家长会迷茫地问:“我们该怎样做来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呢?”

下面我就生活中家长朋友所关心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培养宝贝的阅读兴趣,父母是第一任教师。从宝宝一两岁起,父母每天最好抽出固定的时间,比如:白天宝宝精神头最足时,或者饭后、睡觉前,给他讲故事、念儿歌、共同看图画书。开始不要超过十分钟,因为宝宝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你即使再多花费时间作用也不大。

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父母为宝宝讲故事、读书的时间可适当加长,内容可逐渐丰富。到宝宝上幼儿园以后,亲子共读的活动仍然要延续下去,使孩子自觉地把读书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有的父母说,我的时间也花了,书也读了,可是孩子就是没长进。这需要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你为孩子读书时,是否全身心投入,语调亲切委婉,能吸引宝宝注意。如果你读书像大人念报,连自己都感动不了,又怎么能打动孩子,他又怎么能听进去。

二是如果你认为早期阅读就是识字,孩子识字多就是有长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们做父母的要明白,四五岁的幼儿,喜欢指认书上的字和他所看到的字,这不过是幼儿智力发育某一阶段的行为特点。认字不同于识字。识字要全面理解字音、字义、字形以及字的书写笔画,这些要等到孩子上了小学后由老师来教。如果你过早地要求幼儿识字,会扼杀他们的阅读兴趣,反而得不偿失。

作为第一任教师,父母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包括:增加孩子的词汇量,让孩子感知和分辨语音、增加语感,发展孩子的口头语言,进而了解书面语言,提高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图画故事,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得到组织和复述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他们会逐步掌握阅读策略,通过文字的学习环境体验字、词、句的构成规律,学习和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

由此看来,亲子共读有不少学问。要不然人们怎么说,如今的父母是在和孩子一起成长呢。这里给父母们提个醒:上面讲的专业知识,你记住不要紧,下面的几项功能你可一定要认真做好啊。

1.创建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约定好的读书时间谁也不能打扰

我们的孩子对读书没有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受家长的影响。问一问自己:我们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花在阅读上呢?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怎么能强求孩子们去读书呢?

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家长自己每天至少要读半个小时的书。给我们的孩子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让他们知道,除了电视和电脑,我们还可以从书籍中得到乐趣,得到知识。当阅读在我们的家庭中变得像看电视一样自然的时候,孩子就会很自觉地拿起书籍,享受这种文字带给他们的快乐。

当孩子主动地拿起书的时候,家长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和孩子们一起来阅读他们所感兴趣的书籍。

小孩子们通常都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他们更愿意受到别人的关注,喜欢热闹。这也是孩子们不喜欢读书的原因――阅读时是一个人,没有声音的刺激。所以要培养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家长们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特别关注。不妨陪他们一起来阅读一本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就像他们小时候要我们在睡觉前给他们讲故事一样。所不同的是,这次是我们指导着他来阅读。可以让孩子们大声的朗读,我们在一旁对读音、断句等加以指导就可以了。这样慢慢地等孩子们领略到读书的乐趣后,就会自己来阅读了。

2.父母为孩子读书要感情充沛、声情并茂,带有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家长抑扬顿挫、饶有兴致手舞足蹈地朗读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听和看的阅读形式。这样可以集中儿童注意力,诱发儿童阅读兴趣,丰富词汇、激发想象、萌感、拓宽视野,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孩子逐渐领悟语句结构和词意神韵,为孩子今后的广泛阅读打下基础。但有的父母则不然,他在给孩子读书时就像在读报纸,这样不但不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相反,很可能适得其反。

3.亲子共读要多互动,多交流,提问回答、表演、续编,形式多样

形式多样的阅读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幼儿喜欢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拓宽孩子思路,发展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使孩子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大大增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语言、动作的表达能力,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4.多让孩子复述书中的故事,自己当听众,让孩子充分体验语言表达和成功的喜悦

孩子小的时候,通常都是我们给孩子讲故事,当孩子能自己看书以后,我们就应该尝试着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不经意地去创造一些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的机会,比如当我们在做家务的时候,当我们辛苦了一天瘫坐在沙发上的时候。这时候你就可以请求孩子给自己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帮助自己放松精神。通常这时候孩子们是很乐意的,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自己也可以通过给父母讲故事的方式,帮助父母消除一天的疲劳。这样,孩子为了讲故事就要自己去看书,为了讲得好就会认真地筛选故事,理解故事。孩子讲完后,我们要给予赞许,这样孩子会归功于阅读,就会从阅读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更爱阅读。当然我们也要引导他进步。给他指出一些他没有理解的以及讲述不当的地方。这样他的进步才会更明显。

除了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还可以给他们创造更多展示的机会。周末去奶奶或姥姥家时,让他表演给老人看。还可以组织住在周围的孩子,经常地举行一些故事演讲比赛。一般当孩子得到更多人称赞的时候,他就会更有自信,也更愿意阅读。

参考文献

[1] 2007年10月22号的婴幼专刊《阅读是成长的阶梯》;

[2]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父母教育孩子的100个“必要”》中的8-13页。

收稿日期:2012-03-13

上一篇:浅谈语言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