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时间:2022-09-18 11:10:09

论初中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摘 要: 本文着重探讨体育教育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强调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体育锻炼习惯,使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 体育课程改革 健康个性化 实施措施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对进一步推进体育课程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将发挥重大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成为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下面我谈谈初中体育教学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1.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1)了解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情况,确定适当的要求。只有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根据不同学生个体提出不同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才能使优秀学生施展才华,使中等生提高进步,使后进生有进步的希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开发。统一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心理开发。

(2)了解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从而进行鼓励。学生参加或不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了解学生的需要、兴趣和体育健康理念。一方面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培养更高层次的需要,构建坚实并持久的参与动力。

(3)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利用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活动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利用体育运动帮助他们。这样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特长,而且能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化,克服不足扬长避短,促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4)了解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开发体育运动的储备力量。学生的个性多种多样,有的爱运动,有的不爱运动;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能力高,有的能力低。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个性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针对体育特长生,更需要做到体贴入微的关照。因为个性不仅影响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而且影响学生去改造周围环境,甚至改变自己。一个天生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个性,或是没有充分开发了自己的个性,就很难成为合格的体育人才。

2.改革教学思想理念和方式

(1)个性化的教育首先应从传统的文化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竞争、开拓、创新的价值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建造一个有利于发展个性化的适宜的教学环境。这是实施个性化体育教学的大前提。其次应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化开发。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实际的多方面因素,一些人对个性化开发仍然抱有一定程度的偏见,他们认为学生天真幼稚,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担心张扬个性会导致问题的出现。解除这样的担心,需要理清个性化开发和创造性的关系,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管理以及教学水平。最后应认识到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灌输通常的知识,而是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完善学生的个性化。

(2)建立更新的体育教育的培养方式,就必须在体制、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多样化的体育教学系统,满足各界对各种体育专门人才的需求。因此,建立个性化的课程系统是首要任务。课程是学校与人才培养的桥梁,是实现人才培养个性化的方法。建立特色鲜明的体育课程系统,设计多种层次与风格的课程,大量开设个性鲜明的选修课,探讨个性化的教学方式等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3)在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技能的训练比较乏味,重复的练习没有新鲜感。通常的教师教授、演示,学生学的训练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易导致学生疲劳,精神分散,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开发。因此,体育教学应当以主动学习理论为指导,重新设计课堂结构,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过程之中,营造一个适合大部分学生个性开发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

3.变通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运用研究性学习和分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开发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品格。根据学校体育应该达到的课程基本目标,学生应在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达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体育个性化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个性,应该是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个性化,是能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良好健全的心理品质和精神状态。因此,体育活动在全面推动学校“健康第一”目标实现的同时,更要突出学生的个性教育,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坚持学生个性化开发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人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对立统一,社会化保障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个性化则使个体拥有改善与超越现实的独特的创造性。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个性化教育不能以个性化来代替社会化,也不能以社会化代替个性化,它们相互促进,应该统一来看待。通常对人的教育是看重社会人的一面,这严重阻碍了学生以后的个性化发展。目前的学校体育改革也不能做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因此必须从社会化与个性化相互结合来把握学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的方向。

(3)正确的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而且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特长、习惯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以后的发展空间。体育和其他的课程相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更多的语言沟通,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之中,才更加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断学习进步,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指导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4.实施多元评价

(1)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对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体能和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同学、其他相关教师、社会有关人员等。

(2)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在体育学习之中,教师应采取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改变过去单一的定性评价,而追求定量评价,使定量评价占据主要地位。但是体育教育非常复杂,具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存在着大量的人文因素,特别是素质教育提出,21世纪所需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人才,学生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而且能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人文因素又不像体育课的密度、运动负荷、心理素质、锻炼能力等指标,是难以量化的,一旦忽视这些因素的学习评价则是不全面的,缺乏科学性的。因此,单靠定性化、数量化方法无法认清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教师必须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个性。

(3)适时展开自我评价。教师应适时展开自我评价,促使评价对象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清醒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适宜的定位,从而不断发扬长处,克服自身的缺陷。自我评价的理论基础是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传统的学习单纯注重他人评价,而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只有真正地了解自己,才能提高自己。学生是教学目标的主体,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正确评价它,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一个善于自我评价的学生可以依据教学目标随时评价自己,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的学习状态,向有利于自己个性发展的方向前进。

5.结语

(1)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初中体育课内容安排要向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倾斜,注意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搭配,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化。教师作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者,应认真研究教育方式,根据个性化差异,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和多重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2)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学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

(3)确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在体育考核中占有一定比例。理论考试除口头进行外,也可以举行体育知识竞赛,如:体育基础知识、卫生保健常识问答,教师可以根据竞赛的成绩进行打分。基本技术、技能考试也可多提供几个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

参考文献:

[1]高新,田永清,张志国.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6,(09).

[2]刘俊林.大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探索[J].唐都学刊,2001,(S1).

[3]周遵新.试论体育教育中学生个性差异与个性发展[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5).

上一篇: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探讨 下一篇: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厌学情绪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