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09-18 09:24:40

浅析语文阅读教学

【摘 要】:重视阅读的内容,特别是对学生文化的建构和积累,应尤为重视。可以这样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文化,为学生的安身立命终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才能使人类文化的智慧之光照射进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人文价值,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关键词】:阅读 语文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35-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任何一册小学语文课本都是以阅读课文为主体的。因此,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形成相应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便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笔者认为,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一个支点,那就是学生自身文化的建构与积累。探究性阅读的核心就是:阅读是一种思考活动,它强调阅读的兴趣先导,阅读的问题意识;强调读者与作者、与老师、与同学的平等对话。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文化,就会有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就能够在语文阅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和创新性,也就会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求得学生自身的学识、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育人目标和育人要求。

文学家朱自清曾说过:“把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可见,阅读方式的多样化对促进学生阅读兴趣有极大的作用。我在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首先为他们规定明确具体的任务,通过朗读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再用默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全面的掌握,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复述也是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它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记忆,又能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抓住学生心理特征进行阅读教学。不要给学生规定读多少书,读什么书,要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做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对于高年级来说不一定了,有的学生已经学会了自主学习,会自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不自觉的学生,那就得下死命令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文化建构与积累的问题,不应把阅读作为一个技术的过程,只是重视阅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技能,而更应该把阅读作为文化建构与积累的过程,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不应该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忽视对作品整体的把握和美的感受,而应注意把握作品的精髓,让读者的心灵与作品碰撞。

采用不同的阅读形式进行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则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不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教师要让学生直接面对课文,充分运用读的手段,通过范读、领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朗读方式,指导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学会朗读、默读和快速读。要把讲析的时间省出来供学生读课文,力争让学生有时间多读几遍,使其在多读中悟情,在多读中明理,在多读中得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的指导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都应该重视文化建构与积累的问题,不应把阅读作为一个技术的过程,只是重视阅读的知识,阅读的方法和阅读的技能,而更应该把阅读作为文化建构与积累的过程,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不应该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忽视对作品整体的把握和美的感受,而应注意把握作品的精髓,让读者的心灵与作品碰撞。 教师自己应当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阅读空间,作阅读型、学者型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已由知识的被动传授者转向知识的主动探究者,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探究者。在自己的言传身教下,鼓励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与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唯其如此,学生的文化积累与建构才不致成为空话。教师也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主要是借助语境或创设情境,将学生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相关直觉经验提取出来,从而实现与文本语言的相似匹配与相似激活。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直觉经验,教师也可以借助投影或多媒体来展示相关的形象化资料,使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直觉经验。课文中包含的生活底蕴是丰富多彩的,然而人们在解读课文的言语时,无需把这些生活底蕴都找到。

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是教材。教材的课文篇目虽然有限,却是学生积累和吸取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应当重视课文的阅读教学。从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角度看,教材的课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尤其是朗读、背诵,指导学生重视自己的生活积累(文化的建构与积累),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文化的积累和建构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由大量的优秀的语言佳作的熏陶、感染,长期积累、体验、感悟,不断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内化而成,要提高语文素质,多读、多思、多品味,是很重要的途径。冰心总结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提出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可以看出冰心之所以能成为著名作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自己的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建议,代表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积累与文化建构的引导。《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作为初中学生,应当全面阅读“建议”中提到的书目,并阅读教师推荐的当代中外各类优秀文学作品。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均要涉猎。要提倡学生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读原著,不要受影视文学的影响

上一篇: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策略 下一篇:浅谈理想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