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从提问入手

时间:2022-09-18 09:08:50

问题导学,从提问入手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

万,起点是一问。” 对于数学课堂来说问题便是它的心脏。围绕“问题导学,互动探究”开展的课改,更让数学学科如鱼得水。但通过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导学的问题要么是为了完成课改流程,流于表面;要么就是老师精心打造,缺乏真实感。既然是问题导学,那么学生应该是发问者。只有这样,课改才能有成效。可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习惯听,听老师讲知识点,听老师讲解题方法,听老师讲解要注意的地方……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1.留给时间,让学生能问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必须为学生设计提问的空间和时间,并要在实施的过程给学生营造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如在出示课题后可以对学生说:“看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学生思考后就会争着提出自己急于知道的问题。在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千万不可急于解决另一个问题,而要留给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进一步质疑的时间和机会。老师可以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给学生一点时间,他们自然能提问题,会提问题。

2.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要使一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首先必须使他达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课堂中,学生不止一次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老师,你要我们提问题,说想法,错了会怎样呢?”从这话可以看出,其实学生是想问的,只是怕问错了,同学笑,老师不高兴。只有消除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教师提供的心理环境是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题的前提条件。问题不是凭空而来的,想让学生提问题,就必须努力营造安全平等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质疑灵感,让学生发现有问题可问。

3.积极评价,让学生乐问

正面评价,总能让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对小学生。当他们提的问题受到夸奖、认可,学生就会乐于提问。教学中,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提问时,有些往往不能提到点子上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十以内数的加减法”时,有学生提出“老师,他的小棒怎么这么长?”这问题本身与所学内容无关,但教师没有批评他反而表扬他养成了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并鼓励其他同学要像他一样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这样就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二、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

1.教给方法,让提问有方向可寻

(1)抓住关键字、词质疑。理解文字是深入掌握学习内容的基础,文字中的关键字、词往往为就是提问的方向标。如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时,可启发学生抓住不是0质疑:不是0指的是哪些数?删去它行吗?教学《分数乘整数》时知道了计算方法是分子和整数乘,分母不变。可以抓住分母不变,启发学生质疑:不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分子和整数乘,分母不乘?在做文字题、应用题时,学生经常会摸不着边,不知从哪下手,这时可鼓励学生抓住题目的关键字、词质疑,从而找到解题的方法。如:题目出现相当于、照这样计算的关键字眼时,可以让学生将他们画出来,问问自己这些字说明了什么?可以给你哪些信息?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便会有提问的方向。

(2)抓住知识内在联系质疑。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是学生构建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比较才有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特点,组织学生比较异同,沟通知识联系,让学生在比较中观察,在比较中思考,在比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圆柱体积》时,学生明确了可以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计算体积时,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讨论、对比,提出对研究圆柱体积有实质性的问题,如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面积有什么关系?圆柱的底面积与长方体的底面积有什么联系?高有什么变化?等。教师在此时不必要将答案告诉学生,只要继续组织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的探究,学生自然摸索出圆柱体积计算方法。这样,既搞清楚了圆柱与长方体的内在联系,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建构,同时也累积了提问的经验。

2.及时引导,为提问保驾护航

由于学生的个人习惯和水平程度的差异,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后进生。他们提问,有的问题是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根本与本节课毫无关系。这时,老师一定要明确地告诉他,能站起来回答问题证明你非常勇敢,老师看到了,但老师更欣赏能围绕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后提出的问题。有的问题只是浮于表面,老师可以建议他听听其他同学提的问题,比较下区别在哪,相信经过几次的练习、借鉴,他再看到问题一定有提问的方向。

总之,要在适宜的土壤中运用适当的方法去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学生愿意提问,那么课堂中就会呈现他们思维的火花,学生知道如何提问,那么有一定价值的问题便会“不尽长江滚滚来”!它促使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问题导学在数学课堂中的魅力也能真正发挥。

上一篇:民族高校如何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下一篇:加强英语阅读训练,提高英语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