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喀斯特山区乡土资源 优化贵州高中地理教学

时间:2022-09-18 07:48:38

整合喀斯特山区乡土资源 优化贵州高中地理教学

摘要:贵州喀斯特山区乡土资源构成了学生最直观的地理课程资源。将贵州喀斯特资源整合到地理教学中,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贵州高中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喀斯特 资源 整合 地理教学

地理课标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从乡土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体现。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在这样的课程设计思路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渗透、融合乡土资源,拓展教材内容,拉近教学与生活的距离,既可以切实的培养学生地理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增强学生观察生活、联系实际的意识,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热爱家乡,善待环境。

一、贵州喀斯特资源,给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贵州喀斯特地貌在碳酸盐岩地层分布区最为发育。该区岩石突露、奇峰林立,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石芽、石林、峰林、喀斯特丘陵等喀斯特正地形,溶沟、落水洞、盲谷、干谷、喀斯特洼地等喀斯特负地形;地下喀斯特地貌有溶洞、地下河、地下湖等;以及与地表和地下密切相关联的竖井、芽洞、天生桥等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下,因流水侵蚀形成的地下河。在地表常见有石芽、溶沟、石林、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峰林等地貌形态,而地下则发育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石灰石溶积岩是贵州省地貌的主要特点,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谓“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风化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挺拔林立,千姿万态。湖泊给这个山区省份增添了几分妩媚。如:贵州西部的草海,绿如碧玉,风景优美,被誉为“高原上的明珠”。看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大自然的奇迹”龙宫、别有洞天织金洞、湖光山色红枫湖、山水名胜舞阳河、风光秀丽的赤水十丈洞瀑布,瑰丽多姿的“小七孔”,以及“贵州山水精华的浓缩”天河潭。这些优秀的喀斯特资源不但为贵州省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宝贵的旅游资源,而且还为我们高中地理教学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整合贵州喀斯特资源,有助于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过重的课业负担,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今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成了当前教学的重要工作。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地理课标提出地理教学“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贵州的喀斯特资源对贵州的学生而言。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将教材和身边的生活情境紧密巧妙联系,容易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打造一个民主和谐、趣味十足的课堂氛围,从而使地理课堂教学走上“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趣味化”的道路,使地理的学科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当今素质教育的目的也得以实现。把贵州喀斯特资源融入贵州的高中地理教学,当学生走进贵州优美的喀斯特风光,学生就很容易贵州的山水所吸引,在感受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学生对家乡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学生会因为爱家乡、想了解家乡、想更好地建设家乡,而对学习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整合贵州喀斯特资源,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日和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向学生进行正确人地观的教育,应当依据课程标准,选取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典型实例,使学生对人地关系等问题形成正确认识。

例如:在上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时,我结合贵州喀斯特植被受到破坏严重,石漠化现象严重。 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三幅图片:一是保存完好的喀斯特植被(荔波小七孔风景区的喀斯特植被)一是我们平时用的木碳的照片,一是贵州一幅石漠化的景观。让学生找出三者的关系,并分析这三幅图片的发生变化的原因。一方面向学生说明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向学生阐释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活动的影响。我们在从事生产生活活动中向环境获取资源时,要充分地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免出现不可逆转的现象。

四、整合贵州喀斯特资源,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兼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一般认为地理活动课程的要素包括情境、问题、资料、思考、操作、总结等环节。就教学中的“问题”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活动课程的主题。二是指活动中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例如:在教学必修1《河流地貌的发育》带学去学校附近河流沿岸走一走、看一看。提出各种河流地貌“是什么”、“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让思考带来的乐趣伴随他们去发现、去创造。打破了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有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少给限制。结果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一课的知识(如:凸岸堆积,凹岸侵蚀)。又如:在学习必修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时候。首先提出问题:云贵高原的高山深谷怎样形成的?然后带领学生去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经过实地考察,采样分析。最后许多学生都得出一个结论:主要是由于受到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形成的。

贵州是全国教育比较落后的地区,地理教育设备远远无法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相比。但是我们有全国无与伦比喀斯特教学资源,在贵州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让我们学生对学习地理感兴趣,让我们的学生通过对贵州的喀斯特资源的对比研究,加上我们教师对高中地理与贵州喀斯特资源的融合。我们贵州的高中地理教学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地理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承芬,主编.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3]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阳正午,著 贵州秘境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上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原因与对策探析 下一篇:浅谈在小学体育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