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10-15 07:47:5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自学是学生的一种基本能力之一,引导学生爱上自学、坚持自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基于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满足学生探究、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在我的教学中我努力把自尊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愉快的心情还给学生,使教学充满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会到幸福感和成就感。笔者就如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论述,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进行贡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 发展 策略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教学方法也随之改革,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时期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对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视,提出了“重过程、轻结论”的教学观点,为此要把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的体现出来,就要改变学生的角色,从学习中的“听众”,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去发现和归纳、比较、思索,从而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进而将书本中要学习的知识主动的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不断的建构中寻得全面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时就首先出示例题:同学们进行团体操表演,每个方阵8行,每行10人。这样的三个方阵有多少名同学。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例题请问你们可以用几种方法解题,而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那样会固定学生的思维模式。经进学生激烈的讨论,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解题方法:方法一:8×10=80(人),80×3=240(人);方法二:3×8=24(行),10×24=240(人);方法三:3×10=30(人),30×8=240(人)。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观察要求:仔细观察三种方法,你能发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后,有学生回答:方法一和方法三的单位都是“人”,方法二的单位是“行”。教师抓住这个信息追问:对呀,为什么这里是“行”了呢?学生回答:因为方法一用8×10是求的一个方阵多少人,3×10是求的3个一行有多少人,所以单位都是人,而用3×8是求的三个方阵一共有多少行,所以单位是行。经过上述教学,教师抓住了学生生成的问题,利用单位名称的不同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进而促进理解了这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又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突破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提升了学习小组中的合作意识。

二、在学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跃课堂氛围对于数学的教学意义重大。小学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课堂教学死气沉沉,那么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而如果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课堂中充分的引入竞争,就可以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于学习过程中标兵的树立,利用标兵在学生中的评价,使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并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热情,充分的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潜力,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 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抽学生在每节课、每天、每一周都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学习心得,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认认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并主动的改正不足之处,这样也为我在教育教学中信息及时反馈强化,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连减》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我就抱着全班同学的练习册,进了课堂,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请练习册得“优”的12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再请练习册得“优”的10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之后让大家计算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优”?再让他们进行方法的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三、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

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对象,那么就可以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比如教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使师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学生个个学习投入,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小组合作学习符合学生乐于交流的心理需求,营造了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之间各抒己见,相互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力量大”。在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时,与其教师自己竭力地去演示讲解,不如创设条件,如在教学“圆锥体积”时,分几个小组进行试验,有意分配一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容器去量沙。当汇报试验结果时,前几组都发现了所用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规律。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在激烈的讨论中找出原因,发现规律:”只有等底等高时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可见,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的意识,是学习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途经。

此外,教师的教学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注重在教学中学生自主参与评价自己的学习,让自主评价关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学习,并充分的感受到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活动的乐趣。同时我在教学中注重让这种学习中的反思拓宽到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养成不断的自我评价的习惯。

总之,提倡学生学习中的自主,就是要打破学生学习中的“机械性”,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平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邹杏贤.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广东教育:综合版》 2008 第7期.

[2]蒋庆洪.罗文恩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我见《云南教育》 2000 第1期.

上一篇:难度、精细编码对测试效应影响的实验设计 下一篇:关于幼儿园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