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时间:2022-09-18 06:39:32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摘 要】目的:对四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临床特征、CT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四种疾病的影像学征象和临床特征,对比三种诊断方式的价值,提升诊断准确率,指导评价预后和临床诊断。方法:收集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经过手术治疗并且具备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完备资料的91例患者。统计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对全部病例展开超声检查。对比四种不同神经源性肿瘤CT征象特点。对照病例结果,比较CT诊断、临床诊断同病理诊断的相符率。结果:对比临床表现可知,上述四种疾病在眼部疼痛、向正前方突眼、眼底受压征、向前方突眼的pearson a?检验中,其P值都要比0.05小,这表明上述四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备统计学意义。对比CT表现可知,上述四种疾病的CT诊断准确率、钙化、边缘锐利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而眶颅交通、骨质受累的差异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CT诊断的准确性要比超声和眼科临床的准确性更高。超声检查无创性且方便,能准确定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但定位诊断的准确率很低。现如今,眼科临床需结合CT和超声进行检查,以使诊断准确率提升,便于评价预后和指导手术。

【关键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770.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53-01

眼科影像学包含影像学和眼科学,伴随影像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眼科研究者也进一步加深了在影像学上的研究[1]。在诊断眼科疾病时,影像学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眼科患者在术前进行定位和定性诊断时,最主要依靠超声和CT来完成[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12年8月期间,经过手术治疗并且具备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完备资料的91例患者。其中女性59例,男性32例,年龄介于1至88岁之间。在患者手术前展开超声检查

1.2 方法

1.2.1 以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各眼眶肿瘤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三种影像学在定性诊断肿瘤上的符合率以及肿瘤空间定位的准确性进行分析[3]。

1.2.2 由临床病历来对视力下降进行界定,视萎缩或水肿则为眼底受压征[4]。两眼眼球突出度相差大于2毫米,又或者其中一眼的突出度超过22毫米,则可视为眼球突出[5]。

1.2.3 超声检查时让患者闭眼,在眼睑位置涂抹耦合剂,并展开多方位扫查。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检验使用pearson a?,以p

2 结果

对比临床表现可知,患者视力下降产生率由小至大依次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脑膜瘤、胶质瘤。患者眼部疼痛百分率脑膜瘤要小于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胶质瘤无眼部疼痛。向正前方突眼百分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神经纤维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胶质瘤。眼底受压征百分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胶质瘤、脑膜瘤。上述四种疾病在眼部疼痛、向正前方突眼、眼底受压征、向前方突眼的pearson a?检验中,其P值都要比0.05小,这表明上述四种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具备统计学意义。

对比CT表现可知,上述四种疾病的CT诊断的准确率按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脑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胶质瘤,用pearson a?进行检验,其P值为0.015。钙化比较为神经纤维瘤40例中钙化2例,脑膜瘤18例中钙化12例,剩余两种疾病无钙化病例,其P值为0.002。骨质受累比较百分比依照从小到大排列为神经鞘瘤、胶质瘤、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其P值为0.539。颅内交通比例从小到大为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脑膜瘤、胶质瘤,其P值为0.084。上述四种疾病的CT诊断准确率、钙化、边缘锐利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而眶颅交通、骨质受累的差异并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在此次研究中,儿童多发胶质瘤;中年期多发神经鞘瘤和脑膜瘤;少年期多发神经纤维瘤,这在以往文献中并未提及。脑膜瘤和性别比例神经瘤表现大多为女性。临床上向正前方突眼和视力下降发生率的胶质瘤最高,而神经纤维瘤则最少。由于眼底受压征而发生脑膜瘤的几率最高,而神经纤维瘤则最少。脑膜瘤和神经鞘瘤可能产生眼部疼痛,而神经纤维瘤和胶质瘤则未发生。

CT检查不仅能显示软组织,并且还能将眶骨破坏和肿瘤侵润显示出来,在眼眶骨壁被肿瘤破坏时,最好采用CT检查。超声检查无创性且方便,能准确定位眼眶神经源性肿瘤,在显示肿瘤内部构造上有优势,但其定性诊断的准确率很低。假如常规检查是采取的CT检查,那么可取消超声检查。但由于眼科中心条件限制以及设备因素,目前的常规检查仍为超声检查,因而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超声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和丰富的参考消息。

参考文献:

[1] 岳军艳,闫宇涛,杜忆兵,马以勇,吴清武,窦文广,杨瑞民.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的CT表现分析[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12:1746-1748.

[2] 孙振国.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49例临床报道[D].山东大学,2011.

[3] 潘洁. 68例眼眶肿瘤的CT征象分析[D].青岛大学,2011.

[4] 李光鑫,辛世杰,张健,杨栋,丁奎,王雷,李璇,段志泉. 颈动脉体瘤与颈总动脉分叉处神经源性肿瘤对照研究[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12:1023-1026.

[5] 郭素珍,戴洁. 泪腺肿瘤临床分子病理学及影像学研究进展[J]. 眼科新进展,2010,02:197-200.

上一篇:建立基于手机模式的移动图书馆探析 下一篇:经尿道钬激光手术与电切治疗膀胱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