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北极 漫漫征途

时间:2022-09-18 06:39:28

探索北极 漫漫征途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纬度高于66°33′以北的地区。它虽然终年寒冷,环境恶劣,却无法阻挡人类对这片不寻常的土地的探索。

在人类成功征服北极点后,北极地区的科考成了全球新的关注点。1928年,美国地理协会首次提出“北极活动的动力将不再仅仅是探险,而是科考”,从而揭开了北极科考的序幕。次年,美国成立北极考察队,开始对北极进行科考。

1957年是国际地球物理年,12个国家的1万多名科学家相互配合,就北极的固体地球物理、大气物理、地质与矿产、生物科学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在这段合作的时间里,北冰洋沿岸建立了54个陆基综合考察站和许多浮冰漂流站及无人浮标站,为北极国际化大规模科考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990年8月,来自8个极地国家的代表签订协议,正式成立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为广泛的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至此,北极科考进入崭新阶段。各国科学家开始通过对北极地区的科考,研究历史气候的演变、古代环境的记录、气流和洋流、全球碳循环等各个方面。

1991年夏,美国与欧共体分别在格陵兰岛冰盖的顶部展开了宏伟的冰芯钻探计划,均顺利穿透冰盖,到达基岩表面,获取上千米的冰芯。冰芯不仅能测定该区域冰川的年龄及其形成过程,还能得到历史时期的气温、降水资料以及二氧化碳等大气化学成分的含量。此次冰芯钻探计划所获得的宝贵数据,显示了地球近30万年来的气候变化情况。

目前,俄罗斯科学家正在绘制一部北冰洋地图册,它不仅标绘了北冰洋的自然地理条件、地球物理场、原生固体矿藏及溶水气体的分布情况等,还将首次绘出北冰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为今后全球科考事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位于北半球,受北极地区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影响较为直接和深远。1947年,重庆大学冯简教授,只身进入挪威的北极圈内,成为最早进入北极地区的中国人,并编著了中国第一本关于北极见闻的书籍。1993年,香港李乐诗成为首位抵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并在地球之巅插上了五星红旗。

1999年中国组织了第一次北极科考,并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及数据资料,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5.19米长的岩芯、3100米高空大气资源及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为研究北极对全球及我国气候、洋流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2010年第四次北极科考,则完成了对海冰大范围融化相关联的大气、海冰和海洋过程的观测,以及生态系统多学科综合考察,创造了多个中国科考记录:首次实现了中国考察队独自在北极点开展科考;首次获得北极点冰芯等。

2012年9月,中国顺利完成了第五次北极科考之旅。此次科考首次挺进北冰洋大西洋扇区——挪威海和格陵兰海,并成功在挪威公海布放了中国极地科考史上第一座大型海气耦合观测浮标系统,而挪威海被认为是“北极涛动核心区”,它正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关键海域。此外,科考队还在地质地球物理、海洋大气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获得大量关键数据和重要样品。这标志着我国对北极科考进入了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阶段。

从发现北极至今,人类对北极的探索从未停止,今后也不会停止。北极的科研价值不仅在于其蕴含的资源,更在于它本身,例如从它的极地冰岩芯和湖底沉积样品中提取出的古气候资料信息,为研究现代气候变化提供了科学背景条件,有助于预告未来气候演变。可以说,北极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对北极的科考与保护是地球上每个国家甚至每个科学爱好者都为之奋斗的目标。

上一篇: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分析及教学方法 下一篇:农村中学秋季运动会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