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课程学科本体偏离现象

时间:2022-09-18 04:08:37

浅谈美术课程学科本体偏离现象

【摘要】课程综合化使美术教学模式呈现出学科间相互融合的形势。审视现今的美术课,由于对学科整合的误解,出现了一些偏离了美术学科本体的现象。比如:过分强调学科综合性而忽略了美术本身的艺术属性;多媒体的过多使用代替了实物教具;过于注重学生自主体验,忽略了教师示范的重要性等。综合化使学科之间充分融合,而美术是以视觉的感受为主,不可让其他学科喧宾夺主。

【关键词】综合化 本体 回归

美术学科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新课程倡导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多样化,使原先较为单一的美术课程出现了贴近学生生活、学科间相互融合的态势。下面,本人结合几个教学实例发表一些拙见。

一、强调综合性而忽略了本体性

新课程实施以来,美术教学与各学科领域之间增加了充分的综合和联系,但综合应该是以美术为主的综合,而不应该是群英荟萃的拼盘。一些热闹的美术综合活动课,刚开始大家都觉得不错,然而经过思考,这些表面的东西并不能得到较大的认同。

例:某教师的“卡通天地”一课。

主要的教学步骤如下:

1.视听动画片的MV,学生跟唱,制造气氛。

2.让学生演示动漫人物表情、动作,让其他学生观察。3.给动漫人物起绰号。

4.让学生领取动物公仔,并尝试用已学的英语说出其名字。

5.按照拿出的公仔画出其卡通形象。

可以看出教师花费了很多心思,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又唱又演又画。但究竟是音乐课?美术课?还是英语课?“美术”在哪里?欢闹的课后,静心反思,这种整合是否有些综合过头,顾此失彼了?

美术课中可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一些艺术门类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 但我们要明白涉及这些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美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如果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引向了探究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的方向,而学生绘画的时间只剩10余分钟,导致作业质量难以保证、创作思路也无暇拓展, 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美术的本体属性与本体文化,这便是对学科综合的一种误解。可见,上课前教师对各方面的理解要透彻,要注意步骤,要做相应的思考。

二、多媒体过多使用代替了美术课的教具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但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于多媒体,从组织教学到基本训练,从新授到巩固都制成课件,课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和教师缺少了一定的互动,教师示范更是几乎完全省略。

例:某教师上“中国古民居”一课。

1.回顾各教材古民居内容,图文并茂。

2.显示各种古民居图片和文字简介。

3.欣赏古民居视频

4.展现本土古建筑资源:廊桥。欣赏视频、图片。

5.播放音乐,欣赏更多图片。

6.布置作业,合作交流评述。

从教学环节来看,多媒体的运用贯穿始终,师生都盯着不断变化的屏幕,教师是计算机操作员,师生交流几乎没有。有了这样的课件让导游来讲课,是不是更生动?学科的本体性是否偏离?若适当加入廊桥模型或者零部件让学生互相传看、研究、讨论,我认为非常可取。

三、过于注重鼓励学生自主体验而忽略了教师示范的重要性

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和评述,框架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学生会缺乏个性与活力。因此,大多数教师注重鼓励艺术个性表现,激发艺术活力。但学生毕竟不是成人,美术专业知识有限,如果不给予一定的指导,一味地任学生自由发展,那学生就不会有什么进步。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一定的示范去引导学生,再让学生进行发挥,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保障。

例:某教师的“齐白石”其中一个环节

教师引导欣赏了齐白石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之后,布置学生尽情地画自己印象中的小蝌蚪,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点、线、面都行。这下闹翻了,学生们纷纷拿着毛笔乱涂乱画,同桌互相嬉笑,甚至玩闹,弄得纸上、桌上、地上、身上都有墨迹,一发不可收拾。教师强装笑脸,急急忙忙宣布练习到此结束……

教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自由的练习中体验水墨的基本特征,并做简单的造型练习,可事实上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学生并没有收获。学生往往具有兴趣而缺少相应的操作技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下点、线等的用笔,再做墨与水的融合示范等,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练习、绘画,效果应该会好得多。

面对新课改,我们要从继承中创新。综合化使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学科整合不只是教学内容的机械叠加,美术课程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其他的感受不能喧宾夺主。因此,我们应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应立足美术学科本体,回归美术教学本位,避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美术技能训练,或只重视课堂环节而忽视欣赏评述能力的培养。 强调学科整合要避免丧失美术学科的艺术属性。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领地中完善的一大步,而我们要走好这些步伐。

上一篇: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八要八忌” 下一篇:让低碳教学进入中职德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