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时代:守望一片文化绿洲

时间:2022-09-18 04:00:56

纸的时代:守望一片文化绿洲

这几年,实体书店倒闭的消息屡见不鲜,很多人哀呼“书店已死”,更有甚者为传统书店的式微而痛哭流涕。但充满文艺气息的厦门,却似乎一直不乏文化扎根并萌发的土壤,虽然不断有独立书店迫于经济原因而停业,但同时也不断有新的书店涌现,“纸的时代”书店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4月,“纸的时代”开业时,引发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在多数独立书店苦苦支撑的大环境下,这样一家建筑面积达600平方米的书店,却偏偏在海沧区的阿罗海城市广场热闹开业,大有逆市场形势而为的意味。在岛内外房价飙升之时,大型商业中心的租金之高可想而知,而“纸的时代”占据着二楼临湖的绝佳位置,该如何承担高昂的店租费用?值得庆幸的是,“纸的时代”遇到了爱书之人,或者应该这样说,是因为还有人爱书、读书,才有了“纸的时代”,人们在灯红酒绿的世俗世界中,才有了这么一片宁静的绿洲。

书店总经理林惠敏从事书业已经有十来年的时间,也经历过独立书店的兴盛和衰败,期间或许曾经面临失望和迷茫。如今,“纸的时代”的出现,再次为她心目中的理想书店的实现燃起了希望,“‘纸的时代’就是我们努力打造的理想中的书店,只要我们足够努力,书店就不会死。”

书店的目的不在营利

公益性是“纸的时代”最本质的特点,了解了其公益性的性质,关于它的选址、成本等问题,也就变得不那么难理解了。书店所处的阿罗海城市广场,是由厦门大摩商业投资负责运营,在项目最初的设定里,就已经为书店留了一处空间,“但在这样的时代里,好地段和大面积,对于独立书店经营者来说压力太大了,所以最后决定自己投资开书店。”

既然定位为一家非营利性的公益型书店,盈利多少自然也就不是决定书店存活与否的关键。林惠敏说,投资人是一个爱书之人,自己的阅读量非常大,同时也鼓励员工多读书,开一家书店是他的理想之一。“投资人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来支撑这家书店,并且他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尽量将书店的收支做到可控范围之内。”书店目前设有一笔专门的购书资金,此外经过销售后回笼的资金,必然也是书店运转的一大支撑点。但她也坦言,要做到这些事情,确实需要一定的现实条件,如果不是公益性的定位,书店的经营会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纸的时代”书店所售图书中,人文社科占到了60%,剩下主要是艺术设计类图书,文学作品在店内所占比例不足10%。也正是因为这样,店里的图书面向的是比较年长的读者,有些年轻人在店里可能找不到想要的书。但这并不阻碍“纸的时代”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徘徊于店中的,既有穿着校服的中学生,坐在窗边看书闲聊的年轻人,也有衣着考究的中年人,“并不是我们的选书定位在哪里,来店里的就一定是这类人群,有些人是冲着书,有些人是冲着书店,但他们都愿意到这个氛围里来,慢慢地他们在阅读中成长,学会深度思考,而我们提供有养料的图书作品,这就是我们书店的价值。”

“完整阅读,深度思考”就是书店的口号,也是对读者的提倡,“现在的阅读都很零碎,一本好书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被转载,被片段式的传播。但事实上,书中精彩的部分不仅仅是大家转载的那些内容,只阅读某个片段是没办法完全了解作者的思想的。我们呼吁人们应该静下心来阅读整本书,把自己的思想掏空,将作者的思想注入,这样才能领悟到这本书所要表达的精髓。”

把选择的权利交给读者

网络书店的图书定价比实体书店低很多,这也成为了众多独立书店竞争不过网络书店,从而导致收不抵支的主要原因之一。“纸的时代”打破了多数独立书店定价较高的传统,而采取参考当当网书价的做法,“我们以六五折为基准线,当当网上没有的书,我们以九折销售;在当当网上高于六五折的图书,我们就按照和当当同样的折扣销售;如果当当的折扣低于六五折的话,考虑到书店的成本问题,我们以六五折定价,高出当当价的部分,我们会返还等值的咖啡券作为补偿。”

一旦价格上的差距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实体书店的吸引力也就随之增长。林惠敏认为,现在的大部份读者买书,还是比较在意价格问题,所以在价格上实现了跟当当网同步之后,就突破了价格的游戏,“读者愿意到网上买就到网上买,愿意到实体书店就到实体书店,但在书店里我们还提供其他的附加服务,这是网店无法带来的体验。”

在“纸的时代”里逛一圈,会发现,店里的书以开封的居多,读者可以随意翻看书中的内容,这与多数书店都将图书塑封陈列不同。这可能与“纸的时代”的公益性质有关,“我们的原则还是满足大众的阅读,让大家来到店里都能够尽情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但书被翻看多了,难免会有破损,有些顾客也会对买到的书是旧的而感到不满意,于是书店就做了调整,“每本书都有开封的,可以让读者阅读,但其他副本就是塑封的。”但因为空间有限,书店首先要保证的是店里的产品更新,“要有更多的作品被阅读,所以不会增加太多副本,主要还是以增加品种为主。”对于一些对书的卖相要求比较高的顾客,“纸的时代”会单独为其重新订购图书。

“纸的时代”书店内另一个不能不提的特点,就是超高的书架和移动的书梯。因为商场隔壁是影剧院,层高较高,因此书店也随之有了挑高的空间,走在店内,一侧是整大片面朝湖水的落地窗,另一侧就是高高矗立的书架,“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参考了欧洲图书馆的做法,加上了梯子,这样顾客可以自己爬上去找书,又多了一种淘书的乐趣。”

大胆的图书定价和新奇的店内环境,现在已经成为“纸的时代”区别于其他独立书店的最大特色,但在林惠敏看来,这些都是“外在”的东西,都是可以复制的,一家书店更应该关注的是“内在”,“我们比较着重于图书的选品,我们想做的是一家纯粹的书店,它带给读者的是什么样的文化理念,这是我们所关注的。”

从纸的概念发散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大大小小的各类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已经很少单纯卖书了。在图书销售之余,书店经营者或多或少会开辟出一些休闲区域或艺文空间,像阅读区、咖啡区等都是常规的做法。“纸的时代”围绕着纸的概念,又增加了纸品区、展览区、沙龙区等,将书店塑造成一个多面向的立体文化空间。

在林惠敏看来,每一本书的制作过程,既凝聚了编辑和作者的思想,也包含了印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些手工处理,所以纸质书“不完全是机械化的,它是一件手工作品”,“它被赋予了温情,如果在审美上赋予更多的创新,它就会有更高的价值。”因为书本是以纸为载体的,所以“纸的时代”也以“纸”为中心,思考纸还能做些什么东西,店内的纸品区就是这一发散思维的成果之一。在纸品区的架子上,分类摆放着一摞摞功能纸张,开本从A1到A10,色彩丰富,种类也很多样,“比如有的纸可以做衣服,放到洗衣机里洗也不会烂。还有一种种子纸,写完了埋进土里,纸里的种子会发芽,纸又会变成养料被吸收消耗掉……”林惠敏说,外面很多纸品店只卖大开本的纸,“纸的时代”将它们裁剪成不同开本,就避免在做小物品的时候也浪费大张纸,而且价格也比外面市场低30%,所以纸品区的活动很受顾客欢迎。每周末,店内会固定举办纸品课程,顾客可以现场体验,亲手用各种纸品制作手工艺品。“顾客可以把DIY的明信片、书签等送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这也是书店所能承载的温情的东西,是电子产品和电子市场提供不了的。”

店内的展览区,更多凸显的是其公益性质,设置的目的之一是免费为一些艺术专业或有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对于刚毕业的学生,社会给予他们的空间很有限,所以我们在书店中开辟这样一个空间,只要作品是原创的,包含一定的思考含义的,我们都欢迎他跟我们联系,来这个空间免费做展览。这样把他的作品推荐给大众,他或许也能借这个机会遇到自己的伯乐。”

书店二楼是沙龙区,厦门的一些爱书人会不时在此相聚,交流近期的读书写作与各种心得。近期书店还在筹办读书会,让爱书人能以书会友,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进行思想碰撞交流;还有带沙龙性质的签售会活动,希望搭建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平台,“我们希望在现场,读者和作者能够互动交流,聊聊作者在写这本书时的奇闻趣事,或是出版编辑聊聊他们做这本书背后的故事。电子化的产品就很难实现这种面对面的交流。”

林惠敏说,对于书店空间的功能发散,当前这家店目前就仅局限于纸品范围内,“因为我们还是想把书店做好,不是看市场上什么书卖得好,我们就卖什么,而是我们思考读者需要读什么书,所以我们是反过来做。”正如作家张贺所说的那样:“书店的作用绝不仅仅在于卖书,书店更是传播文化信息、引领文化潮流、构建文化生态的重要场所。”这是“纸的时代”会一直努力的方向,关于未来也还会不断探索各种可能。

上一篇:有河Book:尊重个体差异的自由书店 下一篇:类型化的童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