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河Book:尊重个体差异的自由书店

时间:2022-06-22 12:15:49

有河Book:尊重个体差异的自由书店

位于著名的风景区淡水老街上,有河book顾名思义邻近淡水河畔,有河川伴随书香。若是沿着狭长楼梯上到二楼书店,穿过玻璃诗墙走到露台,可以同时眺望潺潺流向大海的淡水河,以及对岸八里的观音山。

这天,毫无预警的一场午后大雨,打乱了淡水老街上观光游客的行程,也使得有河Book意外地挤满逛书人潮和不经意上来躲雨的行人。我暂时觅不着座位,于是倚窗读起那片落地玻璃墙上的诗句:

在我们眼中

猫的种类

善良的猫

以及

需要练习,就会变成善良的猫

在我们眼中

人的种类

对猫好的人

以及

等待机缘与猫相遇,就会对猫好的人

身为那种“对猫好的人”,我顾盼角落的三只猫,或横躺、或俯趴,慵慵懒懒地打起哈欠,仿佛被天气搅坏了兴致,和我同样遗憾着,放任窗外河边美景,却无法在阳光下徜徉。及雨稍停,人潮略为散去,我才得以和有河Book店主686谈起开设书店的许多故事和信念。

开书店一定要有河

686过去曾在广告公司从事十年的文案创意,他认为做创意虽然有趣,但在实践过程中总会遭遇到外在现实的扼杀,那种必须不断妥协的工作令他心灰意冷。于是他反省自己,发现除了工作耗费太多心神之外,他其实也志不在此。686平常写影评,经营过“深角度”、“无角度”和“痞角度”等部落格,在影评圈名气响亮;而他的妻子隐匿过去从事商品设计,私下爱写诗。夫妻俩在一起一定要做的事,就是读书和写字,于是开起书店来就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当初决定开书店时,686有两大坚持:首先,一定要开在河边,因为自己的家就住在对岸八里的河边。考虑到八里的人潮难汇聚,货运也不够便给,所以就决定开在相对热闹的淡水老街;再来,他绝对不要做一间“即将消逝的书店”。他解释所谓“即将消逝的书店”,是指过去在街头巷角时常可见、如今为了生计而改卖文具的传统书店。另外,也不要重复主流书店在做的事,他认为若是他开一间像诚品那样的书店,那就如同现在热门的黄色小鸭,大家抢着要,却都只是山寨罢了。

选自己想看的书

浏览有河Book的书架可以轻易发现,这边以文学、史哲与社会科学书籍为主,但686透露,他们有个更经济实在的选书原则,就是“选自己想看的书”。这的确不同于连锁书店和传统书店。自己想看的书才能卖给别人,这是良心的考虑;自己想看的书就算卖不出去,还能自己留着看,这是经济的考虑。因为小书店多是向经销商买断,所以难有退书机制。

或许因为这些都是“自己的书”,686特别在意书柜陈列的整洁。访谈过程中,他不时站起来整理柜架上的书,打理书籍门面,仿佛这些书都是他的孩子,而他则是一个悉心呵护的尽责父亲。686无奈表示,很多游客会把这里当作租书店,看书时摊折页面,放书回架上时粗心钩破邻近的书,造成书的破损等。其实所有架上免费供人取阅的书,都是准备要卖的新书,若是稍有破损就无法卖出,这种损失对独立书店来说是难以承担的。

迈向华文诗集最齐全的书店

有河Book极力在众多独立书店中,经营出自己的藏书特色,那可能是“诗集专门”书店。或许是出自于偶然,因为隐匿写诗,也曾出版过《自由肉体》、《怎么可能》和《冤狱》等三本诗集,所以他们认为特别有必要收齐华文诗集,让有河Book的华文诗集收藏尽可能达到华文书店前三名的水平,而目前为止686也自信应达此标准。

确实,在有河Book卖最好的书总是诗集,尤其是夏宇的诗集长居有河Book销售榜的前几名。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他曾在台北101大楼的Page One书店看到一本来自马来西亚的《假牙诗集》,童趣的另类风格、犀利见血的语言,他翻着觉得有趣,但后来可能因为销量不佳,Pago One就停卖了。686认为这样优质而罕见的诗集不能在台湾断货,于是亲自打电话到马来西亚和出版商联系进货,造成此际《假牙诗集》在有河Book全卖的景况。

阅读是极私人的事

我们都知道“好卖的书不见得是好书”,谈起主流书店畅销榜对于读者购书判断力的影响时,686认为,畅销榜反映的不过是主流的价值观,尽管非常不认同,却不会想要正面挑战它。过去有河Book也曾和《破报》与《书香两岸》合作,提供每周的畅销书排行榜,但榜单上通常会有七八本都是诗集,有时候一年销量不到20本的书也能够进榜,渐渐就觉得没意义,而停止提供榜单了。

他更进一步质疑畅销书榜的作用,有些书一年卖不到一本,甚至从书店开张至今七年都不曾卖出过的书,难道就不值得阅读吗?他始终坚信“阅读是极私人的事”,所以每个人应该都有一份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清单。

有些书即便卖不出去,他也舍不得下架,因为他觉得那本书的价值够,就会坚持把它放在书架上。才说着他就从架上取下黄仁宇写的《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联经出版)怜惜地说,推一本不为人知的好书,就像他们这种不为人知的小书店,是同病相怜。他灵感乍现接着说,等到有河Book十周年的时候,他可以来统计一下哪些书是放了十年没人买的,这样的排行榜或许还比畅销榜更有意义。

这样的想法乍听之下有如玩笑,但是仔细一想,与其跟风地把每个人都在读的书介绍给客人,还不如把自己珍藏而罕为人知的书摊在阳光下,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与他的想法“阅读是极私人的事”是一致的。而这种尊重个体差异性的自由精神,除了让他坚持不组读书会之外,也让他决定停止曾办过一段时间的电影放映会,因为他同样认为,观影也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很多人说开书店需要热情,但热情有没有用完的一天呢?686表示,开书店经常会被庞杂的事务压垮,偶尔也会感到沮丧和烦闷,但是他的热情从未消褪过。因为目前这样的生活和当初开店前预想的所差无几,即便是最折磨人的事情,都已经变成了日常的一部分。

像是同样帮客人订书,有些学校老师来,同一本书订了好几十本,这样对他们来说最好;但也有一些客人,一次订了好几本不同的书,除了必须花较多时间查找外,有时还会夹杂一些绝版书,他就必须主动跟出版社联系,虽然时间和精神的成本极高,但这却是工作的乐趣之一。此外,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偶然出现的“惊喜”,686说偶尔他会发现自己心仪的作家就这么站在他面前,像是舞鹤、朱天心、张大春等都曾经遇过,这是他认为开书店最值得的时刻。若是用隐匿的诗句来形容这样的书店人生,那就是“甘心过这样的生活”。更何况,他们还有超过一百只的流浪猫来来去去地陪伴着。

有河Book也将触角延伸到出版,目的和他们开设书店的初衷一样,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为了维持这个“喜欢”的纯度,他们坚持出书不是为了牟利,而更接近自我成果的发表——只出自己的诗集。有鉴于现今的出版社泰半被强势通路挟持,而失去部份出版选题的自由,他们为求完全掌握自己,因此决定不在主流通路贩卖。

说到有河Book的出版品,不能不提及已经绝版的《没有时间足够远──有河book玻璃诗2006~2009》,这是一次集体随兴创作的实验和成果集结。来过有河Book的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是面向淡水河与观音山的那片玻璃墙,以及玻璃上的诗句。每一首随兴而作的玻璃诗可能来自颇富盛名的大诗人,也可能出自富有灵感的路人,他们不断为玻璃墙外变幻的景色赋上新意。而那些“在时间的河流里逐渐被冲刷、毁损,然后,完全消失”(出自《没有时间足够远──有河book玻璃诗2006~2009》序,隐匿编著)的诗作,最终则被保留在这本结合摄影与文字的诗集里。

书店存在的价值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书店逐渐凋零,还不如说书店的主要功能被其它通路逐渐瓜分。若说现在看书的人不多了,怎么大卖场和超级市场却又卖起了书呢?686认为在商业逻辑运作下,大卖场兼卖书是合理的行为,因为他们只把书视为商品;但是有河Book不是为了做生意而存在,而书更不应该只是用来买卖的商品——尽管他们为了生存也必须进行商业营利,但是“书店的价值”和“书的价值”是联系在一起的。

有河Book旨在能让“更多元的书”被读者看见,正有如古代商人的精神应是“搬有运无”,而非唯利是图。如今书的价值大多已经在商业折扣战里被牺牲掉了,书店业者才更应该回归书的本质。基于这种“让书被看见”的精神,686反问:“如果我只是要一个真正的读者看完这本书,我又何必要赚那一百本书的钱呢?”

离开有河Book前,环顾整间书店,这里有河、有山、有书、有猫、有玻璃诗、有热情、有信仰,我想起松浦弥太郎在《最糟也最棒的书店》里所传递的信念:“每个人都可以拥抱梦想,做自己喜欢、有创意的工作。”

上一篇:传承书香,上海书展走过十年 下一篇:纸的时代:守望一片文化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