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 培养出高素质职业人才

时间:2022-09-18 02:48:06

改进中职数学教学方法 培养出高素质职业人才

摘要: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这就需要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数学教学的现状尴尬,问题颇多。本文就目前中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大学的扩招,普高持续升温,职业学校的学生中考成绩不够理想,特别是数学成绩不够理想。进入职业类学校后,不少学生不知道学数学没什么用。我们将如何开展数学教学呢?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学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改进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单一的学习生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数学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如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多组织些诸如数学竞赛、模拟游戏等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就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学习活动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发展。这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实现。

1.通过数学史的渗透,激发学习兴趣。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和宋乃庆认为:“数学史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入数学史中引人入胜和富有启发意义的历史话题或趣闻轶事可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昆虫学家法布尔精通代数学,美国总统林肯精通几何学,加菲尔德给出勾股定理的巧妙证明,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数学上提出了有名的“拿破仑问题”。这些历史名人的数学事例充分说明:数学其实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不是少数人的专好,而是人人可学,人人可做。尽管并非人人都有数学家的才能,就像乒乓球一样,人人可打,却并非人人都有运动员的天赋一样。还有司汤达的学习经历折射出: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不必为此而灰心丧气。

2.通过数学美的渗透,激发学习兴趣。长期以来,数学学科中不可须臾背离的精确性、逻辑性和抽象性,加之中职生的职业基本定向及其它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使不少学生感到“数学是门枯燥乏味的学问”。其实,“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中存在着无与伦比的美。如数学的和谐美、简洁美、统一美、对称美、奇异美,等等。心理学告诉我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教师能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美的主观感受能力,则数学美带来的愉悦和享受便能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使得学生的认识内驱力得到增强。例如,教材中的“函数”这一章,以后对微积分的学习也是建立在函数的基础上。函数概念的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美因,如“一一对应”、“对应规律”、“运动变化”等;又如在讲授“平面”的时候,可从学生的旧知――直线是“无头无尾”出发,融入“无限”的思想,过渡到讲述“平面是广阔无涯的”,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黑板上画出的平面仅是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这种抽象,能展示数学的奇异美,学生会进入一个美妙的情境之中,兴趣和求知欲激发生成。

3.通过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能激起学生探究新知的高度热情,也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巧妙地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朴素思想。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无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问题,如何将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悉心追求的方向。从自然界的蜂房构造,人类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计算机、宇宙飞船,从市场经济下的数学手段的使用到生活中常见的地砖的铺设,可以让学生体验“人类离不开数学”。比如,在国内投寄外埠平信,每封信不超过20g付邮资80分,超过20g而不超过40g付邮资160分,依此类推,试建立平信应付邮资(单位:分)与信的重量(单位:g)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像。这是几乎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即现实情境(问题情境)。我们可建立函数关系式(数学模型):当邮寄35g的外埠平信时,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应付160分的邮资(应用到现实情境中去)。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数学建模”过程: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数学建模”使应用更现实化。学生看到数学如何才能应用到真正的“现实生活”问题中,并且渴望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会自然地寻找“数学建模”的机会。由于这些丰富的选材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兴趣高涨,人人参与教学过程,效果较好。

二、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

数学教师由于自身的经历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要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之间选择关注点,这样会有更多的理由来选择关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因此我们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生怕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缺失影响系统的完整性,而常常弱化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其实对中职数学教学而言,我们更需要关注应用性。由于中职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因此教师要淡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数学情感的情境创设,说明数学在各科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出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各行各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学,明确指出数学与其所学专业的关系。如动漫专业的学生,动漫专业除了会作图和数据外,更深的数学知识与专业对口应用的甚少,学生感到学而无用。我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特别补充了数学“美学概念”,讲了杨辉三角的形象和结构的美,渗透黄金分割的美,特别把数学的排列组合的美结合到漫画人物的摆设、角色的排列等中去,把动漫行业中常见的美的观念渗透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建立起数学情感,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转化为学生的需要,从而启动内在的学习动机。

三、总结

职业中学的数学教学,是一块在应试教育的热潮中一度沉寂的领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必将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探索职业中学数学教学的规律,使数学学习为培养现代职业素质贡献力量,是一个具有深远价值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刘金林,探究式教学在中职数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2]陈木应鸟,中职数学“有效教学”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14期

[3]朱慧,中职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的现代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提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