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09-18 01:49:00

北京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深入研究首都在文化创新发展方面的优势、问题,针对性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对实现首都文化强市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决定民族命运和国家软实力的根本所在。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命,是文化存在之本和发展之源。文化创新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灵魂,是城市获得快速、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城市灵魂的终极价值取向。深入研究首都在文化创新发展方面的优势、问题,针对性提出发展对策建议,对实现首都文化强市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都文化创新发展具战略意义

站在国家竞争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也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战略部署。文化的生命力源于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才能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多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推动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利用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加工,发展文化产业并取得巨大经济成效,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本市深刻认识到首都文化资源禀赋优势,审时度势作出实施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重大决策。目前,北京已经跨入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第三产业比重超过75%的发展阶段,按照哈佛大学波特教授的理论,这一阶段属于超越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后的创新驱动阶段。世界城市是综合性的系统指标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其中文化创新领域是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创新是提高城市文化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在诉求。新形势下,首都文化发展的质量水平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加快文化创新发展,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求迫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首都文化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北京文化基础设施总量全国第一,博物馆总数近160家,居世界第二,公共图书馆数量居世界第四,人均拥有电影屏幕数量接近巴黎、日本的水平。据统计,2012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从业人员超过百万,实现增加值2189.2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2.3%,已经发展成为支撑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兴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绩,在国民经济中支柱地位也已初步确定,但受体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需要深入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文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文化领域市场化程度不高

目前,北京涉及文化管理的党委机构是市委宣传部,政府部门主要有文化局、文物局、新闻出版局、广电局四家单位,这种部门间行政分割体制使本应完整的文化链条发生断裂,常常造成经营管理上的诸多困难。如文艺创作等内容产业或行业归文化局管理,而下游产业则在其他部门,再比如电影的制作与发行、放映分属广电局和文化局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导致文化投入与收入往往缺乏有效协调。另外,北京文化产业中几个重要的传统领域,如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领域,国有资本仍是市场主体,民营资本发展相对薄弱,集中表现在渠道垄断、资源垄断等方面。以新闻出版业为例,北京国有单位主办期刊数量所占比重仍超过90%。

(二)文化创新能力不足,完整文化产业链条尚未形成

作为首都,北京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积淀了中华民族众多优秀文化资源。然而,北京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创意水平、创新能力还相对较低,文化资源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还有待挖掘潜力。尤其是传统文化产业,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以高新技术装备起来的文化产业设施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比较薄弱,这些都成为制约首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创新能力不足也直接导致很难形成完整文化产业链条,以北京动漫产业为例,目前仍以“漫画读者”、“动画投资”、“厂商动漫形象消费者”等单项赢利模式为主,而以“衍生产品制造商漫画衍生产品制造商互动开发动画制作衍生产品消费者”为代表的完整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三)文化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由于文化领域条块分割、市场壁垒等因素影响,首都文化企业“软小散滥”问题比较突出。北京虽然已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企业集团,但整体数量、规模、经济效益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缺乏具有较强竟争力的大型跨国文化企业集团,难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整体水平的提升。以影视传媒业为例,美国跨国影视传媒企业集团多达20多家,其中6家企业年销售额在15亿美元以上,而北京影视行业规模较小,还没有形成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传媒集团,同时也缺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四)文化产业人才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健全

目前,北京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人才还比较缺乏。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例,创意、技术、营销、渠道经营、管理、研究领域的人才必不可少,但是北京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人才体系,占据产业链条前端和末端的创意和经营人才是链条上最为薄弱的两个环节,具有民族性的、特色性的原创作品也不足,文化资源还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文化资本。同时,首都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全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必要前提,其中包括鼓励和规范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促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在文化产业中的实施和运用,通过法定程序逐步将文化经济政策上升为法律法规。

强化首都文化创新发展的

对策建议

(一)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加强首都文化资源整合

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组建由中央有关部委及北京市政府组成的部市统筹领导小组,建立部市联动对接工作机制,统筹研究解决文化体制改革、央属文化资源整合、政策先行先试、国家级重大项目落地等文化创新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建立市级统筹协调机制,由本市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牵头,本市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推进首都文化创新发展各项工作。建立市区两级联动机制,引导各区县整合文化优势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优化布局和差异化发展。

(二)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一是要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探索研究解决部门行政分割难题,建立由北京市政府牵头,由市文资办、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市新闻出版局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制定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文化创新发展中涉及的重大问题。目前,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国家和其他地方政府已作出重大突破。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务院新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统筹促进我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工作部署;其他城市在打破部门行政分割方面也进行了很好的实践,比如广州市、杭州市、厦门市等都成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深圳市索性组建了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全面统筹管理全市的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物和旅游等工作。二是要进一步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文化企业。对不同功能的文化主体采取不同的改革措施,经营性文化单位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培育合格市场主体;仍然留在体制内的文化事业单位,着眼于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文化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其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强绩效评估考核,要做到公益性文化单位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养事不养人。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发展,在投资核准、信用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和申请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同时,要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经营规模超百亿元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三)发挥首都优势,强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文化底蕴丰厚,北京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科研资源最密集、科研成果最丰硕、科技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最高,北京在全国率先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要发挥首都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以先进技术支撑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重视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高首都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领域技术水平,着力培育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电视、虚拟会展、数字出版等文化科技融合新业态,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财税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促进文化与资本深度对接,进一步完善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一是设立政府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实施项目式投资,由政府引导,吸引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社会资金,投向文化产业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和项目;引导民间创业投资机构、科技担保机构等社会资金搭建文化创新投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和保险机构开发面向文化产业的金融产品。二是支持文化企业上市利用资本市场来融资。要支持处于成熟期,经营比较稳健的文化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再融资进行海内外并购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到创业板上市,还可以通过发公司债的方式帮助文化产业发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五)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强文化创新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创新发展,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是要拓宽育才渠道。积极举荐人才,选拔培养一批文化创新拔尖人才,加强与海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支持在京高校开设文化与其他领域交叉学科,培育文化创新复合型人才,着力培养文化领域的技术型人才、经营管理型人才。二是要创新引才机制。坚持招商引资和招财引智相结合,采取咨询、聘用、签约、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的文化创新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完善文化创新人才户口指标、职称评审、医疗服务、购房购车、配偶安置和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三是完善用才制度。要合理评价人才,建立规范的人才评估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支持建立大师工作室、设计工作室和创意工坊,形成良好的成才环境,让复合型文化创新领军人才进得来、待得住、用得好,使首都成为文化创新人才高地。

上一篇:我们的存款需要上保险吗? 下一篇:担保行业的国内上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