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时间:2022-09-18 01:15:04

贫困地区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摘要:研究教师的幸福感,探讨幸福的教师对教学的意义,形成有利于教学健康发展的教育格局,为正在崛起的民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

关键词: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组织者,是教学“心理场”的主角。所以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用健康的心态工作和学习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否则我们面对的尴尬局面是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却声称是为了他们明天的发展。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很容易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学业成绩的影响上。事实上,教师的价值观念、生存状态、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科学研究发现,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成正比,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教师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高;心理有障碍的教师,他们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比例也更高。教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及教育与教学工作。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重要。

用SCL―90心理健康测试方法或更新的心理健康测试方法对我县及周边贫困县的全体教师进行拉网式的测试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及教师羞涩的心态很难准确掌握各位教师的心理特征。但我还是在教师心态平静的状态下在假期对他们进行了测试。

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对我地区教师进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快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教师心理疾病检出率41.86%,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5%的教师超出“常模”两个标准差。2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1.35%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班主任教师。经检测发现,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疾病的高发人群。

我们河北省北方贫困地区教师心理障碍高于发达省市,我们地区竟然流传着“白衣天使黑心肠,人民教师虐待狂”的民间传说,说明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更易发脾气,心理健康状况更不乐观,据我们调查,73.6%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很大,有53%教师后悔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心理健康的人最容易感到幸福。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权利。人最基本最普遍的权利就是追求幸福,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是人的最终的唯一目的,每个人都在渴望愉悦的生存,追求快乐的生活。教师不但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且更应该是追求幸福的表率,因为教师从事的事业被称为春蚕、蜡烛、人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被人们比作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是我国的一大批教师长期以来的无私奉献,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的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因为社会需要令人感动和值得敬佩的教师。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把教师道德的标准,看作是楷模、完人。把教师推在无私奉献、公而忘私的前沿。由此可见,社会过多地关注和强调教师的奉献,而忽视了教师的幸福需求。让教师明白:幸福首先取决于我们的主观经验,教师对自己的认识,对职业的定位,都会影响我们对职业的敏感度。应该想到教师在创造学生幸福的同时,还应该创造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氛围,并在工作中力争为自身幸福创造条件。

教师直接影响学生,教师有正确的思想,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情。就能以旺盛的精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稳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制定好的学习方法,排除学习恐慌,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最佳学习效果;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破解感情文饰,挖掘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规律。有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使民族兴旺,国力强盛。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重要举措。教师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把激情、专业知识、毅力等都传授给学生。学生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工作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工作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因此,对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兴旺在青年,中国的发展靠教育。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必然会培养出合格人才,会为学生、家长、学校、教育战线、祖国交一封满意的答卷。因此,对教师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进行心理探幽,为将来能寻求到更好有益于教育发展的工作方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久的历史意义。

教师应以健康的心态根据学生特点对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教师要在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情况下去教育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学习环境、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自信心对学生的影响。用健康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在学习上和其它活动中了解培养目标、学习目标、生活目标。教师要做学生的楷模,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体验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学业观、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增强迎接挑战的信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调控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完成学业、择业、就业、创业。了解教师的心理状况,告诉教师:学生在成长、学习过程中一定伴随着丧失,但不是都会造成创伤。只要努力工作,就会为自己、为社会、为祖国服务。因此我们要打造富有健康心理,富有阳光心态,富有幸福感的教师队伍,使教师能调控自己的心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在快乐的工作中寻求幸福,感悟幸福。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的变化,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掌握这一细微的变化,与时俱进,打破常规,建立一套与时代同步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理论,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格局,为正在崛起的民族培养合格人才。

上一篇:浅谈怎样构建和谐班级 下一篇:浅析高校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