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价值评述

时间:2022-09-18 12:52:35

经消化内镜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临床价值评述

[摘要]目的探索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应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与特点,以提高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治疗水平,缓解患者的痛苦。方法研究对象是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从该院接收并治疗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10例,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注射止血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和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应用APC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患者应用注射止血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2%,显然研究组APC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消化内镜:胃十二指肠出血:氩离子凝固术;注射止血: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5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057-02

该试验研究中着重探究了胃十二指肠出血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的效果和特点,现分析2013年5月-2014年9月该院接收并治疗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接收并治疗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110例,并进行回顾性试验分析,分为对照和研究两组各55例,对照组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为36~59岁,平均年龄为(50.4±1.7)岁,研究组中,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龄为37~58岁,平均年龄为(50.5±1.6)岁。两组患者均伴有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和出血等现象。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注射止血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判定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通过了2006年WHO制定的《胃十二指肠诊断与治疗标准》确诊为该疾病,并排除了其他脏器受损和精神异常,均为自愿参加该试验研究。两组在年龄、身高、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性别、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病情严重情况等因素上不存在较大差异性(P

1.2 研究方法

诊断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依据2006年WHO制定的《胃十二指肠诊断与治疗标准》进行诊断和判定,主要的诊断和观察的指标有患者头晕、呕吐等现象,检测血红蛋白和血压的下降状况,同时要检测心率状况,胃镜下检测患者的胃十二指肠的出血现象。

治疗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应用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出血疾病,并对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和心率等指标进行监护,保证必要的氧气供给,洗胃、禁食,为保证血容量必要时需要输血,静脉滴注奥美拉唑治疗,滴注40 mg/次,2次/d,给药1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处理基础上应用注射止血法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分别应用氩离子凝固术和注射止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特点。对照组首先用0.5%的冰冻去甲肾上腺素的盐水对出血灶表面进行反复冲洗,并环血管注射8mL肾上腺素,当出血停止后注入2%的乙氧硬化醇,并反复注射;研究组患者用0.5%的冰冻去甲肾上腺素的盐水对出血灶表面进行反复冲洗,然后设置氩气流量为3L/min,控制功率为45W,热凝深度为3mm,通过胃镜活检孔置入氩离子凝固导管,到病灶区域上部0.4cm处,每次凝固时间控制在2s左右,直至病灶粘膜表面泛白或者泛黄,若患者仍然出血,则需要急诊处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初次止血率、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及治疗后1个月内的死亡率等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4 统计方法

该试验研究中的数据结果全部应用统计学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对比分别应用X2值和t值进行检验翻。

2 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导致患胃十二指肠出血(Gastroduodenal hemorrhage)的人群越来越多,该病症存在特殊性,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针对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的是注射止血治疗,但存在较多副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探究。

该试验研究中应用的经消化内镜治疗,也就是通过消化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且并发症发生率和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

上一篇:开放术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 下一篇:肠内营养治疗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76例临床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