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与背诵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时间:2022-09-18 12:20:08

朗读与背诵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

当前,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成绩不好,基本功差,在写作能力上尤为突出。许多学生写作文,用词不当、文理不通,错别字、错标点多。这种现象分析起来,原因不止一个,不重视朗读、背诵,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文章学了不少,教师一遍遍讲过去,学生一遍遍听过去,讲也讲了,听也听了,不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学习的东西积累不起来,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好文章的词汇、句子和表达方法,不靠朗读来揣摩、领会,也不靠背诵来记忆、积累,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学外语要读、要背,学习母语更要读、更要背。

文章是语言的书面化。书面语言的根源是口头语言。作者想说什么话,经过组织润色,写成文章。写成文章给人看,就等于说话给人听,不过不是用口说,而是用笔写。

读的人把文章朗读出来,使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这时候读者就站在作者的地位,用自己的口代作者说出这一番话。读者就好像作者,作者的语言就好像成了读者自己的语言。读文章不止读一遍,要读若干遍,要读得烂熟。这时候,作者的语言就真正化为自己的语言,作者的词汇、表达方式,经过熟读就能消化吸收,成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库里的东西,想用就能拿出来,拿出来就能用。可以说,到了这时候,读文章的人才算把作者的语言学到手了。

读文章就是学习作者的语言,读得准确、读得烂熟才能学到手。熟读甚者于烂熟就是背诵。我们教语文的老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凡是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大都是朗读水平较高、知识积累较丰富的同学;相反,作文写得差的,也正是朗读差、知识面狭窄的同学。

近年来,背诵往往被忽视,认为背诵就是“死记硬背”,是人们所不欢迎的,因而背诵也被冷落了。其结果熟读课文的要求落空了,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受到很大影响,对作文也极为不利。因此,语文学习要加强朗读与背诵。这对学生各个方面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1.朗读与背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学生在朗读、背诵时,有一种要背诵下来的意识,即强烈的学习动机,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很有好处。同时,在背诵过程中,可以不断地摸索记忆规律,逐步知道怎么背记得快,记得牢。因此,背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2.朗读与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读是背诵的结果,也是诵读遍数的积累。学生对课文每读一遍,都是一个感知的过程。第一遍读没有理解或理解的不深的地方,再读会加深理解,一遍会比一遍有更深更准确的理解。在反复诵读中,既有诵读者的感情投入,又促进读者边读边想。因此,随着诵读次数的增加,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话一点也不假,它揭示了学习语文的一条重要规律。

3.朗读与背诵有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小学生在入学前虽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但由于受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的影响,他们的语言不规范、不准确、不精练。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书上的规范语言,潜移默化地吸收,这样日积月累,原来不规范的方言土语及不良的语言习惯逐渐被规范的语言所代替。

4.朗读与背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与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名篇,他们的材料库会在背诵中不断地被充实,而且在背诵中能够学习一些表达方法。在说话和写作时,材料库中的材料就会根据需要自然地流露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警句,极其形象地说明了背诵和表达之间的关系。

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背诵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综合训练,它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对良好的语文习惯的形成都有积极促进作用。那么如何进行背诵呢?背诵不等于死记硬背,死记硬背只是背诵方法中不正确的一种。死记硬背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语文习惯都是不利的,这是我们教学中一定要废弃的。我们提倡的应该是理解性的背诵,背诵是朗读烂熟的结果,一开头只要求多读、熟读,积累久之,水到渠成,就会做到“熟读成诵”。从开始朗读到能够背诵,中间有一个孕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缺少。常见不少学生,为了完成背诵作业,看看书读一句,就掉过头背一句,一句一句地硬读、硬记、硬背。这样的背诵,学习的人太苦了,一点读书的乐趣也没有,而且也未必好。记得快,忘得也快,往往“作业完成”之后,记住的又忘记了。这种背诵法,应该改进一下。要引导学生从朗读方法上下功夫,要强调“熟读”而后“背诵”。只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背诵的作用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当朗读背诵在语文教学中大展其才的时候,语文教学质量、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必然会有大幅度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任县邢家湾学区)

上一篇:少儿科幻画的创作辅导 下一篇:钢琴完整流畅弹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