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协调发展

时间:2022-09-18 10:29:35

坚持协调发展

摘 要:协调发展的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我国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问题,在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来的,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协调发展理念,是促进发展中不平衡问题解决的方法寻求,是党中央对未来谋划全局的战略考量,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协调发展、小康社会、供给侧

坚持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

身处"十二五"和"十三五"交替之际的历史机遇期,此时的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为了破解当前发展中的瓶颈,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协调发展理念。

协调就是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问题,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各区域各领域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存在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发展难题,这些难题成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拦路虎,要想清除"路障"就必须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协调发展,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贯穿"全面"的总要求,体现"协调"的新特点。

实现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气候等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以及历史遗留等差别造成了地区发展间的较大差距。国家之前推行的西部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等战略,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地区间发展差距的形成。现今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推出,加快了要素间的自由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是我国现实存在的城乡发展差距,如何打破城乡现有格局,实现有质感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就需要健全城乡一体化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

坚持协调发展是统筹国际形势的有效手段

改革开放是中国区域对外发展和开放的战略,从开放的区域位置和程度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东部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局部开放,此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还很薄弱,只能选择具有相对区位优势的东部地区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发展走出了良好的开端,但这也成为了之后东西部发展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阶段:从东部到中西部的全面开放,当东部实现了先富起来的目标,带动中西部走向开放、走向富裕就成了国内逐步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中国也由此从局部开放进入了国内开放的阶段。但在此阶段,国内的开放仍然依赖于海洋,面向欧美国家开放,基于地缘等差异,国内的开放发展程度依然有差距。第三阶段,进入到面向国际的大开放,中国为适应区域战略大转型的需要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由此,我国由单一的海上开放转为同时向内陆地区开放,丝绸之路也将拓展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为中国的开放带来重大转变,进入形成辐射全国大协调的发展新阶段。

经过对外开放的30多年发展,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体,肩上承担的不再仅仅局限于国内发展平衡的重任,更要负起统筹国际形势,努力促进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责任。很多国家在发展中忽视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而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病态,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作为前车之鉴,中国重视协调发展也正是为了规避经济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风险。

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力供给侧的根本原因

我国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发展方式粗放、创新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重大安全事故频发等种种弊端,究其原因仍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说到底却是经济结构不协调的问题。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只有将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贯穿经济发展全局和全过程,才能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坚持协调发展。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坚持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是改革,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把脉现实,对症下药,使当前发展中已经沉淀的"不协调"因素得以消除。截至目前,全国各省的两会已纷纷落下帷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多省新一年经济改革发展的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所以成为经济改革方法中的"香饽饽",源于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病根:有效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变化,供需错配等结构性问题突出。

"中国年产400亿圆珠笔却造不出笔珠"、"中国游客成为日韩节假日消费主力军"、"日本某纸尿裤停止供应引发国内购物恐慌"等等博人眼球的新闻都透露着,中国不缺乏消费需求,只是国内的生产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的需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是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利用问题倒逼所造成的形势使然,是协调发展的必经关口。

坚持协调发展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翼共振的基本途径

协调的范围是整体,内在的要求是"身"与"心"的系统平衡。纵观我国过去的发展,很多地方老百姓的钱袋子是鼓了,可脑瓜子却还是空的,地方发展的"身体"强壮了,"心灵"却因此而空虚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是因为一些地方对物质文明抓的比较硬,把GDP增长作为衡量地方发展的硬指标,而忽视了对精神文明的软约束。

要解决这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就要践行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的"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硬实力"与"软实力"协调发展。当前,实现物质和文明双轮驱动的主要途径无疑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国门,实现文化强国。针对我国诚信缺失,信仰不坚定的社会现象,从国家层面,我们必须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通过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坚定民族社会主义道路信仰;从个人层面,要加强自身道德建设,坚定自身信仰,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大明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 2009 -

2.宋艳萍 - 《中国公共卫生》 - 1998 -

上一篇: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构建计算机教学辅助模式 下一篇:浅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