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时间:2022-09-18 09:03:26

浅谈工程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在水运行业中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的建设项目不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也在日益增多和扩大。但是由于工程受自身专业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项目风险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将从项目的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以及验收阶段,对相关的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提出一些控制方法,以期能够为广大的风险管理人员进行一些理论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承包项目 风险管理 研究

项目风险将会对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虽然,工程项目建设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除了项目管理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以外,对于承包商来说,由于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和市场竞争的不良性,使得项目风险性不断增加,不利因素也更多。因此,对承包项目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

1.关于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的风险因素识别和控制方法

1.1关于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的风险因素识别

在工程项目招标阶段产生风险的因素主要指以下方面。第一,关于招标管理方面的风险。评标过程不公平公正,招标程序没有规范性,。招标信息公开性不足。在具体招标前,其信息没有进行及时地、广泛地宣传与公开。第二,关于招标道德方面的风险。地域保护,一些地^政府出于局部利益的考虑,把工程项目承包给本地企业。收取贿赂,一些相关官员收取承包商的财物,从而使其得到承包合同,使招标投标过程流于形式,没有较强的责任心。一些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违反招标规则。第三,关于招标市场方面的风险。信息风险,信息公开不够全面,虚假信息、信息误导等。货币汇率影响,主要存在于大型的国际招标案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一旦国内外爆发经济危机或者出现经济不稳定的情况,影响相关材料价格,造成价格波动。第五,关于招标法律方面的风险。相关的法律条文还不够完善,法律条款含义模糊。

1.2关于工程项目招标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

第一,对招标文件进行正确理解和掌握。深入分析下发的相关招标文件,吃透每一项条款内容,熟悉文件里的所有图纸内容和附件内容,了解每一项费用组成,对优缺点和得失进行分析,参与现场勘测。除此之外,还要重视法规条例的应用,检查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结合现场勘测情况与招标文件进行综合的分析,细化施工方案。第二,对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进行合理控制。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要密切结合工程特点和企业情况进行确定,以此,为施工合同的目标控制打好基础,以满足招标文件的需求。首先,深入分析工程特点,从工艺方面、施工关键点方面以及现场管理方面综合考虑。其次,联系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管理方面、资源配置方面以及施工经验方面综合考虑。综合这些因素对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进行合理控制,为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平台,防止其在投标阶段留下风险。第三,控制投标报价。工程定额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将工程定额作为一个重要参照,才能确定最终的报价范围与报价情况。第四,合同管理。通常情况下,招标文件中都会附带合同条款,合同管理就是结合这些合同条款对造价费用的计算、工程费用的支付方式、变更处理方式、索赔规定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和评价。

特别是在进行国际项目的投标前,必须做好风险分析,编制风险清单,分析该工程潜在的风险。风险清单可以来自于历史资料,或是组织专家用“头脑风暴法”针对具体项目专门编制。根据列举出的风险因素,对当地市场进行调查,摸清当地情况,踏勘现场,权衡各方面因素,以免决策失误。尤其要对当地有关法律政策、金融、外汇管理、税收、保险、有关社会及自然条件、工料价格、现场施工条件作尽可能详尽的了解,分析各风险因素发生的频率及其影响后果从而得出其风险危害的程度并制定相应防范的措施。

2.关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识别和控制方法

2.1关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识别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其风险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在数据工程中,由于不正确的生产指挥或是施工人员观察程度不够仔细,都有可能发生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情况。施工人员错误的操作也有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或者人员伤害。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如果没有对安全风险进行充分考虑,也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设备处于不安全状态。工程的施工无法离开具体设备和工具的利用,因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设备在其中的体现。如果这些设备和工具是在不良的状态下进行使用和运行,那么则极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例如,当进行传播施工的时候,则需要施工人员对其进行严密观察,避免出现意外而导致施工受到影响。第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共同处于不良状态。内部环境主要指施工现场环境恶劣,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多台风和海啸。外部环境主要指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2.2关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

第一,风险回避方法。对工程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那些在施工活动中风险较大,无法承受的风险作业,管理人员当立即停止或改变这些作业,以此规避风险。在施工中关于风险避免的原则有两种。第一种,放弃这类作业活动;第二种,对这类活动的性质进行改变。依照上述两种原则,可以采取以下的具体措施,当施工人员发现作业条件已经达到危险性评价法中的1级安全风险危害因子时,当立即中止该项作业,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在接到上报情况后,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勘测和研究,如果能够制定出新的整改方案,则等待整改结束以后,经过验收合格以后,再次对其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如果评估结果鉴定风险在可承受范围内,则可继续作业;如果评估结果鉴定风险不在可承受范围内,则应当放弃该项作业。

第二,关于项目损失的控制方法。在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对于那些风险评价结果中的可接受风险,可以采用损失控制的方式进行风险处理。对项目损失进行控制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最有效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降低损失程度。该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损失控制,首先,对人的控制方面。主要利用教育手段进行实现,可以通过解释、劝解、奖励、惩罚等形式对工作人员实施安全知识教育、法制教育、技能教育以及态度教育等。其次,对物的控制方面。主要利用工程技术手段使物在一个安全状态中运行。最后,对管理缺陷的控制方面。主要对程序作业进行制度化管理。

3.关于工程项目验收阶段的风险因素识别和控制方法

3.1关于工程项目验收阶段的风险因素识别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其风险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项目的质量风险。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非常多,项目开展所需要的材料就会对其产生影响,加之技术影响、施工方案影响,还会受气候影响、地理影响等。其质量的控制波动较大,且因水下施工作业部分具有隐蔽性,在进行质量检查时不易被发现。另一方面,合同的索赔风险。在项目验收阶段容易发生合同纠纷,主要由于施工方在项目成本方面、进度方面以及质量方面可能和合同要求不相符,从而出现索赔风险。

3.2关于工程项目验收阶段的风险控制方法

第一,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加强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对项目的整个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对于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组别进行划分,从而使得各部门之间都可以按照施工要求,有序开展施工项目。其次,加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决定施工结果的重要环节,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控制,最重要的是,对工序质量进行控制。最后,加强施工后的质量控制。其具体工作流程为:组织运行工作、准备验收资料的收集、自检、初次验收、质量评定。其质量控制标准为按照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的内容对其进行施工,使其达到质量标准。第二,对索赔风险进行控制。首先,工程记录进行完整保存。工程记录是重要的索赔材料,因此,承包商要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妥善保存。其次,把合同当做施工基础。这样做,不仅能够确保合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还能够促进项目工程的顺利开展和运行,对施工索赔情况进行预防和减少。最后,实施监理机制,调解承包商和业主两者之间的矛盾,增强其沟通和交流,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工程承包项目中不论是最初的招标环节,还是后续的施工环节、工程验收环节,都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本文在这里提出了一些关于风险管理的控制方法,但是相信关于工程承包项目的风险管理方法还有许多,需要风险管理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熊治.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中国境外承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8):251-252.

[2]徐文禳.试析境外大型工程承包项目风险管理实践[J].新经济,2015(29):95-96.

上一篇:“互联网+”对医疗服务体系的影响与挑战 下一篇:浅谈高速铁路路基桩网结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