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债权不可侵理论争议的探讨

时间:2022-09-18 08:44:08

对债权不可侵理论争议的探讨

[摘要]传统合同法理论认为,合同的效力具有相对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人侵犯债权的现象频繁出现,债权不可侵理论逐渐被各国立法及理论所承认。我国民事立法对此持否地态度,学者对此也颇有争议。而这些理论争议实际上并不能构成债权不可侵理论的障碍。

[关键词]债权不可侵;合同相对性:侵权行为客体

债权不可侵理论认为,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的或者与债务人恶意串通实施的,旨在妨害债权人债权的实现,造成债权人因此遭受财产利益的损害,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尽管这一理论目前已经得到众多国家立法的肯定,但是在我国这一制度的确立还面临不少的理论争议,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争议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一、合同效力相对性与债权不可侵性的关系问题

合同效力相对性是古典契约法构建中的第一块基石。可以说,如果没有契约的相对性理论,就不会有意思自治或契约自由,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私法体系。有学者认为对债权不可侵性理论的承认,将会破坏合同效力相对性的基本原则,甚至使得传统的司法体系不复存在,合同法最终被侵权法所取代。

本文认为,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合同效力相对性与债权不可侵性的关系问题。应当说,债权的不可侵只是合同效力相对性的一种例外情形,它并未否定合同效力相对性原则,更不可能取代合同效力相对性原则的地位,即使在今天合同效力相对性原则仍然统挈着整个契约法领域,他仍然是契约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种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但是任何基本原则或者规则都存在一般性、概括性的特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不可能将其完全涵盖,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任何存在都是相对的,有一般就必然有特殊,这种特殊情形就是合同效力相对性规则的例外。而且,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完全严守合同效力的相对性原则已经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更多的例外情形将会出现,但是合同效力相对性原则的基础地位却绝不会动摇。

二、债权能否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的问题

这也是理论上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传统的民法理论认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只能够是绝对权。债权是相对权,只有债务人的行为方能使其实现,也只有债务人的行为足以侵害其实现,与第三人的行为无涉。因此,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同时,也有学者认为如果对侵害债权的行为给予侵权法上的救济,会将合同责任纳入到侵权行为法的范畴,破坏合同法和侵权行为法内在结构的和谐统一,动摇合同法的基础,甚至导致合同法的死亡。

本文认为,上述观点不应成为阻碍承认债权不可侵性的理论障碍。

首先,债权的效力应当分为对内效力与对外效力。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债权具有相对性仅仅是就债权的对内效力而言,即只有债务人的行为方能使其实现,也只有债务人的行为方能侵害其实现,与第三人无涉。但是,从外部效力观之,债权亦是一种民事权利,就权利性而言,其与物权乃至人身权并无差别,都应该受到民法的同等保护。正如台湾学者李肇伟先生所言:“绝对权与相对权之区分,亦只能就权利之主要内容是否重对抗一般人为目的之不同而言。于是在绝对权,因一般人须履行不侵害之义务,而得对抗一般人,虽得谓对世权。而相对权,既须特定义务人履行义务,固得对抗特定义务人:而一般人仍须负不侵害之义务,是仍得对抗一般人,自不得谓对人权。故绝对权为对世权虽可,以相对权称对人权则不可也。”

其次,合同法与侵权法作为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补充的。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民事关系日趋复杂,债权仅靠合同法的救济在某些情况下显然难以实现,当合同法不足以补偿债权人损失时,侵权行为法当然应当成为填补这种损失的重要力量。因此,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当顺应实践的要求,而不应固守理论的窠臼。

三、承认债权不可侵性理论会否影响交易效率的问题

债权不可侵性理论在交易中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债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债权毕竟与物权不同,其无可靠的公示方法难以为第三人所知。正如史尚宽先生所言:“第三人对于债权的存在并无所知,使其负债,则有时过于严酷。”同时,承认债权不可侵性理论,则在交易中交易双方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调查有无债权的存在,这样必定将大大影响到交易的效率以及阻碍公平竞争。

这确实是债权不可侵性理论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但是本文认为,这一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途径。这一解决的途径便是将“明知”和“故意”纳入到债权不可侵性理论的构成要件中,即只有第三人“明知”债权的存在而“故意”侵害债权时才应当承担责任,这样,就不会存在第三人不知债权的存在而无端受罚的情形,较好的规避了债权难以公示的缺陷。

总之,所谓承认债权不可侵性的理论障碍,有的并不能真正的构成阻碍债权不可侵性的理论障碍,而有些则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有效地规避。因此,本文认为,承认债权不可侵性理论是完全具有可能性的。

参考文献:

[1]蔡梅风,债权侵权行为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法院网http://www.省略/publ ic/detail.php?id=233990

[2]李永军,《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魏盛礼,第三入侵犯债权理论:理论创新还是法学歧途?[J],河北法学,2005

[4]王文钦,论第三入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M],民商法论丛(第6卷),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5]史尚宽,债法总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法律渊源概念辨析 下一篇:浅析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