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短信网址实属多此一举

时间:2022-09-18 06:22:46

2005年3月22日,媒体报道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正式推出短信网址服务,感觉有些奇怪,一种SP的业务怎么会轮到由行业协会来推呢?

“短信网址”的官方网站叫“短信网址联合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短网联),通过短网联的相关网站,大体了解到这个“短信网址”的意思,发一个“名称”到一个短信接入号码,能够访问到“名称”所指企业(或者个人)的信息服务,而这个“名称”就是你通过短问该企业的“短信网址”。

这本无什么特别,关键是推出机构将“短信网址”和互联网上的域名相提并论,因为“短信网址”“建立了移动互联网上的寻址规范”,果真是这样吗?

域名是逻辑寻址方式,能够惟一决定互联网节点,方便人们对与地理位置相关IP地址的访问。如果扩展成URL(统一资源定位)就成了惟一的确定互联网资源,另外,域名具有普遍适用性,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互联网业务。

回头再来看看“短信网址”,使用时,除了知道“短信网址”外,你还要知道把“短信网址”发送到哪一个短信号码,如前面提到的95XXXX,即“短信网址”不能独立使用,要结合一个短信号码才能使用,这意味着“短信网址”并不是一种完整的寻址技术,普适性也是问题。

由此看来,“短信网址”并不具备互联网域名同样的功能,起不到“移动互联网寻址规范”的作用。退一步讲,假如不考虑短信接入号码的问题,情况又怎样呢?“短信网址的形式可以是中文,英文字母,数字等”和域名注册要求基本一致,假如真的需要“短信网址”的话,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当前已有广泛用户基础的“中文域名”和“国际域名”系统呢?

域名的惟一性和普遍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得益于注册机构没有搞“网页域名”、“邮件域名”、“即时通讯域名”等一系列域名,即便如此,当一个公司在注册国际域名.com与国内域名时,还常常因为其中一个已经被注册,无法统一导致容易混淆,短信域名这种另起炉灶的做法显然只会加剧这一问题,起不到“短网联”说的“惟一”的目的。

“短信网址”的支持者认为,以前“用户发送的短信名称全部集中于数字和字母的代码阶段,不能真正的实现中文化输入名称,比如:国内知名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的短信互动栏目,只能发送‘XYZ’到某一固定号码,某知名音乐电台的短信捐赠环节也只能是发送‘520’到某某号码,不能真正实现中文化输入,给广大的短信用户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实际上,使用中文访问信息的方式早就存在,技术上也不存在任何障碍,只是实践证明,受手机设备输入方式的限制,利用代码和数字方式比输入中文更方便有效,换句话说,用代码或者英文方式比中文更适合手机用户使用,至于“XYZ”、“520”没有实现中文化输入是否有麻烦,看看一些知名的互联网域名就知道,、.cn,3721公司更干脆,连公司名都叫做3721,麻烦不麻烦应该不用多说。

在未来“短信网址”是否采用统一的短信接入号码这样重大的问题上,“短网联”竟然没有明确的说法,这无疑使所谓的惟一“寻址”特征大打折扣。

从“短网联”推动“短信网址”具体事件来看,也有诸多问题。

“短信网址”一词有些含义不清,网址是网络地址的简称,“短信网址”解释成“短信网络地址”?如果是短信方面的惟一寻址符,称作“短信地址”要恰当些。在新昆公司的网站上还把“短信网址”和“无线网址”混在一起,是认为“短信”等于“无线”呢?还是觉得标准制定用不需要这么叫真?看来推动者自己也没有厘清自己想做什么。

“短信网址”正式推出之后,“短网联”网站上面相关的技术标准依然残缺不全,应用方案、服务介绍一应俱无,这样的标准推广起来会有什么后遗症难以预料。

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先天不足、后天无望的“短信网址”却得到众多的追捧。

短信业务从发展之初就有先天不足,黑箱操作屡遭曝光,随着新一代增值业务的推出,运营商加强监管,短信业务出现全行业衰退,如何突围成为短信经营者的重要问题,而3000、1000、600元/年远远超出互联网域名的“短信网址”注册费,给一些缺乏赢利手段的中小SP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因此把希望寄托给“短信网址”便不难理解。

企业应用一直是短信运营的软肋,市场前景看好却没有适合的赢利模式,“短信网址”宣传瞄准企业应用,算是个不错的想法,引起一些SP的关注也算正常。

从官方材料可以看出,行业协会缺乏实际经验,主观创新,“短信网址”难有生命力,这是鲜有大SP跟进的原因。

短信企业应用是一个沉睡的巨大市场,研究适合企业应用的短信业务模式恐怕比弄个“短信网址”重要得多,利用“短信网址”重启企业市场还说得过去,但如果提高到域名的高度,并由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来推动,实在有点多此一举。

上一篇:“百强”不“强”,排行榜被诚信质疑 下一篇:转型期电子政务建设的4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