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民间舞中的“崇虎”习俗

时间:2022-09-18 06:22:45

浅析彝族民间舞中的“崇虎”习俗

摘 要:彝族先民以虎为图腾,认为虎是他们的祖先,在其危难时刻会得其保护和庇佑。彝族先民还认为自己是虎的后代,死后会边成虎。在彝族集居地,所居山名、水名、地名乃至人名多以虎命名,并且认为万物起源于虎,虎能为彝族人民消除灾害、带来吉祥。彝族祖先思想上的这种烙印流传至今,尤其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跳的“老虎笙”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本文从彝族民间虎传说中进行探索,结合彝族祖先的崇虎心理,对彝族民间舞中的“崇虎“习俗进行解析。

关键词:彝族;虎图腾;虎族;老虎笙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43-02

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人们出于对动植物的一种特殊的亲近感,把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崇拜的对象。他们以自己信奉的图腾,作为本氏族的标志,甚至将其作为本民族的祖先。中国云南的彝族人,对虎的崇拜就是源于这种古老的图腾信仰。

据彝族的民间史诗《梅葛》记载,天神在创世之初,派了他的五个儿子去造天。天造好了之后,便用雷电来试天,结果天裂开了,用什么补天呢?天神们认为世界上的东西虎最威猛,于是天神又派五个儿子去将虎制服了,然后他们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撑天柱,这样天就稳定下来了。他们又用虎头做天头,虎尾做地尾,虎鼻做天鼻,虎耳做天耳,左眼做太阳,右眼做月亮,虎须做阳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云彩,虎气做雾气,虎心做天心地胆,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肠做成江,小肠做成河,虎肋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树林,软毛做青草,细毛做秩苗……于是便有了今天的世间万物。

从彝族老虎救人,助人狩猎的传说表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老虎是对百兽,包括对人都有巨大威慑力的动物,由于对老虎力量的羡慕和敬畏,进而产生了对老虎的崇拜。幻想自身也获得一种对于百兽的威慑力量。这种能力只有人才有(或被称为猿人或原始人的人)。这种特殊的能力就是“自我意识”。彝族自古崇拜虎,而老虎的力量具有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即勇猛顽强性,所以老虎给崇拜者带来了勇猛顽强的精神力量――“进取性”,“进取性”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时战胜困难的勇气,英勇无畏的气概和自信的品质。

其次,老虎又是很聪明的动物,能通人性,具有一般动物没有的灵性。这除了人与老虎的本能有亲近之感外,更多的是人对老虎的崇拜而赋予它许多的人性。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共生。我想这也正是云南楚雄双柏小麦地冲人过“老虎节”的意义所在。彝族人这种勇敢顽强的进取精神正是老虎凶猛威武的自然属性对他们的影响,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相融与和谐。

第三,老虎具有感应人间善恶之能力,且是正义的化身。《后汉书.宋均传》记载了一个为历代统治者所津津乐道的故事: “ 汉代九江多虎患,当地人苦无良策,后太守宋均行仁政,消除苛捐杂税,老虎被其感化,纷纷渡江而去。”这个故事出现在许多文献中,类似的故事充斥后世文献,宋均也成了后世为政之楷模。这个故事的另一面,则是老虎能感受到人间的仁政。从楚雄双柏小麦地冲村的历史传说中也说明了这一点。老虎身上所表现的正义性也正是人类最需要的一种品质,只有正义,人才能区分善恶,才能惩恶扬善。

第四,传说中的老虎知恩图报,主持公道,是正义的化身。老虎和人尽管习相远,但性相通。于此相应,作为仁兽的老虎也能感应人间的道德说教,又因为其威猛有力,常常又成正义的化身。明代的大才子祝允明曾经记载过一个“义虎”的故事,大概是说,一贫一富的好友一同外出,为了霸占朋友的美妻,富友在密林中把贫友杀死,然后对其妻谎称是被老虎吃了。结果密林中真出来了一直老虎,把富友吃了,而贫友却还活着,与妻子团聚。故事中,老虎疾恶如仇,主宰人间道义。可见,虎为“至灵之物”的看法,在很早就被彝族先民所接受。这些故事的真实性虽然值得怀疑,但是它却从另一面反应出虎文化内涵之寓意,并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也得到广泛的认同,虎文化所彰显的虎精神,右之铸就成为虎虎有生气的中华进取精神。

彝族人自称与对虎的称呼相同。彝族称虎为“罗”(也有乐、洛、拉、腊、浪、勒、牢等别译),今云南哀牢山上段巍山、南涧、弥渡、景东、南华、楚雄、双柏等县彝族,均以“罗罗”作自己的族称。男人自称“罗罗颇”,女人自称“罗罗嫫”,即男人自称公虎,女人自称母虎。彝族世居的山岗、河流、村寨乃至人名,也多以虎命名的。例如,自称“罗罗”彝族世居的,纵贯滇西南的哀牢山(《景东县志》)作“艾乐山”)“哀牢”(哀乐)彝语即为大虎的意思(“哀”、“艾”、“牢”、“乐”为虎)。哀牢山即大虎山。澜沦江自北向南流经自称“罗罗”彝族居住区,“澜”系彝语“拉”、“罗”、“牢”、的别译,也是虎之意,“沧”意即跌倒,澜沧江彝语意为虎跌下江。今哀牢山区有许多以虎命名的山岗梁子,如“罗嫫白”(母虎山)、“罗应白”(虎啸山)“罗尼白”(黑虎山)等。以虎命名人名的也不少,如罗崩、罗索、罗周、罗白等,其彝义都是虎的意思。而且彝族还将虎作为防灾避邪的吉祥物和以虎皮为礼服,在传统观念里,南诏国王不是以穿龙袍为荣耀和富贵,而是以披虎皮为富贵和吉祥。南诏的臣民,尤其是大理彝族妇女,背上总是背着一个圆圆的毡片,她们说,这是虎头,认为她妣祖来自母虎氏族:民国《贵州通志・土民志・卢鹿族》记载贵州近代彝族毕摩披虎皮。以上种种,均说明古时彝族认为自己是虎族人,与虎有血缘关系。

彝族不但视虎为祖,自命虎族,而且认为死后还要还原为虎,大多彝族还流传着“人死像只虎,虎死像束花”的谚语。彝族曾盛行火葬。《蛮书》载:南诏行火葬,“死后三日焚尸”(卷八);《云南通志》记载,云南彝族行火葬时“尸体裹以虎皮”,滇黔彝族火葬习俗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凉山彝族至今仍行火葬。彝族认为,死后不火葬,其灵魂就不能还原为虎。

此外,哀牢山自称“罗罗”的彝族还把自己的历法称为“罗摩”(母虎历法)。次历法以虎、兔、蛇、马、羊、猴、鸡、狗、鼠、牛等“十二兽历”轮回纪年日月时。其中虎被列为“十二兽之首”,滇南元阳,红河县彝族,大祭祀活动以“虎月虎日”为最多,虎月虎日被认为是最吉祥的月和日。

以上例证说明,古代彝民认为自己是虎族人,与虎有血缘关系。那么最初崇拜的图腾为什么是虎,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这就是要与彝族先民当时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能力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彝族属云南的土著民族,世居凉山、乌蒙山、哀牢山、金沙江及元江两岸等崇山峻岭多虎多猛兽之地。人与兽为伍,生存环境极其险恶。远古时期,彝族先民的生产力十分低下,尚无能力抵御包括兽害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同时也无法正确认识世界,因而他们对自然界的各种动植物或自然现象都存在着敬畏心理。为了从精神上得到一点鼓舞和慰藉,于是从自己周围环境中选出虎来加以另眼看待,认为自己与虎有血缘关系。之所以选虎,是因为虎为山兽之王,一声长啸,百兽震肃。处于狩猎、游牧阶段的彝族先民对虎威慑力十分崇拜,在当时那种十分艰苦险恶的条件下,无可奈何的彝先民把自己的“根源”与虎联系起来,以虎作为自己的保护神,而不是崇拜其他弱小的动物,意在得到它的保护,并且自己也像虎一样勇猛果敢,具有非凡的生存竞争能力。这与美洲印第安人所崇拜的图腾以体形庞大、凶悍无比的猛兽猛禽――狼、熊、龟、鹰、豹、野牛等,是同一个道理。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法镇小麦地冲、大庄镇木久郎村,每年正月都要跳老虎笙祭拜虎神,这个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又叫虎节,彝语称为“罗麻”。祭祀活动是这样的:先由彝族毕摩请虎神,用算卦方式在村子里选出8名体魄健壮的年轻人作为8只老虎,用黑毡扎于身上作虎皮,虎耳高耸,虎尾粗壮,在外的胸、脸、手、脚则用黑、黄、红、绿等颜色画上虎纹,额头上绘一“王”字,然后在脖子上挂一个铃铛,化妆成老虎的人只能表演,不得再言语。

虎节从正月初八落日时开始,正月十五日出前结束,主要仪式有接虎、祭虎、跳虎、送虎等。活动期间每日增加一虎入场跳虎舞,增至15虎时,即到正月十五日为“斩扫祸祟、送虎东归”日,15只老虎都出场后,这时雌雄老小一应俱全,全村男女老少为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摆酒祝贺,彻夜狂欢至天明方散去。

跳虎舞时,村寨里家家户户燃香烛供虎神,待人们在毕摩的引导下把虎神从山中接回村里时,虎舞就依次在每户人家逐一开跳,从房前跳到房后,从门前跳到屋里,每户人家都要热热闹闹地跳一场虎舞。程序是这样的:八只老虎先在主人家场院里跳九圈,然后两只公虎进堂屋半跪在门槛上,两毕摩身穿无领长衫,头戴篾帽,手持竹竿和法器,竹竿上高挂一葫芦,葫芦底部通几个洞,内装火灰,站在门外两侧,将一只脚踏在“虎”背上,边摇铃铛边念经,大意是:今天是天赐黄道吉日,我们来某某家跳虎,以驱邪除魔,求虎神守卫,保佑某某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康……毕摩的祝福声、主人的欢笑声、鞭炮声、锣鼓声汇成了一曲“幸福万年图”。 窜完家后,老虎们迈着欢快的步伐聚集到了小广场上,搬出现成的犁、锄头等农具,模仿翻地、播种、施肥、收割……虽然是“虎种田”,但是农事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没有落下。

夜晚,整个虎图腾活动达到了气氛最热烈、仪式最隆重的舞虎场面。此时活动由一个毕摩、四个乐手、两只小老虎、一只猫、五只成年老虎组成。毕摩主持祭祀:乐手负责演奏;小老虎代表虎神庇佑下成长的新一代;猫的作用主要是老虎不能进村民的房间而代替“徒弟”(民间有猫是老虎师傅的说法);五只成年虎中,一只代表虎王,一只代表山神(有三只耳朵),祭祀时负责背小虎。

活动开始,毕摩身着盛装,手执法器跪拜于一棵古树念念在词;羊皮鼓、锣和穿羊皮褂子的主人们跪在一起;两只小老虎趴在跪着的虎王和山神的身上;猫背着羊皮口袋“喵喵”地叫着跪着。随着毕摩直起身子,乐手们得节奏响了,老虎们跳起来了,火把更亮了,小山村沸腾了。顺着崎岖的山路,老虎们跳到了村子中的小广场,从虎穿花跳到虎挠痒,跳到在场的每个人的脚板痒,跳到天又蒙蒙亮……每当老虎们踩完最后一个节奏,“综,综……”的四弦声和着阿佬表、阿表妹们勾人心魂的调子,让你不由自主的淹没于这翻滚的歌舞海洋里,扭动每一根沉睡的神经。最后“老虎队”和全村老少,沿着山路舞蹈前进,祭司念《指路经》送完虎神后,全体人员吃完了各家的供食,“老虎节”即告结束。之后老虎们脱下行头,整齐地包扎好,带回家中挂在房屋的正梁上,让疲惫的它们一直沉睡到明年的正月初八。

彝族罗罗人的“跳老虎笙”是集歌、舞、乐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突出展示了彝族的虎图腾崇拜,他们把虎作为自己的图腾顶礼膜拜,就是因为彝族罗罗人可以从虎身上获得战胜自然的勇气和生存、生活中所需要的精神力量,而这些正是我们人类在生存、发展中的力量源泉。所有仪式、原始文化它的追根朔源就是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发达、六蓄兴旺、五谷丰登,这个是很朴素的一种原始人的哲学观,也是人的一种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国光.彝族史诗中的创世神话.西南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戴庆厦.《中国彝学》第二辑.民族出版社.2003年4月.

[3]双柏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2月刊.

上一篇:标志设计与书法篆刻的结合 下一篇:关于初学者学好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几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