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川凉山彝族婚姻习俗变迁现状

时间:2022-10-17 08:16:15

浅析四川凉山彝族婚姻习俗变迁现状

摘要:

四川凉山是彝族最大的聚居区,这里的彝族婚姻习俗仍然保留着独特民风民俗。然而近年来凉山彝族婚俗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着变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述。

关键词:婚姻习俗;变迁;凉山;彝族

1956年凉山民主改革之前,彝族婚姻实行严格的“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姨表不婚”、“一夫多妻制”、“转房制”、“包办婚姻”、“聘礼金”等主要婚姻习俗。民主改革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法治理念的宣传,国家众多政策的支持,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彝族婚姻习俗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很多彝族地区先后按照《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婚姻法规定。彝族传统的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变迁的婚姻习俗

(一)同族内婚习俗变迁

所谓“同族内婚”说的是只能在本民族内选择通婚,不能和其他民族进行通婚,否则将被惩罚。过去在这种制度的限制下,无法和外面的世界进行交流,也无法吸取外面世界的良好文化。民主改革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全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睦相处,相互进行着各式各样的交流。到今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同族内婚”的思想受到了冲击,人们不断接受外来思想的洗礼,思想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再随着许多人外出劳务工作,许多彝族青年进入不同地区读书学习,他们越来越喜欢自己做决定,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人,他们便突破“同族内婚”的防线,喜欢自己恋爱,“同族内婚”的思想观念也渐渐被人们抛弃。这样的转变,给彝区带来了前世未有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睦相处,也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比如,喜德县的一个彝族姑娘,由于没有读书,于是自己到西昌的一个餐馆里去当服务员,没过多久便和一个汉族小伙子认识上了,于是就开始了交往,两个人的感情还处得不错,于是就嫁给了那个汉族小伙子,到现在为止,有儿有女,两人仍然很恩爱。再比如,西昌市的一个彝族青年,在他乡读书期间认识了一个蒙古族姑娘,喜欢上了那个姑娘,于是和她开始谈恋爱了,两人深深地爱上了对方,毕业后他们就结婚了。

(二)等级内婚习俗变迁

在民主改革之前,凉山彝族地区仍然处于奴隶社会,存在明显的等级,其等级分为:兹伙、诺伙、曲伙、嘎西、阿加五个等级,其中兹伙是等级最高的一级,其次是诺伙,再次是曲伙,然后是嘎西,最后是阿加,其中嘎西和阿加是兹伙、诺伙、曲伙的家奴,为他们劳作,嘎西和阿加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主子的安排。而在彝族婚姻习俗中的“等级内婚”指的是只能在同一个等级内选择结婚,不能跨等级结婚。因此广大彝族青年的婚姻选择受到“等级内婚”的观念的限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逐渐建立平等的的观念,虽然有很多人适应了平等的新观念,但“等级内婚”的观念并未根除,在一些落后的地区仍有人坚持“等级内婚”制度,有些彝族青年的婚姻选择权依然受到限制。到了改革开发的今天很多人不被“等级内婚”制限制了,青年男女们自由恋爱, “等级”这种观念也逐渐被淡薄。

(三)包办婚姻习俗变迁

民主改革前,彝族地区大多数婚姻都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对子女来说,唯命是从是唯一的选择,不能有任何的反对,否则将会受到惩罚。从今天来看,彝族婚姻习俗中的“包办婚姻”从传统的父母决定子女的婚姻变成了子女们的自由婚姻,子女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父母不在为子女限定婚嫁对象的身份和地位等。在父母包办的婚姻中,更重要的是结婚的男女都不知道自己的对象长什么样,对自己的对象也是一无所知,因为他们没有婚姻选择权,所以只能在结婚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对象长什么样。而在现代现实社会中彝族的婚姻中,对于结婚的双方男女,要么是自己早就认识的,要么是经人介绍认识后交往了一段时间的,要么是自己偶遇并结识的,反正都是彼此互相了解了的人。经过子女自己认识交往,再通过媒人当桥和父辈们同意就可以结婚成家了。

(四)聘礼金习俗变迁

“聘礼金”是男方家给女方家的钱或贵重的物品。“聘礼金”分为聘金和礼金,聘金主要是给女方父母的,算是一种补偿,礼金是给女方的叔叔,哥哥,舅舅,伴郎等,称为“叔叔钱”、“哥哥钱”、“舅舅钱”、“伴郎钱”等。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聘礼金很少,几乎每个人都能接受,聘金一般都在五六百元,礼金则是二三十元,有些甚至不需要给礼金,有时候只要双方父母都同意的话,不需要给聘礼金,直接牵一头牛去就可以娶到媳妇了,按照当时牛的价钱,一头牛也就是两三百块钱。从90年代开始,群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婚姻聘礼金也开始增加了,但还是没有人敢公开讨论婚姻聘礼金的多少,聘礼金仍然在大众都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聘礼金极速增加,据相关人士的统计,“从2008年开始,婚姻聘礼金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经济发展和民众收入上涨的速度。”产生这般如此惊人的增长速度,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种种原因当中最重要的是,传统教育的缺失,让部分人按照读书的多少论价,读书读的层次越高聘礼金越高。如今,没有读书在外打工的女孩最少都要十五六万元,读书的读到中大专的几乎都超过二十万元,有些甚至达到五六十万,有的家庭为娶媳妇背上沉重的债务。

二、 几点建议

(一)传承好的婚俗

彝族结婚之前通过媒人来介绍,笔者认为很必要,因为媒人不仅是一个介绍人的身份,他更重要的是一个见证者,虽然年青是双方自由恋爱的,但是婚后如果出现问题时媒人以第三者的身份来调解作证。如果只有双方和父母是不好处理问题的。另外,在彝族姑娘结婚之前需要禁食和唱送别歌也体现了我们传统习俗文化的一种很好的习俗,在唱送别歌时淋漓尽致地表露出古时候彝族姑娘出嫁时的那种悲伤心情,所以,笔者认为这种传统文化应该要保留,而且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后代们铭记过去的辛酸,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很有意义的。还有订婚时泼水、抹黑、背新娘等这些都是独特的民风民俗应该发扬。

(二)规范聘礼金习俗

需要规范彝族婚俗的聘礼金问题。群众自身是受益者,也是力量最大的,所以,笔者认为到民间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是最好的一个办法,为什么这样说呢?笔者认为,说到底聘金和礼金的增长也是和这些群众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我们先把群众的思想做好了,把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然后以一个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为基础,那么把大家最关注的聘金礼金进行规范化是没有问题的。比如,聘金不超过3万,礼金也要细化,每一项礼金都要规定好。

(三)政府主导实施

如何才能做好彝族婚俗中正在变迁的聘金礼金问题?笔者认为:依靠社会团体、人们群众、专家学者、政府有关部门等来积极地去引导、去做思想工作,最后形成统一规范后主要是以政府来监督管理,那么彝族婚俗将继续展示独特多彩的一面给世界。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 彝族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 西昌 615000)

上一篇:晴雯形象中蕴含的人性内涵 下一篇: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