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管企业 以文化兴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思考

时间:2022-09-18 05:59:17

用文化管企业 以文化兴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步思考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一个企业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百年传承基业,就必须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以文化为主导的经营管理理论,是以经营哲学、管理思想、价值观、目标信念和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高级经营管理形态和新型管理方式,是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方法的最新发展形式。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式管理的提出起源于东方,但企业文化的理论却形成于美国。美国学者在研究日本经验时,注意到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于是,美国企业开始进^自觉的文化管理的新阶段。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逐渐引起国内企业界的普遍重视。为寻求企业长远和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的重大发展战略进行考虑,并在经营实践中进行着积极的尝试。笔者认为,文化的主体是人,只有人道德的升华才会外延出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人类文化。如果把企业当作一个人来看,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人的道德操守在接人待物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因此,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一切活动之中,而又流溢于一切企业活动之外:从企业文化的构成来看,企业文化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组成,分为表层、浅层、中层、深层四个层面。其中心内容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体系。企业文化作为全新的经营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国内外众多优秀企业中得到广泛运用,并成为这些企业创新经营,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有效方法。因此,培育和建立企业文化要坚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炼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是企业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而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格化的群体意识,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因此,提炼企业精神既要包含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共性,又要体现区别于其他企业的个性。要认真回顾总结企业多年来在文化建设上走过的历程、积累的经验,取得的成绩,全面,深入地挖掘和提炼企业文化建设精神内涵,形成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理念,塑造企业“灵魂”。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建立面向未来,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生存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科技理念、竞争理念、用^理念、市场理念、营销理念、质量理念、创新理念、服务理念等理念体系。

二是规范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体现了―个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并影响着企业行为。要按照文化建设的新内涵、新要求,建立更加规范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加大制度文化建设力度,把文化建设纳入科学化管理轨道,规范和促进企业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规范制度文化―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用科学严谨的制度规范和约束企业的每一名员工的言行,特别是管理者的言行,企业领导必须从规范自身的行为着手,率先垂范,为企业文化的顺利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推进行为文化。按照企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学习和借鉴先进的企业员工行为管理标准,规范员工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建立和完善《员工行为规范》。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制定设计员工形象。根据工作岗位和行业特点对员工着装、语言、行为等制定规范要求,塑造和树立企业员工团队形象。逐步建立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它分为对内、对外两方面。对内的行为活动包括:企业组织管理、员工教育(包括职业道德、工作精神、接送礼仪、礼貌用语,服务态度),公共关系、工作环境、职工福利、废弃物处理、公害对策及研究发展项目等。对外的行为活动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促销活动、公益性文化活动等,努力把企业精神融入到员工的日常行为中,通过每一名员工的言谈举止向客户传达企业理念、企业精神。

四是提升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显像文化,它是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较为直观地表现出―个企业的文化氛围、精神风貌和管理水平。企业要按照国际先进企业的通行做法,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物质文化建设标准手册》,做好环境刷新和视觉识别系统的开发工作,运用物质形象建设手段,营造企业整体文化氛围,提升企业整体形象,扩大对外影响。逐步建立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通过组织化、系统化的视觉方案来传达企业的经营特征。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选对方向,打牢基础,符合规律,循序渐进至关重要,因此在文化建设中要注意遵循和把握以下六项原则:

―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员工第一”是我们天津粮油集团历来倡导的,核心是把员工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资源。企业文化模式必须以人为中心,充分反映人的思想文化意识,企业才能有生命力,企业文化才能健康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倡导与参与的关系,自始至终形成―个全员参与、相互交融的建设局面,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员工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是讲求实效的原则。文化建设要切合企业实际,符合企业定位,力戒形式主义。要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实施中要做到起点高、标准高、规范化,着眼于同国际接轨、同市场接轨,做到重点突出,稳步推进。要使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大要素协调发展、务求实效,真正使文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科学管理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服务。借助必要的载体和抓手,建立规范的内部管控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重在领导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行者,不仅个人的理念要领先于他^,更重要的是能把领先的理念转化为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体制、企业的规则。在企业中,领导者的身教永远重于言教。众多企业的兴衰成败的历史证明,企业领导的言行会对企业员工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从而深刻地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与顺逆。在文化建设中领导者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带头思考,带头实践,时时事事给员工做出榜样,要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调动起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全员的力量投身企业文化建设。

四是系统运作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工作,它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树立“精华需要积累”的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的“铸基”和“铸魂”工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它的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要搞好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分层落实。要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定管理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实践层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努力做到上下同心合力,协调运作,切实把文化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五是突出特色的原则。企业文化的应用性、实践性很强,是体现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文化。开展文化建设要注意突出企业自身的鲜明个性,追求与众不同的特色、优势和差别性,培育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能够促进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健康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挖掘和整理企业特色文化内涵,要牢牢把握企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在特色中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本企业自身特色的文化建设之路。

六是追求卓越的原则。建设企业文化,要体现超前性,要考虑未来天津发展的定位,要学习和吸收国内外一流企业的成功经验,使企业员工在追求卓越的文化模式中与企业产生共鸣,形成“人人追求卓越,个个表现卓越”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文化力”。要把追求卓越的原则落实到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使企业和员工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激情,始终保持创新向上的拼劲,不断追求完美,争先夺冠,永葆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动力。

三、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是―项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综合分析国内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一些企业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分夸大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有的单位把企业文化的作用无限夸大,以为只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事实上,企业文化只是一个具体的企业管理理论,企业文化不是也不可能“包治百病”。任何夸大企业文化作用的认识都是错误的。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众多管理理论的支撑。

二是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无限放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就在于独创性和真实性,需要的是脚踏实地、长期积淀。而一些单位则注重搞形式上的东西,把原有的或是现成的东西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都叫做企业文化,不潜心研究,不提炼升华,把传统做法改头换面,实施“翻牌”操作,经过纸上作业后就叫做企业文化。把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学习型组织经验等各种经验材料换一个角度就成了企业文化的做法和经验,这种做法本身就很不严肃,这样的企业文化怎么能被职工群众接受,又怎么能真正为企业生存发展服务。

三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恒久的执行力。企业价值观或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但是有的企业把这些理念当作文字性和表象性的东西,仅仅是纸上谈兵,不能一而贯之地从制度和行动上加以落实。精心归纳提炼的企业价值、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只有在行动上加以实施,才能称得上是企业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不能只是热衷于追求理念表述的完整性、震撼力和永久化,而是要坚持适应原则和相对优化原则,提炼出真正能吸引员工、打动员工、激励员工的理念系统。

四是把企业文化建设视为形象设计市场包装。这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搞文化建设的初衷。他们认为,定位于形象塑造,既工作具体,又容易见效,便于得到大家的认同,于是轰轰烈烈的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一度成为部分企业推进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从理论上说,企业文化确实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的有效手段,作为一个方面的工作抓手,形象塑造也完全是必要的。但如果仅仅把文化建设定位于形象塑造上,如果把形象建设仅仅看作是视觉上、外观上的东西,那就是误区。形象是内质的表现,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外化,没有厚重的企业内涵,就不可能有企业的整体形象,单纯依靠包装效应是得不到持久的影响力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内外兼修。

五是盲目用克隆复制的方法建设企业文化。可以说,照抄照搬成功企业的模式是相当多的企业在开展文化建设时主要做法。其实企业文化建设无固定模式,企业必须从实际出发构筑自身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模式。一个只会模仿,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是不会得到尊重的,企业亦然。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学习、借鉴和参考,但绝不能按葫芦画瓢、照搬照抄。不同的企业要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同一企业的不同部门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企业是推行严格管理还是自主式管理,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性质、规模、现状,需要的是潜心研究、积极思考和冷静对策。

上一篇:我的孩子 我家有股童 下一篇:我的职业 我的官路,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