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

时间:2022-09-18 03:25:45

试论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媒介偏向”理论

【摘要】媒介偏向理论是北美媒介环境学派关注及著述较多的理论,本文以英尼斯、麦克卢汉及其他代表人物关于“媒介偏向”的论述为重点,进行理论及思想的综述,同时表达自己对媒介偏向理论的思考。

【关键词】媒介偏向 媒介环境学 英尼斯 麦克卢汉 媒介生态平衡

媒介创造了环境,并在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方式。20世纪末,北美的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整合为媒介环境学派,成立媒介环境学会,成为北美传播学研究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他们从技术――控制的角度出发,关注技术、媒介、环境、传播、文明的演进,重视媒介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

一、媒介偏向理论概述

北美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媒介不仅包括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还包括羊皮纸、石头、服装、数学、广告、散文、货币等几十种之多。英尼斯在《帝国与传播》中列举了十几种媒介,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甚至列举了26种媒介。

从符号学的角度理解,任何媒介传递的符号都符合各自媒介传播的规律,都受到各自媒介性质的制约。这些属于特定媒介体系的符号就决定了媒介本身不是中性的,并且,在媒介信息以符号的形式进行编码、解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影响。

由此理论假设出发,媒介环境学派推导出媒介的偏向性,这包括时空偏向、感知偏向等媒介偏向。可以说,“媒介偏向理论”是“媒介非中性理论”的逻辑延伸。媒介偏向理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研究的理论基础,基于这种对媒介的认识,产生了诸如“王者媒介”、“媒介即隐喻”、“知识垄断”等概念和论断。

二、英尼斯与时空偏向理论

哈罗德・英尼斯是传播学领域中富有创造力和思想性的学者之一。麦克卢汉曾经表示其研究成果直接师承于英尼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英尼斯的影响。他曾说过:“我乐意把自己的《古登堡星汉》(麦克卢汉的早期作品)看成是英尼斯的注脚。”①

英尼斯从传播史研究中发现了媒介的偏向性。他的两部著作《传播的偏向》和《帝国与传播》通过对全球传播史,特别是媒介的演变,推导出媒介、社会、文化的有机联系。历史是一个时间范畴,而传播是一个空间范畴,媒介作为技术在历史与传播中间架设一座桥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媒介就有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偏向性。

英尼斯认为,诸如石头等质量大的媒介,需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能将现在、过去、未来联系起来,并易于保存,这种媒介属于“偏向时间的媒介”。其质量大、易保存,容易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实现统治目的和攫取利益的工具。所以,“时间”往往被赋予稳定、传统、等级等理念。罗马帝国就是“偏向时间的媒介”造就的帝国,他们将习惯法刻在石板或青铜上,以“十二铜表法”最为著名,以显示帝国统治阶级的权威。

“偏向空间的媒介”质量轻,不易保存,所以不被统治阶级重视,但有利于在大众之间传播,体现出非集权化的发展方向,常常被赋予世俗、平等、扩张等理念。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大规模的工业产品被复制出来,西方文明从此走向了扩张的道路。在各殖民地,西方传教士办的报纸杂志大行其道。19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在我国纷纷建立报馆,创办报纸,如《字林西报》,并通过这种方式实行精神入侵与文化殖民。

英尼斯不仅仅局限于解释理论,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将“媒介偏向”上升为“文化偏向”,对西方文明的扩张提出质疑。近代以来,西方过度依赖空间偏向的媒介,打破了本国的文化秩序,也打破了世界文化的平衡机制。英尼斯担心并警告由于文明过度扩张而导致的西方社会在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之间失去平衡。英尼斯向往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相互平衡的理想境界。他提出:“文化在时间上延续并在空间上延展。一切文化都要反映出自己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影响。”②英尼斯给过分倚重空间媒介的西方国家敲响警钟,希望他们能认清现实的状况。

三、麦克卢汉的“感知偏向”理论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等理论为当时的传播学界所排斥,但他是媒介环境学派的集大成者,被认为首创了“媒介环境学”这一术语。《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传播思想的结晶。书中,他重点讲述了媒介对个人、社会造成的影响,其中,“感官偏向”理论就是其中之一。

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比如,文字与印刷媒介是视觉器官眼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器官耳朵的延伸。麦克卢汉是一个泛媒介主张者,它将各种媒介都比喻为人体器官和肢体的延伸:自行车是人腿和脚的延伸,眼镜是视力的延伸……另外,电子媒介是整个神经系统的延伸。他认为:“新技术使人人相互联系。它是我们神经系统的延伸。它把原始社会的形象转化成一种普适的背景,这种背景把过去的一切外观埋葬起来。”③

冷热媒介的概念是麦克卢汉考察媒介变迁与文明变迁后提出的背景。他将受众作为被感知对象,根据大众媒介表达的信息内容和受众的接受程度,将信息丰富、清晰度高的媒介归为“热媒介”,书籍、照片、电影是热媒介。将信息不丰富、清晰度低的媒介归为“冷媒介”,口语、电话、电视是冷媒介。冷热媒介的划分从受众的角度对媒介偏向进行了对比,对媒介的良性发展有借鉴作用。

另外,麦克卢汉在50多年前就预见到了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启发性地揭示了新媒介技术,特别是新电子媒介对重构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

四、其他媒介环境学者关于“媒介偏向”的理论

继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之后,尼尔・波兹曼又提出了自己关于“媒介偏向”的理论,他的《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媒介环境学的经典之作。波兹曼认为一切媒介和技术都有一种隐而不显的偏向。他多次提出一切媒介都有思想情绪的偏向、政治的偏向、感知的偏向、社会的偏向和内容的偏向。以电视为例,其思想情绪的偏向来源于电视的冲击力引起人们的直觉反应,而非思维的反应,所以电视更易于渲染情绪。电视的政治偏向取决于媒体所有者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倾向。波兹曼通过研究技术的文化影响,认为人类生活在“技术垄断”中,每一种占主流地位的媒介技术通过自己隐喻的偏向性影响和塑造环境。

与波兹曼一道共事的克里斯琴・尼斯特洛姆有媒介环境学教育的设计师之称。他以系统论的逻辑思维,整理和总结了多种媒介偏向理论的原因,包括理性或知识和感性偏向、时空和感知偏向、政治偏向、社会偏向、哲学思辨上的偏向、内容偏向、认识论的偏向等。尼斯特洛姆的偏向理论至少包含了两个层次。第一,没有任何一种媒介起源于或者存在于真空。第二,我们在观察传播媒介的时候,需要辨析这种媒介的物质形式和符号形式是何时何地如何和为何共同作用。④

结语

从以上论述中,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思想沿革和理论研究都清晰可见。从英尼斯的时空偏向理论,麦克卢汉的感知偏向理论,到波兹曼的综合偏向理论,再到尼斯特洛姆对媒介偏向理论的总结,媒介偏向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似乎这一理论已经趋于完善,但媒介环境学派是以技术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的媒介,例如互联网,已经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与以往不同的是,网络作为媒介有着全媒体的特征,即它具有已经出现的大众媒体的所有特征,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融合的典型。网络已经模糊了媒介偏向的感觉,这又为媒介环境学派创立了新的课题。

但是,无论是新媒介还是旧媒介,都要做到“媒介生态平衡”,这是媒介环境学派研究的共同目的。媒介之间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融合的关系,即“技术的变革不是叠加性的,而是生态性的。”⑤■

参考文献

①②英尼斯 著,何道宽 译:《传播的偏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③麦克卢汉、秦格龙 著,何道宽 译:《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④王冰著:《北美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想象》,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⑤林文刚 编,何道宽 译:《媒介环境学:思想沿革与多维视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新闻传播学院08级本科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都市报国际新闻报道的新趋势 下一篇:我国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