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科学记录体现小学科学价值

时间:2022-09-18 02:35:16

有效运用科学记录体现小学科学价值

【摘 要】合理准确地体现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价值需要正确的科学记录方法。科学记录,作为整个科学教育的总结和反馈,是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价值的体现。本文拟通过对科学记录的阐述与方法的探析,帮助教师有效地运用科学记录来重视学生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从而实现小学科学学习价值。

【关键词】科学记录 小学 科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97-01

科学记录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的意识以及对知识获得的方式。然而,由于目前教师对科学记录的目的及意义不甚明白,尚未意识到科学记录的重要性,使其只是成为学生为了应付教师或者机械性完成作业的负担。小学科学学科设立的意义在于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启蒙与培养,教师只有意识到科学记录的重要,方能实现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价值。

一 科学记录与科学价值的概述

1.科学记录

由于小学阶段的科学学科学习属于学生的启蒙阶段,故而教师对学生学习思考方式的培养就变得尤为重要了。有效地运用科学记录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在科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思路与知识获得的途径方式。同时,学生在科学记录过程中,还可养成对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科学记录不仅可以辅助实现科学学习的价值,更是为课堂教学的实验与实践过程赋予意义。

2.科学价值

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及实验的认知可以通过科学记录,即绘制简图和记录文字的方式反馈给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践结果表达阐述的能力就是科学学习的价值。所以,科学价值的体现离不开科学记录的支持。科学价值还包括学生学习和进行科学实验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而情感态度对学生学习和实验过程都有很大影响。积极的态度对科学学习有导向作用,而消极的态度则制约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从而制约了科学学习价值的体现。因而,教师想要有效地运用科学记录来体现学生科学学习的价值,就不能不兼顾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 影响科学记录有效运用的现状与问题

1.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条件制约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既能实现学生分组讨论,又能留给全班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时间,是所有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环节精心安排设计的。尽管大部分教师已经意识到科学记录的重要,但往往只将重心放在对实验报告问题的设置上,所以组织教学和分组讨论就占据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然而,小学生写字的速度以及独立思考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导致了课堂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另外,倘若学生在分组讨论时出现了问题,教师是否预留了时间为全班学生进行解答分析也成了影响科学记录的关键。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条件制约

小学阶段,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主要是依靠对知识点的兴趣,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的能力还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培养。另外一点不容忽视的制约在于,小学生写字速度慢,并未掌握对目标进行科学记录的方法。依据调查,小学生在进行实验记录时不注重过程的描述,而偏重于对结果现象的表达,而更多的学生则不理解为何要进行科学记录。除去学生完成科学记录速度慢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点或教学内容的态度也成为制约因素之一。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主动思考与被动思考并得出结论所用的时间不一样。另外,学生对错误观点的态度也会影响到科学记录的效果。

三 有效运用科学记录实现科学价值的方法与策略

为了有效运用科学记录反应小学科学价值,教师不应当硬性规定科学记录的唯一标准答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用固有的思维模式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到并反复提出强调的都是考试重点和标准答案。科学记录的灵魂在于体现学生对同一问题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否则,这样的科学记录也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另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对学生绘制简图能力的启蒙和培养。通过简单的实验设计,图文并茂地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培养学生勤于动笔、敢于表达的能力,也是实现课堂教学科学价值的表现。

面对没有思路、无从下笔的学生,教师应当避免用消极的语言对其进行批评和否定。反之,应当消除学生对科学记录的畏惧感,引导这类学生多观察,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口头形式表达出来之后再组织语言,完善成文字形式或者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科学记录,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安排利用课堂时间,兼顾到进度慢的学生,从而实现科学记录的优化。

四 结束语

科学记录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反馈,需要教师注意的不应当只是一个形式。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记录的能力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学生对科学记录的启蒙与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兼顾多方面的利弊因素,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为主,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完成科学记录。

参考文献

[1]刘克文.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2007(6)

上一篇:概念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