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高考紧张与焦虑

时间:2022-10-13 12:39:10

如何防治高考紧张与焦虑

有一定的压力能促使人努力奋斗,有助于发挥内在潜能。而过大的压力容易造成紧张甚至焦虑,许多学生在备考阶段或考试过程中会出现担心、忧虑、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坐立不安、失眠等。本文浅述防治考前和考中的焦虑。

一 分清紧张和焦虑

1.考试紧张

担心考试不好,心里不安,经常睡觉不踏实;梦见复习、考试;考前烦躁无法看书、失眠,平日考试时心跳加快等。

考试紧张是正常现象,有利于高考。适度的紧张有助于人体把潜在的能量释放出来,有利于调动人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经历过大考的人都能体会到,紧张的情绪是随着考试时间递减,当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后,自信心渐渐战胜紧张感。但考前的紧张和压力,每个人都会出现,只是程度不同。

2.考试焦虑

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不流畅,甚至迟钝,记忆力明显减退,如果这种情况一个多星期还没有调整过来,就属于焦虑。

考试焦虑躯体化。如有些学生一到考试,腹泻,吃药不管用,考试结束,症状自然消退。有些学生头疼、失眠;上考场后心慌。

焦虑严重者厌学,对某种消遣或游戏方式上瘾,有破坏公物行为,甚至有伤人的冲动,如为一些小事或几句闲话打架,在家顶撞甚至打骂父母等。

二 考前考中紧张的解决方法

正值高考复习紧张时期,很多考生熬夜复习,加上气温变化无常,学生身体能量消耗很大,抵抗力下降。夏季干燥时节应以降燥安神的食物为主,可用梨、百合、银耳、胖大海等煮一些降燥的水或粥,多吃一些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如猕猴桃、橙子、火龙果等及时地补充维生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减少感冒的发生。

大部分人只是紧张,适度紧张的情绪应该保持下去。为了避免过度紧张,可以自己学习练习一下“放松方法”或找同学、朋友聊天,降低紧张感。

三 考前考中焦虑的解决方法

1.找到焦虑来源

第一,过高的目标。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家长期望很高,受学校领导的关注。二是有的考生历次考试都在二本线上,偶然一次考得很好,比照上年高考录取线,分数可跻身全国三十所名校之列,过于自负地认为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三是平日考试不上二本线,但是盲目乐观,侥幸心理,认为高考时运气好,可以考上好成绩。过高的目标造成了考生考前考中不能承受的压力,变得焦虑。

第二,基础不扎实,能力不过硬。许多同学的焦虑,平时学习不够扎实,考试漏洞百出;做题研究思考的含量不够,举一反三的能力不够,因而心虚,底气不足,考前考中容易焦虑。

第三,基础扎实,能力过关,考试技术不过关。有的同学平日里钻研教材,形成了系统的知识结构。反复做自己的弱项,解题的能力也很强,但临近高考,没有注意分配时间做高考题,对于高考题的时间宏观把握及做题技巧研究不够,在考中过分地紧张焦虑,发挥失常。

2.调整和减少焦虑来源

第一,客观定位、明确目标,定位和成绩匹配。高三同学,尤其是高四的同学,经过这么多次的考试,要客观地给自己定位。练习考试达不到会有挫败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自卑;定位过低,会安于现状,没有斗志,激发不出潜在的能力。目标定位要稍高于自己实力,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才能将学习坚持到底。

第二,弄清差距,查漏补缺,扎实基础,提高能力。定位成绩和现实成绩对照,找出差距,查漏补缺。如考入清华大学、后在英国留学的邢婧越说: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科目,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周末对弱科集中打歼灭战,学习效果会非常好。

又如考入北京大学的刘媛同学说:每节课一下,利用5分钟时间,将老师讲课的要点整理成个小提纲,学习效果非常的好。

再如考入清华大学的段业兴的学习经验是:超前学习、练习,做好课前准备,课堂听课效率会非常高。课后给前来求助的同学讲题,帮助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

第三,坚定信念,相信自己潜能无限。藐视困难,增强必胜的信念;拒绝困难,困难变得坚固;接受困难,困难开始融化;善待困难,困难成了你成功的垫脚石。自古英雄多磨难,困难是上天用来考验你的,考验你的信念是否坚定;困难是上天用来磨炼你的,磨炼你的意志到足够的坚强;困难也是上天用来成就你的,成就你有足够的能力做一番伟大的事业。解决学习上和人生中的困难,和与人相处一样,你厌恶他,他一定排斥你;你尊重他,他也会喜欢你;你善待他,他会成全你。世界非常公平,你付出什么,它就回报你什么。

人人潜能无限,但是潜能是被自己和环境“逼”出来的。正如杨澜说的那样,当我们一定要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当我们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候,我们自己会“逼”自己拼搏、奋斗,潜能就被激发出来;当我们遇到严格的老师、苛刻的领导,遇到必须完成的任务时,我们的潜能被“逼”出来了。本事是逼出来的,毛病是惯出来的。

3.考中调整

第一,放松大脑,调节心情。有足够的睡眠、以合理的方式宣泄的不良情绪。运动可加速血液循环,使身心能量得以合理的释放,有利于心情的愉悦和调节。

第二,进入考场时先闭上眼睛做深呼吸或肌肉放松,然后拿到试卷后,径直按照题号顺序审题、答题。不会的题先跳过去,会的题做完后,再集中精力去攻难题。做出几道题后,自然会缓解紧张情绪,全身心投入考试。

第三,遇到容易题,告诫自己,“我易,人也易,做题要仔细。”遇到难题告诫自己,“我难,人也难,大家一样难。”心里平静后,就会豁然开朗许多。

考生考前压力大,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的心情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避免考生由于各方压力造成“考前焦虑”心理的关键是需要根据每位考生的自身情况,学会客观估计和正确地自我定位,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学会注重过程淡化结果,一切只要自己尽力就好。

总之,不断地扎实基础,强化能力训练,保持紧张,学会适当地放松,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取得圆满的高考成绩。

上一篇:如何开展小学生命教育 下一篇:课堂小表情反映教学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