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润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习惯的养成教育

时间:2022-09-18 02:09:54

基于润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习惯的养成教育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的,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语文学习的目标。

一、培养良好习惯的途径

1. 以身作则,形象吸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要数老师了。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通过调查,我发现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画直线要用直尺,教师在讲课时却徒手在黑板上画直线;要求学生写正确规范的字,自己却在黑板上龙飞凤舞;试问,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表现出良好的习惯,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更好地实现。

2. 目标激励,循序渐进。目标设定理论主张,对于一个人的行动而言,具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比没有目标更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过程别要注重目标的激励作用。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在学习上,注重学生在实现首次目标中获得成功,继而引导他们逐渐实现更高层次目标。有些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因此达不到要求的字数及标准。为此,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针对有学习不良行为的同学,教师对他们进行矫正。运用奖券制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矫正训练。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养成学习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系列学习习惯的策略

1. 预习习惯培养:规范步骤,循序渐进。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培养学生认真预习课文习惯时,与学生一起探讨、总结出有利于课文学习的预习方法,让学生在平时预习课文时,分六步走:1. 读读课题,猜猜课文内容,想想你想知道些什么。2. 读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3. 读读拼拼,掌握生字读音,记住字形。4. 想想查查,理解新词意思。5. 想想做做,试答课后练习。6. 想想问问,还有什么不懂。这样,就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了,预习课文,不是读一遍课文就完事了,应这样分几步来进行,才算有效。老师通过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清除对预习的畏难情绪,久而久之,习惯即可养成。

2. 作业习惯培养:家校联系,按时完成。作业是学生学习习惯的一部分,对于学生个人成长来讲是很重要的。建立家校联系本,学生们把自己一天学习当中的重要学习任务记录下来,包括作业内容,班级学习要求等等,家长通过联系本就能够了解孩子班级学习要求以及学校教学常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作业质量不断提高,部分不能很好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能够改掉不良习惯,学生作业习惯得到有效的培养。

3. 交流习惯的培养:小组合作,互相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探索主体参与、分层指导、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如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讨论、操作实验等。教师采取分层指导教学方法。对于较差的学生采取分组或者一带一,一对一,做个小老师等方式,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堂中提出的重点.难点.疑点在小小组中讨论、解难、解疑,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这样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天赋、潜能。

4. 自主阅读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语文学习是一种文化积淀,它是学习者通过对语文样本的不断接触的实践性操作,最终形成个人的一种能力,这不能依靠简单的知识堆积和短期的强化训练来达成。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可以指导学生边读边进行圈点勾画,培养读书点评的习惯;边读边思,培养读书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悟,培养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还可以教给学生摘抄的方法(按词语的类别摘抄,摘抄字词句段篇)。每次作文都鼓励那些主动用上摘抄内容的同学,经过阅读――摘抄――写作――再读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还提高学生的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上一篇:善挖巧练凸显“语文味” 下一篇:如今不糙的男人才够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