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及策略探析

时间:2022-09-18 01:22:14

【摘要】一、幼教从业人员的来源分析 幼儿教师的素质是良莠不齐。当前整个学前教育教师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由中等职业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培养的;二是由专科院校从高中毕业生中培养的;...

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及策略探析

摘 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石,关系到基础教育的成败。幼儿教师的素质对幼儿的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部分幼儿教师缺乏的不是专业技能,而是人文素养。通过对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和原因的分析,整合出优化幼教专业课程设置,加强幼儿教师的继续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是解决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幼儿教师;人文素养;课程设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6-0276-03

引言

“学前教育的师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近几年来,我发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差、学习能力弱、心理隐患较多等。”[1]这是处于第一线的学前教育管理者在两会留言板上的留言,它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幼儿教师的实际状况。“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学前一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为了实现未来五年中国国民经济社会的宏伟蓝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成了必要,特别是加强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养成最为关键。

一、幼教从业人员的来源分析

幼儿教师的素质是良莠不齐。当前整个学前教育教师主要来源三个方面:一是由中等职业学校从初中毕业生中培养的;二是由专科院校从高中毕业生中培养的;三是从落榜的高中生招聘的。这三个层次由于生源自身素质的影响,加上全国各类中等专业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始降低招生“门槛”,幼师生生源质量急剧下滑,这样从源头上影响到幼教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老中师”(包括‘老幼师’),虽然学历只是中专,但大都资质极佳。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因为穷,读不起高中,于是初中毕业后就纷纷涌向了“公家管饭吃”的中等师范。那时候,中师录取竞争之激烈,不亚于重点“大本”[2]。到了20世纪90年代,资质较好的初中毕业生涌向了高中,向大学进发,而那些基础较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进入了中等学校,加上在中等学校的学习需要学生的自觉,这种自觉性又是他们所欠缺的。不容置疑,中专确实也培养了很多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但是在综合素养的养成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分析

不管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还是传统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或者职高幼师专业都应该在“理论必需、够用,技能求精、求实”,专业理论素质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指导原则下,应认真分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以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型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学龄前儿童处于教育的启蒙期,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如何教”比“教什么”更重要,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需要具备一般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特殊职业技能,这些技能主要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下面是某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课型比例图表:

分析表1课程设置中的课型:以总学分130分计,公共课约占20.7%,专业技能课约占49.2%,文化基础课在总学分中所占比例很小,仅占有9.23%。这样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忽略了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由于生源自身素质较低,再加上专业课程设置注意技能性,就造成了幼教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的问题。加上培养幼教人员的学校在培养方式上也有一定的问题。受计划经济和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长期实行高度分化的专门教育,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高的功利导向”由于专业分得太细,太早;急于培养有用之材,忽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加之传授为主,内化不足,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或艺术,但往往知识狭窄,能力畸形,缺乏较深厚的素养,特别是作为现代人的综合素养。

三、幼儿教师人文素养缺失现状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人内化的品质。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态度、与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服务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比业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

1.全纳教育观念的缺失。所谓“全纳教育”观念就是集中体现在教师接纳所有的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尤其是身心发展缺陷的残障儿童的观念和意识。教师的教育观念就直接决定他的行为。缺少接纳所有儿童的观念,就会存在着对某些孩子的漠视。有研究显示:高达94%的教师“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都可以在普通园就读”给予了全盘否定;65%的表示不愿意接受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还有53%的实行全纳教育会降低教学质量,76%的认为实施全纳教育会“减少生源”[3],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原因,那就是幼儿教师缺乏对每个幼儿的关爱。缺少了人文精神中的善,追求的是眼前的名与利。“降低教学质量”那是名的损害,“减少了生源”那是利的损失。这样的功利主义观念下,何谈人文关怀?怪不得,近年来媒体常常爆料,幼儿教师的语言行为过激,对孩子缺乏关爱,更有甚者幼儿教师成了“狼外婆”的代名词。

2.知识结构中人文科学知识贫乏。由于课程设置上的偏向,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侧重于技能课的学习,导致人文科学知识贫乏。据笔者做过这样的调查,时间从2002—2011年,调查对象是笔者所执教的学前专业的学生共计392人,调查内容是“阅读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情况。

通过表2的数据我们得出:一是当今大学生浮躁,没有静心阅读;二是缺少品味经典,也就缺少了很多内在的素养;三是当今大学生阅读量成下降趋势。

3.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语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语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们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技能。它涉及到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需要不断的锤炼。

上一篇:基于流程的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实施要点 下一篇:关于高校干部考核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