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审判管理工作机制研究

时间:2022-09-18 01:15:18

创新审判管理工作机制研究

2011年4月,为进一步创新审判管理工作机制研究,在收集海西两级法院自2000年以来有关审判管理制度资料、工作总结和2010年以来相关法院审判管理改革的媒体报道、资料、经验介绍的基础上,专程到格尔木、天峻、都兰、大柴旦等地法院进行实地调研,与各院法官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经过深入调研,笔者对海西两级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机制改革运行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参阅、学习及借鉴其他法院在审判管理工作的先进做法和有益经验,就如何创新审判管理工作机制提出建议。希望将调研成果加以转化和应用,在探索建立、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高效运转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为新形势下做好法院工作,更好地实现司法公正高效权威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决策资料。

一、十年来海西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机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是改革审判工作流程管理,建立“大立案”机制。2000年初中院逐步实行大立案流程管理,明确立案庭职责为“立案审查、排期开庭、文书送达、财产保全、审限跟踪、证据交换、结案归档”,从全院抽调干警加以充实,庭室迅速成为法院第一大庭,人数最多时达17人。

二是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2000年11月,中院率先进行审判长选任制,通过自荐报名、竞职演说、民主测评、组织考核、党组研究决定“五关”,产生审判长11名,专门负责案件的审理和裁判。除重大疑难案件由院领导把关外,审判长、独任审判员享有案件的裁判权和法律文书签发权,对案件的裁判质量负责。

三是实行司法工作绩效考评管理。2003年起,中院对基层法院和各内设机构开展工作绩效考核,司法绩效考评设定的考核内容包括:案件数量、质量、效率、调研信息、督办宣传、法院改革、队伍建设。

四是实行案件评查。2004年10月,两级法院成立了案件质量评查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成员由业务庭室应时抽调人员组成,制定了《案件质量评查办法》,每年年中和年底由案件质量评查小组办公室审监庭随机抽取全院报结案件(含执行案)10%~15%进行案件质量评查。

五是设立了审判管理办公室。2011年3月在全省审判管理工作会议召开后。中院在汲取西宁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审判工作划分为审判实务和审判管理的思路,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辖区各基层法院由审监庭履行审管办的职能,初步将涉及到审判管理的各项工作归口管理。

六是建立一些审判管理制度。2000年7月,制定了《案件审理流程管理操作规程》、《立案管理工作规范》、《排期开庭管理规定》,对立案庭各项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制定了《人事制度改革及选任审判长实施办法》、《审判长管理与考核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审判管理制度,规范了审判活动。

两级法院审判管理经历十年创新改革,虽在审判管理制度建设、审判运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市、县、矿区审判管理工作仍不平衡,传统的审判管理工作机制仍存在方方面面的局限性。

一是审判管理职能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影响了审判效能的提高。如格尔木法院,管理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即案件流程管理归入立案庭,审判最后环节即案件质量评查归入审判监督庭,审判绩效考评由政监室承担,三个职能由三个部门分担,难免出现职权交叉,相互扯皮,管理运行不顺畅,出现问题互相推诿,影响了审判管理效能,疏漏在所难免。

二是管理作用发挥不足,把握、驾驭全局能力差。庭室领导和部分法官对审判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观念滞后,认识不到位,有的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审判管理的协调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审判指标数据的综合运用和指导:审判管理局限于对过去问题的描述,缺乏对审判过程的绩效评估和对审判运行态势的预测和修正。

三是审判管理方法简单,导向不够鲜明突出。对八个基层法院而言,审判管理日常工作应中院安排开展案件评查,缺乏对审判运行过程的监控和指导,更忽视调研、总结、提高;案件评查多注重程序问题,不触及实体问题:注重案卷的整理装订、文书格式等一般性评查,忽视对法官司法能力和办案质效的考查;注重案件普查,忽视案件的专项评查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专项调研分析。

四是质效指标设计不科学,不符合审判规律。两级法院目前考核指标与高院并不一致,考评指标的计算统计口径也不尽相同。况且单纯用数字指标去衡量往往难尽合理,也容易人为地导致司法统计数据失真,不能反映审判运行的实际情况。有些指标采用复杂的函数公式计算,基础参数很难准确,数据缺乏最基本的依据,信息收集不全,也很难操作和对比。审判管理工作的整体协调性不强。

五是审判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差。受各种因素、条件制约,两级九院审判管理工作需要的信息化设备及管理软件没有及时购置或更新;一些法官观念陈旧,不习惯于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个别年龄较大的干警甚至不会使用计算机,阻碍了审判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现实中单机输入尚普遍存在案件基础信息录入不准确、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导致查询统计功能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海西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机制目前的运行现状

(一)审判管理机构设置现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2011年4月,海西中院请示州编委,申请增设审判管理办公室,增加编制3人,机构正在报审。按照职能分工,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为院综合审判业务部门,主要承担审判绩效管理等五项工作职能,与省院基本对口。各基层院由审监庭负责审判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审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2011年3月,海西中院建立年度工作计划预案制度,4月底开始在全州推行“五表一库”审判管理运行机制。5月9日,在重新确定全州法院案件质效评估指标的基础上,中院印发《全州法院法官审执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初步搭建起海西审判管理的制度框架。辖区各基层院在上报本院开展审判管理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同时,也按照要求制定完善了案件流程管理办法、案件质量评查规则及案件评查制度。

(三)案件质量评估

2011年3月,中院首次系统确定出36项全州审判质效评估指标,先行“投水试验”。各院审管机构负责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案件质量效率评估指标覆盖立案、审判、执行工作。目前,两级法院对案件质效指标的评估仅为数据分值区别的简单加减,指标权重的调整工作有待年度审判工作形势分析结束后,根据评估结果加以调整和规范。

上一篇:以环境保护引领“绿色海西”发展 下一篇:那些品牌所走过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