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时间:2022-09-18 01:11:21

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措施探讨

【摘要】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33%,分别为宫缩乏力占69.09%,胎盘因素占25.45%,软产道裂伤占3.64%,凝血功能障碍占1.82%。5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经积极抢救及护理,完全治愈,无死亡及并发症。结论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和最主要原因。注重产前检查、产时监护,并针对出血原因进行及时治疗,加强产后急救与护理,才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 产后出血;原因;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46-0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发生率为2%-3%。若抢救不及时则可引起产妇死亡,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之首。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宫缩乏力,占产后出血的70%-80%[1]。因此,积极预防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出血,及时救治与实施各项护理措施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对我院2010年0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55例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01月――2012年12月我院共分娩4122例,其中剖宫产1994例,顺产2128例。产后出血55例,剖宫产28例,顺产27例,发生率为1.33%。产妇孕次1-7次;产次1-4次。孕周(36+3-41+5)周。年龄20-46岁,其中初产妇29例,经产妇10例。

1.2 测量方法 参照《妇产科学》第7版中有关产后出血量的测量标准[2]:采用容积法(待胎儿娩出后将器皿置于产妇臀下收集)和面积法(按照血液浸透敷料面积每1cm2=1ml计算)测量。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即可诊断为产后出血。

2 结 果

经过统计,在本组资料中,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主要原因,共38例占69.09%,其中胎盘因素14例占25.45%,软产道裂伤2例占3.64%,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82%。产后24h内出血量在500-1000ml者有50例,占90.91%;1000-2000ml者有4例,占7.27%;2000ml以上者有1例,占1.82%。其中产后出血发生在1h内的有38例,占69.09%;1-2小时内的有7例,占12.73%;2-24h内的有10例,占18.18%。为挽救生命,其中1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1例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所有病例经过积极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全部抢救成功,无并发症。

3 讨 论

3.1 产后出血的原因 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①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本组子宫收缩乏力(38例,占66.09%)。产妇产程过长、难产、对疼痛的过度紧张及恐惧、进食不足体内电解质功能紊乱、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或宫缩抑制剂、合并慢性疾病等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此外多胎、巨大儿、羊水过多等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子宫畸形或肌瘤等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产次过多、手术史可使子宫肌纤维受损,均可引起子宫收缩乏力而导致产后出血。②胎盘因素(14例,占25.45%),胎盘滞留粘连、胎盘植入、胎盘胎膜残留、前置胎盘均影响胎盘剥离面血窦的关闭,导致产后出血。③软产道裂伤(2例,占3.64%),顺娩时宫缩过强急产、宫颈水肿、外阴组织弹性差、巨大儿、手术助产操作不规范等原因均可引起宫颈和阴道穹隆的裂伤,而增加出血量。④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1.82%),因胎死宫内、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及重度子痫等引起DIC导致出血;产妇合并全身性出血性疾病亦可引起出血。临床上虽少见,但后果却极为严重。

3.2 产后出血的护理

3.2.1 产前检查 重视孕期保健与宣教,认真做好产前检查及计划生育宣传,加强高危因素的管理,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必要时提前入院待产。

3.2.2 产时预防 产时是防止发生产后出血的关键,应密切监测产妇生命的体征。①第一产程需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停滞等情况,可酌情肌注杜冷丁,合理使用宫缩剂。同时注意产妇的饮食,少量多次给予易消化的高热量食物,以保证充足的体力。提倡家庭产房,消除紧张情绪及对疼痛的恐惧,予产妇鼓励及情感支持,增加其分娩信心。②第二产程正确指导产妇使用腹压及屏气,防止胎儿娩出过快,科学接产,防止软产道损伤。③第三产程需仔细检查软产道有无裂伤及血肿,及时清理缝扎止血。可预防性应用缩宫素,轻压子宫下段及牵拉脐带,协助胎盘胎膜及时娩出,并仔细检查是否完整。若胎盘粘连行徒手剥离,胎盘植入则应切除子宫。

3.2.3 产后护理 产后严密观察子宫收缩及出血情况,一旦出现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等症状,积极配合医师及时抢救,加强护理。①急救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持续的吸氧3.5-6.9L/min,必要时给予面罩或气管插管给氧[3]。并立即开放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及时行颈静脉置管保证输液、输血的快速进行,补充血容量。但应避免因输液过多过快而发生急性肺水肿。监测中心静脉压,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指甲及口唇颜色、尿量等。并注意保暖,采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以利下肢静脉回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遵照医嘱及时正确给予止血药或宫缩剂,积极抢救,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②预防感染护理:因大量出血可导致失血性贫血,产后身体虚弱,易发生产褥感染,故应保证空气流通,环境及床单的清洁,护理中严格规范无菌操作,并记录体温及恶露等相关情况。并做好会阴的消毒与护理,碘伏棉球2次/日擦拭会阴,水肿者可用95%酒精纱布湿敷。③生活护理:保持安静多休息,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及含铁含锌丰富的食物,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鼓励产妇母乳喂养,早接触,早吸吮,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鼓励产妇翻身,尽早协助产妇排空膀胱,防止尿潴留的发。④心理护理:严重的产后出血需手术切除子宫以保全生命,但导致其丧失生育能力,甚至可引起席汉氏综合征等远期并发症,给产妇带来极大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并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因此,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给予心理支持,疏导不良情绪,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减少医疗纠发的发生。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临床常见的较严重的产后并发症。产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宫缩情况,积极寻找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时发现问题并果断处理,熟练掌握产后出血急救护理,耐心细致地做好生活及心理护理。每个环节处理都要认真、及时,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4]

参考文献

[1] 蔡怡琦.欣母沛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报,2011,8(4):321-322.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4.

[3] 阎臻.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 健,2007,22(4):529-530.

[4] Anderson JM,EtchesD.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J].Am Faro Physician,2007,75(6):875-882.

上一篇: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用于脑外科手... 下一篇: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