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可持续发展核算

时间:2022-09-18 12:54:45

关注可持续发展核算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发展观实质上是一种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它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核心,以经济增长为惟一目的。但是经过了十几年的经济增长,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了出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指标年年更新的却是环境资源不断恶化和匮乏,大气污染严重、酸雨增加、淡水紧缺、水土流失、荒漠进逼、赤潮频发、温室效应、物种消失、生态失衡等等,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人们由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福利,更是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观。Wecd给出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这一定义强调发展要有一个限度,特别是要考虑环境限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现有研究成果

为了能找到既能反映经济增长,又能反映环境变化和社会进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克服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不足和缺陷,在过去,人们在修正GDP核算体系方面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核算指标体系。

1、净经济福利指标(mew)。1972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和托宾提出用“经济福利尺度”修改GDP。该指标主张在核算国民经济时,应扣除环境污染的社会成本,加上休闲、家政、社会义工等经济活动。即:NEW=GDP+主妇家务的价值-闲暇消费价值-消除污染所付出的代价-现代化城市生活所造成的其他损失。其中,“现代化城市生活所造成的其他损失”包括噪声、交通拥挤、生活不适等方面的代价。

2、调整的国民生产总值(ANP)。克里斯蒂安和莱佩特认为由GNP向调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转移,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用ANP来衡量发展的成果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ANP是由GNP减去所有部门的“外部成本”,诸如环保支出、污染损失补偿支出、空间聚集和生产集中以及城市化的外部成本,由不健康的消费和行为模式以及生活和工作条件而引起的成本,日益增加的风险敏感性和安全敏感性的成本,生产过程中间环节的额外成本等。该指标对GNP的修正更多地涉及社会成果,由于某些社会效果的货币化非常困难,所以该指标的计算难度更大。

3、绿色GDP。1993年联合国统计机构出版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手册》(简称SEEA)中,提出了生态国内产出(EDP-经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的概念。SEEA为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延伸,其统计具一致性,且其卫星账户与总量指标相协调,既具综合性又不乏具体鲜明性,该体系也是惟一获得国际权威性机构认可的绿色国民核算体系,编制方法应用广泛,已被多个国家或地区所采用。其核心指标EDP,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绿色GDP,是在现行GDP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在SNA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外部影响因素和自然环境的考虑而得出的一个新指标,其值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更综合的经济福利水平。用生产法计算EDP的具体内容如下:

DEP等于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投入之后求和。这里的中间投入是指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所消耗的经济资产和自然资产。即:EDP=Σ(各部门总产出-中间投入-非生产非自然资产的使用-固定资本消耗)。其中,非生产非自然资产的使用=属于经济资产的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不属于经济资产的其他非生产自然资产的使用。

上述公式涉及到了自然资产,而自然资产中最难核算的就是环境。由于资源环境大多属于非货币化交易,而且造成的结果具有滞后性,因此,在难以通过市场行为确定其价格的情况下,对资源退减、环境变化的股价只能采用虚拟的方法。

绿色GDP不仅包括现行GDP,而且包括另外两个因素:外部影响和环境。因此,用下面的公式更能表明其真实含义:EDP=NDP+外部影响因素-自然资源投入

4、真实发展指数。真实发展指数GPI是在对GDP账户修订的基础上制定的,设有经济可持续指数账户、社会可持续指数账户、环境可持续指数账户,将犯罪与动乱、义务劳动时间、知识资本、健康与福利、土地资源、森林、大气环境等纳入相应的账户进行核算。

除上述指标外,还有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生活标准指数、社会进步指数等。

上述综合型指标的特点是具有直观、简单和概括性,比较适合于宏观层次部级的研究和比较等。但某些单一指标或复合指标只给出了发展的总体水平测量结果。它们无法明确指出区域发展的差异所在,也无法明确反映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此类方法不适用于对区域或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描述和评价。相对而言,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能包含更多的信息,便于反映可持续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适合于进行区域这个层次的研究。层次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指由一系列指标变量组成的指标群,并且一般具有递进的层次结构。目前这方面的指标体系主要有联合国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

上述指标或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面对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进行核算,都旨在弥补传统GDP所带来的问题,对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不无借鉴意义。

二、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算体系应注意以下问题

1、提高全社会对核算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价值的认识。自然和环境资源的变化是渐进的。过度伐木、草场的过度放牧、廉价开采资源等急功近利的“市场行为”,都会造成资源锐减,加剧环境恶化,打破人类生存与环境限制之间的脆弱平衡。这就说明,我们对于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价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应综合考虑发展战略、价值观念和基本国情。

2、扩大非生产自然资产范畴,尽可能以实物量或货币量的形式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正负两面信息。

自然资源的核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们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使用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减损的价值;(2)为消除森林破坏、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所必须支付的恢复成本;(3)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医疗支出等社会负效应的经济支付。

3、充分考虑建立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在理论和具体操作上的困难。自然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人类对环境和资源的认识仍然处于相当初步的阶段,不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同环境要素、不同条件下各种资源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都有待于深入探索。对环境的统计常常着眼于外在形状及其各种生物、物理化学特性,却难以用货币这样的常用经济语言去描述。在此情况下,要对环境和资源做出具体的量化描述,肯定面临困难。

综上所述,应在考虑可行性的基础上,着眼于环境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适度开发,选取恰当的指标,逐步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核算体系。■

上一篇:企业营业利润信息陈述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第一人今如何